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光,任立峰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張家口075000)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楊 光,任立峰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張家口075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水平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人們對于教育事業的關注已經逐漸加深,國家相關方面也不斷出臺新的政策支持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筆者主要針對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研究發展現狀,其中涉及到一些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為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高校;體育教育;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前言:素質教育在當今世界發展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以及重視,許多高校在進行學科教育中也逐漸加入了素質教育的因素在內,對于未來我國的素質教育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素質教育對于我國大多數高校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地提出新的改革方法。筆者主要討論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體如下所述。
高超的科學技術為當今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幫助,腦力勞動者能力的加強對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然而,隨著腦力工作者的工作強度逐漸加大,其自身的體力勞動大幅度之后,他們自身的身體機能逐漸降低,自身的心理壓力上升,使得很多腦力工作者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受到威脅。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經過研究和對比發現,體育學科教育在改善這一現狀的問題上能夠提供幫助。體育能夠作為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人們對于人體自身健康的要求。所以,高校體育教育承擔著極大的重任。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的主要方面側重于培養體育方面的人才,注重的是體育項目的訓練,但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成為了適應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一)客觀性:我國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素質教育在研究方面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和針對性。很多高校的體育素質教育集中在使用較為抽象的理論和觀點來影響學生理想的人格以及促使學生能夠掌握現代化的體育技巧。然而,這樣的觀點在很多當代的大學生心理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提升,反而還引發了一些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逆反性心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于很多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能在講述理論的同時配合一些體育器材進行實踐。很多高校體育教師在這對一個動作進行認真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難以得到親身的體會,只能在一旁漠視,那么教師的講解也就形同虛設。因此,我國目前很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缺乏客觀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嚴重挫敗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自信心,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難以達到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真正教學效果。
(二)靈活性:另外,很多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在體育教學的成果上進行提升,對于高校體育素質教育也不斷提出了新的見解,希望能夠在體育素質教育的部分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在專業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限制,不僅難以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教學觀,還在教學方法上缺乏創新,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師在計算機能力水平上十分匱乏,他們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源,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這對于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相當不利。因此,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研究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和靈活性,不能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高科技和廣闊的資源,有效組織體育教學,促進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一)創新教學方法:由于目前很多高校體育教育在靈活性和創新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體育課堂教學研究等方面要加大力度,拓寬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空間,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增添體育教學的審美方面內容,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例如,教師在展開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增加一些民族類的體育游戲,比如劃龍舟等,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還能夠愉悅身心。
(二)理論結合實際:我國很多高校在體育教育方面缺乏客觀性,教師在講授體育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將理論知識和客觀實踐相結合,這使得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缺乏實際性。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研究應該注重教學的針對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未來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體育教育的針對性。教師在講授專業的體育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使用高校已有的體育器材,進行實踐性的動作展示和分解,這樣學生在聽取教學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漸領會教學知識的內涵,從而提高體育素質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推進的是符合我國發現實際的重要發展目標,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和學生能夠相互配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客觀性和針對性。筆者主要講述了素質教育的問題以及我國當今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并分析了一些其中發展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能夠為促進我國高校的素質教育提供建議。
[1]劉青,徐云亮,欒曉燕,馬加香,李興昌.大學生余暇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4).
[2]王靜,劉凱.中美兩國高校體育活動內容與分類的比較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03).
[3]牛秀燕,常保榮.現代教育背景下體育素質教育變革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