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峰
摘 要:在具有女子學院特色背景下的高校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和創新,應符合時代背景、政策變化及學科特色,探索培養具備創新實踐、設計實戰能力以及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多樣化創新型人才。本文以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為基礎,重點闡述湖南女子學院對藝術設計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情況以及教學改革的突出成果與措施。這對于國內女子特色的藝術設計類專業跨學科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改革與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藝術設計;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21世紀是信息革命的時代,也是藝術設計創新的時代。在以印刷業主導的靜態圖文信息傳達為主的視覺傳達設計中,動態性、交互性圖文信息設計的比重越來越大。[1]現有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形勢下的市場需求,對藝術設計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革勢在必行。
1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
創新型人才是指富有強烈創造意識,具有開拓精神,對社會發展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這類人才應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擁有創新的精神意志,還應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與探索的能力,并且能在某領域掌握豐富而扎實的知識,以及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寬廣的國際視野的社會精英。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其構成要素包括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育方法和教學設計等。培養目標是依據辦學目標及專業定位而確定,集中體現了所要培養的人才的根本特征。[2,3,4,5]專業定位要與人才培養模式一致,以湖南女子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它的專業定位是立足湖南、順應國際國內藝術設計行業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努力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辦成以系統的視覺傳播專業基本理論為基礎的、以設計創新、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社會交流溝通能力為主要特色的,與信息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等校內相關專業協調發展的,以培養創新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為目標的省級重點專業、學科。
2 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改革
2.1 教學模式改革
傳統課堂當中教學注重的是定向思維,與當前提倡創新精神的社會發展趨勢嚴重不符。當前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設計思維的靈活性與獨創性的培養。增加相應的思維訓練課程,對學生的聯想、組織等各項能力進行訓練,以便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項設計比賽等社會活動,讓學生的設計能力與當前市場需求接軌,能夠運用既有知識與實踐經驗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措施,為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為適應多學科交叉和多樣化人才需求的新形勢的要求,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緊緊抓住學校綜合學科的優勢和特色,與信息、數字媒體、軟件、人文等學科開展包括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提出文科背景下跨學科、多樣化的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辦學理念。[6]
2.2 課程結構改革
高校專業課程結構的設置是決定人才培養方向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學而健全有效的課程體系是創造社會所需人才最為重要的環節。近幾年湖南女子學院將藝術設計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課程資源共享,全面提升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2.3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教學模式改革
為努力建設教學應用型高校,提高教學質量,湖南女子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實施以賽促教,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學科技能競賽,實現人才的多樣化培養。一方面通過選拔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自主性,樹立競爭意識、實踐意識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把組織學生比賽與訓練學生技能結合起來,融賽于教,以賽促教,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從2014年開始實施以賽促教,每年提倡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各種競賽,包括各類專業性的設計競賽、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挑戰杯等活動。通過學生作品競賽、科技立項和導師助手等載體,結合課程教學改革,將學生創新教育、課程教學與作品競賽緊密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和競賽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獎100余項,其中獲全國高校數字藝術作品大賽一等獎兩項,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銅獎,榮獲2015年“湖南之星”“中南星獎”設計藝術大獎金、銀、銅及優秀獎共計40余項,課外科技立項多項,其中兩項獲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
2.4 教學資源配置改革
在教學資源上,加強與外界溝通,引進先進設備。目前實踐課程是藝術設計類教學的重要課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綜合性,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必然要比一些靜態課堂教學對于資源的要求高。因此,在進行教學資源配置改革上應注意以下幾點:教學資源應由校內向校外發展;資源開放應由學校、老師和學生三方面共同開發;資金投入應強調全面的社會化合作。在傳統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程中教學資源捉襟見肘,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作用,其實,在高校師生當中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與社會關系網絡,由專業合作到院系合作,再進一步發展為社會的多元化合作。只有將教學目標嚴格把握好,構建多渠道實踐課程教學資源的方向是十分可行的。[7,8]
3 結語
近年來,我們堅持走特色辦學之路,充分發揮湖南女子學院濃厚的女子特色院校及相關學科優勢,以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重點及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實踐和設計實戰能力的藝術設計類創新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明蘭,廖建軍.數字化時代視野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3(Z1):150-152.
[2]侯麗霞.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3]邱裕.論高校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大家,2012(6):229.
[4]張新宇.綜合性大學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J].高教與經濟,2010,23(1):37-39.
[5]韋宇航,陳群.目前地方高校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弊端和改革探索[J].現代交際,2010(8):155-156.
[6]江韶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初探[J].包裝世界,2011(4):76-77.
[7]沈應平,梁勇.充分利用優勢學科資源的綜合性大學美育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8(6):82-83.
[8]李佳,江韶華.高校藝術設計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研究[J].包裝世界,201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