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茹
(陜西西安石油大學醫院,陜西西安710065)
從藥家鑫事件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李艷茹
(陜西西安石油大學醫院,陜西西安710065)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存在著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課程開設不系統,方法、渠道單一,隊伍建設缺乏專業化等問題。2010年的藥家鑫事件正是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縮影,如何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豐富教育手段,真正培養出為社會所認可的綜合性人才,值得全社會關注。
藥家鑫;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大學生具有青年人的遠大理想、強烈的求知欲,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能適應群體、社會和學校環境,能正確認識自己,擁有良好的人格和自我意識。有研究表明,我國大約有10%-4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適及行為障礙,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據資料顯示, 2005年,大學生自殺現象是33起,2007年是72起,2008年是198起,2009年是224起,大學生自殺事件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同時一項針對我國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32.3%有心理問題,"郁悶"、"變態"成為學生的口頭禪。這些數據資料印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警示: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是心理疾病。從以上分析和藥家鑫案發時的心理反應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問題并非單純地由某一誘因導致的,每個個案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其根源在于長期的負性累積,因此如何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和治療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學生健康成長,已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熱點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無法對大學生進行合理的疏導,以至于導致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第一,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視,走形式主義。雖然,國家一直在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各個高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方針政策落實不到位,大搞形式主義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第二,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少系統性。現在,很多高校都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合在一起,其實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完全按照德育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合理的,活動的內容是不系統的,無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第三,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偏重于矯治,忽視了預防。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各個高校更加關注的是如何解決學生已經出現了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工作卻不夠重視。這種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因此高校必須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工作的重視。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斷出現,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是學業及適應獨立生活環境方面。一方面,升入大學的同學,多數都是高中時期的佼佼者,是同學們羨慕的學習尖子。進入優秀生云集的大學,學習成績不再像從前一樣突出,不再受到大家的矚目,地位發生了變化。一些大學生在這種變化中無法正確定位自己,感到失落、迷茫、自卑、抑郁,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容易引發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學生進入大學后,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過宿舍群體生活。大學前,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可以珍藏自己的秘密,不受任何約束地去處理問題。但進入大學后,過上了集體宿舍生活,生活上處處協調,不能隨心所欲,時間、衛生和生活習慣都在產生摩擦。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同學間發生矛盾,影響友誼,產生心理負擔。二是人際關系的困擾。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主要是處理與周圍同學、老師及家庭、親人、朋友之間的關系。由于家庭教育和中學教育的部分原因,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出現不敢交往,不愿甚至不能交往的現象。有的同學在人際交往中自我封閉,對同學不信任,懷有戒備感,隔絕了與同學的交往。有的同學自卑感強,缺乏自信,在交往中畏首畏尾,這種結果使得學生的自卑心理得以強化,無法對自己采取積極的態度。有的同學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平等、互助的交際原則,盛氣凌人,不考慮對方的需要。有的同學害羞,與人交際時動作忸怩不自然,說話聲音小,對交際采取回避的態度,結果使交際以失敗告終。三是戀愛及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對于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為豐富的大學生們來說,校園愛情是他們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一課。大學生生理發育已經成熟,但接受的青春期教育不夠,或身為獨生子女尋找情感寄托,對男朋友或女朋友產生依賴心理,導致大學生對真正的愛情了解不夠,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懼怕遭到異性拒絕進而產生自責與自卑情緒,或因暗戀無精打采,或為情傷人或自殺等惡性事件。一些貧困學生進入大學后,與周圍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接觸容易產生心理失衡,特別是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其家庭的貧困、生活的拮據與城市富裕家庭學生的高消費形成巨大反差,這種反差容易使貧困學生產生自卑、孤獨與壓抑等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項獨立的教育訓練內容,又可結合各種教學活動以多種途徑和方法來進行。一是強化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把大學師生從單純生物模式的健康觀更新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健康觀,走出心理健康的誤區。要糾正軀體有病看醫生是天經地義,而出現心理壓力去看醫生就是神經病的偏見。有心理壓力能主動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這是一種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是一種高層次的需求。要在大學師生中強化這方面的意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德育、智育、體育和各種活動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逐步使師生像重視科學文化知識教育那樣重視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像重視人事檔案那樣重視大學生的心理檔案,像重視生理健康那樣重視心理健康。二是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傳授。一是要組織好《心理學》課的教學工作。抓好《心理學》課教學,首先要盡快編寫出科學適用的教材。由于各類院校之間差別較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注意普遍性,又要重視針對性,同時應組織力量制作適用配套的多媒體教材。其次,要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缺乏心理學專業的教師是許多院校共同存在的問題。因此,通過引進、在職培訓等多種途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組織好心理學課教學的關鍵。二是通過邀請專家作報告、開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大學生閱讀心理健康方面的書刊等,利用多種渠道,廣泛持久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做到人人皆知,人人關心。三是建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決不是開設一兩門課或辦幾個講座就能解決的問題,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訓練的全過程。一是要建立規范化的健康檔案。以大學生入學的人格問卷調查作為心理健康狀態的原始檔案材料,以后每年進行一次相關的人格問卷調查,對比了解個性、能力、氣質和性格的發展變化情況,為正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提供科學依據,也可為大學生的日后就業提供個性心理特征指導。二是設立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咨詢。設立心理咨詢機構是及時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盡早排解心理障礙,避免進一步導致疾病,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徑之一。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必須建立一支以專業教師為骨干,以大學生輔導員為主體,其他教師、校醫、管理人員參與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從而能及時發現大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及時與專業人員聯系以采取措施。
[1]張春興.現代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姚體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東方出版中心,2002.
[3]孔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李艷茹(1981-),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法學碩士,西安石油大學醫院醫保專干,研究方向:職工醫療保險及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