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芹 楊康賢
摘 要 理想信仰是一個人心靈世界最核心的方面。理想信仰的異同,決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實,還是庸俗空虛。當代大學生實現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奮斗是自身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中國夢的客觀要求,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多元多變的社會思潮,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理想和信仰的指引。當代大學生要用唯物史觀看待事物,既要腳踏實地,又要志存高遠,在青年時代樹立科學的理想與信仰。
關鍵詞 大學生 理想 信仰
作者簡介:朱玉芹,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在讀,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楊康賢,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社會科學學院。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238-02
一、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與信仰
大學生是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充滿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群體。他們的理想與信仰根植于現實社會,同時,理想與信仰又是一個人的人生奮斗目標、精神支柱和成功動力。因此,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對于一個時代賦予重任的大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一)理想信念的含義特征
理想和信念這一對概念,我們經常一起提及,理想在實踐中形成、具有現實可能性,是人們對未來社會以及自信念指人們對某種觀點、原則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內心的真摯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識的核心部分。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等都屬于人的基本信念。信念和信仰密切相關,信仰,側重強調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的認識和態度,信念,則主要表現為人們內心深處的判斷標準和行為動機。信念的突出特征是發展的一種向往、追求,是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體現。理想屬于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理想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物,主要有時代性、實踐性、預見性等鮮明的特征,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理想的渴望是不一樣的,要受到時代的制約,任何理想都需要實踐,離開實踐,理想就變為空想或者幻想,同時,理想又是對未來的一種向往和追求,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提前預見。
就是其穩定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不會輕易改變。
(二)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仰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明確指出將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來指導行動。從共產黨的一大到十八大,歷屆黨代會和黨章都明確指出:“黨的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現階段,中國共產黨人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理想信仰是我國近現代100多年來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無數有識之士、各個階級、階層的精英人士們曾近嘗試過各種不同的理論思想,期望救中國于水火之中,挽救國家,挽救民族,有些很有影響,也曾在中國大地上燃起青年們的無限熱情,然而,最終都失敗了,成為過眼云煙,唯獨馬克思主義熠熠生輝,閃閃發亮,逐步確立了自己在中國政治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成為中共的指導思想。
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上,有過各種各樣的理論,但沒有一個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正是靠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全黨才有明確的斗爭方向,才有了精神動力,勝利完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第一項。并正在勝利進行第二項任務,今天,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決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我們的信仰只有一個,就是馬克思主義。
二、當代大學生應樹立科學的理想和信仰
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在參觀過程中,習近平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鼓勵青年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這是這個時代賦予青年們的責任!要實現這樣的重任,需要青年大學生的不懈努力!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這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與信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馬克思成為了共產黨的知道思想,指引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
馬克思主義當其作為一種主義時,也稱為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現實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舉措有很多,比如,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以生態文明的優勢來保障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
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多于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強國多于社會主義強國,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還相信共產主義嗎?答案是肯定的。資本主義并非完美無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資本主義摔得“灰頭土臉”,反倒倡導共產主義的馬克思重新引起世人重視。2011年5月美國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撰文深刻分析了當前美國社會弊端 “1%的人所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用”,2011年9月17日美國金融中心紐約爆發的“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中,普通民眾喊出“我們是99%”。從今天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蒸蒸日上,正如鄧小平同志說過的:“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
三、中國共產黨對青年的重視
毛澤東同志1957年訪問蘇聯期間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學生時的講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這是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青年的深切寄語,中國歷屆領導人非常重視青年的未來。從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到胡錦濤同志再到習近平同志,都關心青年關注青年,將青年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一)青年未來就是中國未來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同志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對青年人諄諄教誨:“……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青春是用來奮斗的”,青年人應該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只有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為人民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無悔的青春回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一代代的青年人為之奮斗。在黨的歷史上,一直關心青年成長、關注青年健康,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認為,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青年富有朝氣、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磨礪,已經成為了成熟的執政黨;中國之所以能實現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轉變,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的奮斗歷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一個黨有沒有領導資格和能力不是自封的,而是由歷史的、現實的、客觀的諸多因素決定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經過長期的歷史實踐的考驗形成的。20世紀中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國內外壓迫勢力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經受住來自各方的嚴峻考驗,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妥善處理國內和對外關系中一系列重大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的階段,并在各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凝聚全黨全國、駕馭全局、開拓前進的能力。
(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方向。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如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制度等。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順利實現黨提出的戰略目標,始終保持我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勝利前進;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創造長期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穩定的社會環境。面對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正確分析和處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不斷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保持國家的穩定,為國家的持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更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為實現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前提和保證,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保證。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
四、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青年大學生的最佳政治選擇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高科技信息時代。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時代。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大學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緊隨時代要求,以時代的新要求來鞭策自己,讓自己有新時代的特征和新時代的氣象。中國共產黨是與時俱進的黨,有著新時代的特征,是偉大的黨。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積極地以實際行動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其最佳政治選擇。
一個正確而偉大的政黨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支持、信賴,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共產主義作為信仰,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青年大學生的正確選擇。歷史的目光注視著我們,時代的重任鞭策著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好好學習,未來屬于青年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我們的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勝任未來的光榮使命,才能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才能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實現自身的價值。讓我們執著于這樣的選擇和追求,將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根植于心底,投身于鮮活的社會實踐,在黨旗下鑄造光輝人生。
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最佳政治選擇。每一個有志于報效祖國的青年大學生都應當堅定信仰、執著追求,努力爭取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參考文獻:
[1]王向明.為什么要信仰共產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13.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3]黃敏.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生活化路徑探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
[4]龐亞珍.試論如何運用網絡化建設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教學論壇.2013.
[5]紀詠梅、張紅霞.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高等農業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