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琴
(德州信息工程學校,山東 德州 253000)
音樂教育教學與中職學生成長探究
許琴
(德州信息工程學校,山東 德州 253000)
本文主要針對目前中職學校學生的音樂教育教學進行分析,作為藝術范疇之一的音樂教育教學,對促進中職學生提高綜合素養、學生良好職業能力發展、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音樂學習的效度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音樂教育教學;學生成長
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教育的范疇,《樂記》中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孔子的樂教中體現的思想是,不僅可以使人們音樂水平提高,還促進人們提高素質,對于樂的重視,其實質目的是育人,育人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和道德修養,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音樂中所蘊含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能夠使得學生能從生動直觀的感性像是接受很多理性的實質,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潛移默化中使得他們的道德情操得到升華。因此,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對音樂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表現欲望,這也就涉及到性格的培養,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格。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作為教育的良好的起點,并且從此出發可均衡、全面的引導向各個方向,將許多重要的因素有機配合并充分發展。音樂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塑造,通過音樂進行對人的塑造,通過教育走向音樂,掌握音樂,音樂教育有著雙重目的,既通過音樂去接受教育,也通過教育去把握音樂。音樂是一種語言,一種不必通過語言卻能比語言表達得更深入,更直接,更感人的語言。
(一)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
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標準目前還沒有統一嚴格的定義,教材也因專業和地方而異,在教學中教師們多參照相近課標,并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作調整,將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融合教學,其中主要側重鑒賞教學兼顧其他幾個模塊。課程標準的設定對音樂教育教學及活動開展有指導和互通作用。目前,中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直接關系著我們教育及未來的健康發展。作為素質教育基本內容之一的音樂教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對于促進中職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增強中職學生的表現力和自信心,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音樂課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密不可分的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
中職學校的學生們正處于個性形成、思想逐漸成熟的重要階段,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凈化他們的精神文化世界,是音樂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音樂教育在開發學生智力發展中有著突出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音樂可以通過旋律、節奏和聲音的美,讓人心曠神怡,精神振奮,并可以激起人內心的美好情感和豐富的想象。根據科學研究,人腦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維,許多復雜的精神活動是由大腦兩半球協同完成的。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一般多用左腦思維,而音樂課則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音樂課的任務正是培養學生的記憶、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能力,特別是想像能力。只有正確的想像,才有正確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積極的形象思維,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進而是邏輯思維的發展。這樣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人腦的潛力。
(一)有助于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
音樂能最深入地滲透到心靈中去,并且最強烈地打動心靈。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也是人的道德品性的一種反映。它能使主體情感世界接受一次次洗禮,增添一次次經歷。音樂作用于與人的情感,引起聯想、想象、激動和共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受到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和意識觀念的滲透,使人們達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唐代白居易主張以習樂者的道德培養為主要目標,朱熹強調音樂教育活動對德育的影響,幾千年的古人早已認識并強調音樂的德育作用,實踐說明這也是我們音樂教育教學及活動的重要目標。音樂的本質是啟示,語言停止的地方是音樂的開始,人們在音樂中可以更輕松、更自由地思維,也能比在語言中更深刻的思維。
(二)有助于學校師生共同的成長
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涉及面寬,涵蓋范圍廣,對教師的組織能力是嚴峻的考驗,教師要有效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如欣賞課、歌唱課、合唱、樂隊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及時掌握音樂教育教學發展的動態,結合時尚節拍,熟悉現代教學手段,注重理論與技能并重的教學。如合理運用現代的教學媒介,觀看或欣賞音樂電影、戲劇、歌舞節目等,在師生共同學習的教育教學活動環境中教師要為學生解決一些列實際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排練演出問題,教師的閱歷和專業知識技能要豐富和先行,在教學、設計、創作、編排中不斷充電、更新、調整,作為一個引導幫助不同個性學生挖掘泉水的人。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音樂教育教學有很多與愛國情懷相關的內容,不論是港澳回歸的經典歌曲,還是抗戰時代的歌曲,建設家園的贊歌,愛國影視音樂,經典的樂曲都是情感教育和交流的精華。歌頌祖國成就和家鄉變化的歌曲或樂曲,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家鄉自然美麗風光和祖國大好山河的歌曲或樂曲,可以培養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歌頌個人或者群體的歌曲或樂曲,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生活和社會美好多彩的歌曲或樂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教學中,我們將音樂的學習與文化緊密聯系,了解歷史背景,使得音樂這一感情藝術,縮短時空和心理的距離。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和修養,具有生動、豐富和感染力的語言,專業的技能、工整的板書、優美的課件等,引導學生投入其中,達到思想思考的深層境界。
通過音樂教育教學與學生成長研究,我們明確音樂教育教學不僅促進學校日常音樂教育教學,而且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結合現代音樂手段和信息,教學元素和內容,是我們今后持續研究的問題。
[1]廖乃雄.論音樂教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2]戴維·埃利奧特.關注音樂實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雷默.音樂教育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許琴(1974-),女,漢族,山東德州人,碩士,德州信息工程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