吳寧霞
從2014年底開始,中央巡視組對國企專項巡視的通報解讀,基本上反映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結論:那就是凡是問題成堆,貪腐頻出的國企,基本上都是“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甚至“黨組織軟弱渙散,不想、不愿、不敢、不能負責,甚至形同虛設……”,振聾發聵,令人深思。黨在國有企業設置黨組織,這是有著充分制度保障和組織保障的原則問題,如果國企黨組織不能充分的履行主體責任,不僅僅是“不作為”,更是失職、瀆職的問題。
談到國企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首先就要明晰國企的根本性質,習近平同志指出:“國有企業是國家的經濟支柱,是我們黨執政的物質基礎”,國有企業不僅具有企業一般性質,還因“國有”的屬性而具有特殊性質。國企要增值,但必須解決“為誰增值”和“靠誰增值”的問題,這是個政治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落實國有企業黨組織的主體責任。
一、當前落實企業黨組織主體責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到“廠長(經理)負責制”,再到“廠長(經理)負責制下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企業黨政關系體制的變化,雖然使國企與現代企業制度接軌更加方便,但也不可否認,由于黨組織在企業的地位反復變化,使得黨組織功能不斷弱化、黨組織保證監督作用無法落實等問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陸續曝出嚴重腐敗,一批“老虎蒼蠅”紛紛落馬,大量串案窩案不是一個一個,而是“一坨一坨”的出現,“一些企業黨組織軟弱渙散、甚至形同虛設”便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從國企基層黨組織主體責任落實實際效果看,的確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五化”。
1.黨組織作用“弱化”。受現行國企領導體制(即“董事會負責制下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影響,一些基層黨組織自覺“靠邊”,“融入中心”成了“圍繞中心”,扛大旗變成了“拉邊套”,一些黨組織面對企業成堆的問題,唯恐觸及企業體制原則(廠長(經理)負責制)問題,或不聞不問,或束手無策,從而失去了黨員和職工群眾的信任。
2.黨務政工隊伍“軟化”。一些國企單位在黨群機構配置上,或者一科多職,讓企業黨建工作在運行中千頭萬緒疲于應付,或者往黨群部門安置一些老弱病殘臨退離同志或富余人員,使黨群職能崗位成為“安置型”崗位,有的基層支部書記雖是黨務干部,干的卻是行政副職工作,覺得這樣位置才坐正坐穩了,干到實事。
3.黨員管理“退化”。個別黨組織忽略了“黨管干部、黨管黨員”的基本職能,致使黨員干部“一朝入黨(提拔),終身不問”,黨組織既不幫助教育黨員干部,也不給黨員干部下任務、交擔子,使黨員但不長期游離于組織管控和組織生活之外,身份意識、理想信念逐步退化,先鋒模范作用難以發揮。
4.主體責任“泛化”。個別企業黨委領導班子和成員對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性認識不準,一提到“主體責任”,便認為啥都要抓、啥都要管、啥都得負責,感覺無從著手,工作中泛泛部署,總體性要求多,具體、可操作性的舉措抓手少,工作不聚焦、著力少,致使主體責任走空跑偏;經常性將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整體“打包”給紀委,黨委只“牽頭負責”,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界限不清,難以落到實處等等,都嚴重影響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效性和權威性。
二、對新形勢下加強企業黨組織主體責任的幾點建議
1.必須要根除企業黨組織“有所不為”世俗觀念。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就是掙錢的,是經濟組織,黨組織一不管經營,二不管人財物,在其中很難發揮作用,還不如“有所不為”,以求得和行政工作相安無事。這就是片面的經濟觀點。筆者曾經工作于部隊政治部門,覺得毛澤東當年針對紅軍部隊存在片面軍事觀點的批判完全適合于今天的國企。一切舊軍隊都實行軍事首長負責制,人民軍隊則必須是黨指揮槍。軍隊都打仗,但人民軍隊首先要弄清“為誰打仗”的問題,除了單純的軍事任務,還有喚醒、發動、解放和服務群眾的政治任務。如果沒有這個優勢,很難想象單憑軍事力量,人民軍隊會解放全中國!
人民軍隊建設中的片面軍事觀點要不得,國企改革發展中的片面經濟觀點也是要不得的,企業追逐效益固然重要,但還有一個“為誰掙”和“靠誰掙”的問題。中國特色企業制度的本質特征是黨的領導,這和軍隊領導“黨指揮槍”是一個邏輯的發展。“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企業基層黨組織要挺起腰桿、理直氣壯抓工作,理由十分簡單,“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的物質基礎”,黨的物質基礎,理應由國企黨組織領導起來,監管起來。
2.要切實加強政工隊伍建設,提升黨建工作實力。一是要加強企業黨組織工作機構的設置。企業黨組織工作機構的設置和工作人員的配備,應按照精干、高效、協調,的原則,加以調整和改進。做到既要精簡機構、提高工作效率,又要保證黨組織和黨建工作能夠正常運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落實。
二是要不斷為黨建創新營造條件。不少企業黨建的實踐表明,企業黨組織大型的、統一的、必要集中的活動應予保證,但更多的應以基層黨組織為主,內容求新,方法求活,時間求短、效果求實。黨委和工作部門對基層部署工作,應以方向性指導意見為主,切記具體化、任務化,防止大量的具體事務和條條框框束縛基層首創精神,防止與繁忙的生產經營活動爭時間、爭場地、搞形式主義,“抓大放小”,同樣也是黨建工作的一條法則。
以上,筆者就推進企業黨組織主體責任落實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筆者在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獲得的一些經驗和啟迪,初探了新形勢下推進落實“兩個責任”特別是黨委主體責任的一些思路,其中不乏個人心得和員工心聲,但論述未免以偏概全,掛一漏萬,敬希同仁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