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
(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4)
簡約、陽光的語文課堂更富魅力
魏紅
(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4)
大凡精彩的語文課堂,它的設計或許正如寫作一樣,總是有一個精心尋材選材剪材嫁接的過程,是由簡單枯燥到繁復繚亂再到簡約陽光的過程。同樣,一個執教多年的語文老師,他的簡約陽光的教學風格的形成,也是長期磨礪得來的。這樣的課堂既是充滿生命力的,也必是富有成效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點滴,說說這樣的語文課堂必備的要素。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從文本中挖掘出最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圍繞這些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讀懂讀深讀透。哪怕就是一個點,教學一點就精通一點,而不是處處蜻蜓點水,面面俱到,貌似"博學",實則什么也沒學到。較之更嚴重的現象是:興致所致,即興生成,胡亂拓展延伸,天南海北,瞎侃一氣,此乃偽裝的精彩課堂。教室里笑聲不斷,學生的眼球始終被老師所吸引,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則空洞無物,有嘩眾取寵之嫌。如果僅為博學生一笑,那課堂只是上演一場一場的鬧劇。即使學生印象深刻,然而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學到了應有的語文知識嗎?得到了語文思維能力的訓練嗎?獲得了人生感悟嗎?沒有,即使有,也丟失了很多。黃厚江提倡的本色語文,認為語文課上教語文的觀點也正是對這樣的語文課的極力反對。
教學《陳情表》時,筆者帶動學生回顧幾個句子:父母在,不遠游;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烏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讓學生說說這幾個句子的含義。結束時,筆者也沒有草率地說教。筆者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子主動放棄分配的省城單位工作而是回到家鄉的小縣城工作,目的是為了能夠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人生有比創造大量的物質財富更有價值的事。當然,現在的學生也好,工作者也好,因為社會節奏快所以壓力大,時間緊。父母健康幸福時,我們盡可以做自己的事,不必刻意做個怎樣的孝子而朝夕相伴。但在他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陪伴在他們左右,慰藉他們的心靈。"從當今的角度來深入理解李密的孝心,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辯證統一。最后再讓學生品讀畢淑敏的《孝心無價》。我相信,善良的孩子們一定真正理解了孝的內涵,學了這篇文章,一定會指引他將來的方向。這就是收獲。沒有收獲的語文課,算不得好課。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簡約、陽光的課堂,教師駕馭起來,一定是輕松自如,左右逢源的,而不是矯揉造作,上氣不接下氣的。倘若沒有一顆陽光照耀的心,沒有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豐富的情感領悟,沒有把教學當作一個生命對四五十個生命的尊重、愛護來看待,沒有對閱讀的熱愛,那么,這樣的課堂只能說是簡單而非簡約,只能說是不雨,而非陽光。例如,用個現成的課件,從頭至尾再無其余可學的,單調乏味;用上音樂渲染,教師不作點撥,學生無法從音樂中體悟情感,又多此一舉。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講授文言知識點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句時來得更為直觀更具親和力;在測驗過程中對想作弊的學生附耳細說"相信自己",安穩人心又激勵鼓舞人心且避免丟面子和師生之間產生抵觸情緒。理科班的學生或許不愛背書,不愛記憶知識點。沒關系,在課堂上用方法引導他們背誦,不愛記憶,那就換個詞來表達:發現并積累知識點。他們樂于接受的表達,就是最好的方式。
現在所謂"怎么教",在很大程度上,已然成為引導學生"怎么學"的問題。沒用的,估計低效的,果斷不用。語文盡可以體現其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學《項脊軒志》時,筆者沒有用課件,全憑一本教材和一支筆。講,問,聽,讀,說,寫,有朗朗書聲,有小組交流,同桌互助,有師生互動,有眼淚,有笑聲,有動筆翻譯,有看著投影的課本的自我檢測。學生真正動起來了,課堂有生機了,隨機抽查的效果當然令人滿意。尋找契合點,事半功倍。教學《長亭送別》中,有一教師以學生熟悉的寶黛愛情為整堂課的線索,將崔鶯鶯張生的愛情和寶黛愛情聯系起來,尋求共同點。學生對人物的感情及其根源的理解與共鳴就快捷多了。最后,在一煞和收尾的學習鑒賞后播放歌曲《長亭送別》,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加深了學生對感情的理解,恰到好處。教者圍繞對感情的理解這個重難點,課堂由一線貫穿,結構緊湊,高潮迭起,效果甚佳。而另一位教師,課前就播放曲子,在現代通訊和交通比較發達的今天,學生能體味其中深深的離愁嗎?因而,這支曲子,是無效的,是形式化的,是浪費語文時間的。
讓語文課陽光起來,讓學生的心跳躍起來,那得發揮語言藝術的感染力量。某個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要在不知不覺當中讓學生接受了教育。用詩來講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課中不妨抓住一些契機,來一個或幾個插曲。
教學《逍遙游》時,筆者由大鵬高飛九萬里聯想到班上有三位學生一名鵬程,一名鵬飛,一名一鳴,而三人語文基本功都參差不齊。我有意識地喊他們上前默寫課文,一鳴默寫得最好,鵬飛默寫得最差。我板書了兩行字: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臺下的學生拍手稱妙,且齊聲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那三個孩子靦腆地笑了。我想,這樣的場景,三個孩子一定終生難忘吧!他們仨學語文還敢落后嗎?我堅信,不會的。老師對學生充滿的期待與鼓勵,學生怎么忍心拒絕!
插曲所顯示的智慧的光芒,不僅能在無聲無息中教育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還能在尷尬時為自己或學生巧妙解圍。記得李吉林老師在給我們做講座時,一時激情澎湃,一不小心碰倒了話筒,臺下一片寂靜。李老師從從容容地扶好話筒,并微笑著說:"伴奏伴奏"。臺下掌聲雷動,喝彩聲飛揚在會堂中。時隔二十年,我沒記住李老師的容貌,卻記住了那個場景。面對突發事件的那份沉穩機智也深深地植入了我的人生。這正是插曲閃耀出的無可抵擋的熠熠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