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娥
(江蘇省新沂市棋盤初級中學,江蘇 新沂 221400)
ACTIVE激活初中英語閱讀課堂
張艷娥
(江蘇省新沂市棋盤初級中學,江蘇 新沂 221400)
本文結合NeilAnderson的研究如何將閱讀理論靈活整合應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去,將閱讀的核心元素整合成一套閱讀教學體系。本套體系貫穿于閱讀教學前、中、后各個階段,靈活有效的運用本套體系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策略;激活;積累詞匯;閱讀理解;閱讀速度;有效評價
人們在學習語言、駕馭語言、從而運用語言的最重要方法就是閱讀。如何快速閱讀文章,準確捕捉所需理解信息,一直是英語閱讀課堂的探究目標。本文結合NeilAnderson的研究如何將閱讀理論靈活整合應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去,將閱讀的核心元素整合成一套閱讀教學體系。即ACTIVE:A指active,激活原有知識;C即cultivate,積累詞匯;T即teach為理解而教;I即increase,提高閱讀理解速度;V即verify,檢驗閱讀策略;E即evaluate,評價進步。本套體系貫穿于閱讀教學前、中、后各個階段,靈活有效的運用本套體系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學生在閱讀中要掌握閱讀材料所包含的背景知識,激發自身已有的生活經歷、教育經歷、語法知識、第二語言以及文化背景知識。在教學閱讀過程中,可以設置一個warming up活動。教師可以預設閱讀目標、通過提問、講解文章結構、提供閱讀背景等方式設計教學活動。例如:Fun with English八年級上Unit2 School Life教師在課前就可以問學生1,What is your school life like?2,Who isNancy?讓學生討論校園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知道國內和國外的校園生活的異同,并例舉一些列子。通過課前的預習探討,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明確閱讀目的。
閱讀的基石是詞匯,而同時閱讀也是幫助學生積累詞匯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在閱讀的兩種形式即泛讀和精讀中培養英語詞匯的學習。不過方式是有區別的。精讀過程幫助學生積累許多詞匯、短語、句型,教師詳細講解詞匯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進行識記。而在泛讀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可以強化已經學過的基礎詞匯,另一方面可以接觸一些新的沒有學過的詞匯。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上下文有效的猜測閱讀中遇到的詞匯的意思。例如:Though Tom’s little face hasbeenwashed clean,hisneck was stillgrubby.通過分析可知此處grubby一定是clean的反義詞,意為骯臟的。無論是在精讀或是泛讀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哪些詞匯需要掌握,哪些是不懂需要掌握的詞匯,如何學習去掌握這些不懂的詞匯。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往往全文翻譯,逐詞逐句的講解每一個單詞,將閱讀課上成純粹的詞匯課。這就違背了閱讀課的教學目標,須知閱讀源于詞匯,但遠遠高于詞匯。
學生只側重于閱讀做題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兩個字理解。只做題而不能理解只能是無源之水,不能保證其正答率。好多老師更是只注重于閱讀測試的結果,而不是著重于學生做題的過程。課堂閱讀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如何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分析作者采用了哪些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的立場情感基調,整理作者的寫作思路。找出學生所存在的共性問題,集中有效的解決。
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才能促使學生有效地利用課外閱讀材料練習閱讀技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有效地記錄下學生所遇到的困難,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和解決。
有的同學閱讀過慢,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細節上,影響閱讀的效果。有效的閱讀與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是分不開的。有效的閱讀是在閱讀時有信心,心情放松而穩定,大腦處于高度的活動狀態。腦力活動緊張而復雜,除了眼球轉動和手指翻書以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身體部位的動作,也沒有出了翻書聲以外的任何其他的聲音。要達到有效的閱讀必須克服閱讀時心理上的急于求成和緊張急躁。同時也要改掉自己存在的一些閱讀的壞習慣:慢讀、指字、聲讀(聲讀比默讀慢得多),心讀(心里對自己發出所看到的每一個詞的音,并好像自己聽到那個詞的音,從而影響了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心譯(閱讀時心里逐詞翻譯成自己的母語)、過多地復視(對自己所閱讀過的內容不放心或沒有看懂從而過多地倒回去讀)、濫用詞典 (一遇到生詞就頻繁地查詞典)。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糾正以上導致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問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激發閱讀興趣,加強限時訓練,達到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我們要研究運用閱讀策略理論和情景模型理論,采用即刻內省法。分析策略運用、情景模型對答題的影響及熟練閱讀者和不熟練閱讀者在運用策略上的差異。對策略的分析發現,第一,總的來看,學生運用了考查的策略,主要依靠對語篇的理解答題;第二,學生在每類試題中均運用了命題者所期望的策略;第三,閱讀者在運用策略的質量上有較大差異;第四,學生報告的閱讀障礙反映了閱讀構念的各個層次。但是同時也發現,問題的選擇、選項的措辭是影響閱讀理解試題效度的主要因素。對于閱讀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不同的任務、訓練多種閱讀策略;要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語篇的意義;要重視基礎語法和詞匯的熟練掌握。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價鑒賞能力等。而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閱讀量、閱讀速度、閱讀興趣、習慣等也是閱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評價閱讀能力要注意評價內容的綜合性。評價的內容不應過于單一,但也不必面面俱到。筆者認為初中生閱讀能力的評價要以理解能力的評價為主,兼顧認讀能力、初步的評價鑒賞能力、閱讀速度、閱讀興趣、習慣等方面的評價。每次評價考查的內容要盡可能體現綜合性。如果考查的內容單一,就不能真正考查出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果面面俱到,勢必會造成題量過多、次數過于頻繁,增加師生的負擔。依據閱讀能力評價的標準和內容,精心設計好考查題目,對閱讀能力的評價至關重要。
ACTIVE是一套完整系統的閱讀體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靈活結合閱讀材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所謂因材施教,切記生搬硬套。亦要緊密切合active本身的意思,重在激發。我們要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配之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必定就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張艷娥(1973-),女,漢族,江蘇新沂人,江蘇省新沂市棋盤初級中學英語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