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山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217)
高職思政課堂中生活化教學路徑的實施
吳鐵山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217)
高職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使學生習得某一具體的技術,從而能夠直接走向工作崗位。思政學科是高職教育文化課學科中的重點建設學科,因為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高職學生正在青春期,是價值觀的形成期。思政課堂要實行教學生活化,從而讓思政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利于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政教育與生活實際的關系,然后從思政教育引課、授課、課堂互動和課后作業四個方面闡述了生活化教學的路徑。
高職教育;思政課堂;教學生活化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由此可見生活和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是非常相似的。在眾多教育科目中思政教育與生活的聯系是最大的,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思政教育對生活指導的影子。但是思政教育作為一門科目出現在高職教學當中,其學科成績的重要程度常常掩蓋住了其對于學生生活上的指導和規范作用。鑒于此,要強化思政教育課堂上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用思政教育知識規范自己行為生活,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思政教育對于生活實際有指導性的作用,有利于健全社會認知的構建,有利于正確價值觀念的建立。同時,生活實際對思政教育有積極的反作用,可以從生活實際內容中對思政教育的側重點和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從而有利于思政教育與社會發展同步,進而有利于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引課材料與生活密切相關。引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引課的作用在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科教學內容上來,好的引課材料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教學成果質量的提高。要實現高職思政課堂生活化教學,教師在引課時要做到引課材料取之于學生生活,最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充分發揮思政理論中實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的作用,將思政課堂的引課密切關聯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而為生活化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授課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授課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思政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等內容,授課的目的在于學生根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相關內容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為了考試成績的目的性還是比較強烈。因此,要將思政授課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將正確的方法論連接到日常瑣事上看,以小見大,對思政理論進行深入的理解,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深度的反思,從而啟迪學生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從而建立健全自己的思想和人格。
(三)課堂互動與學生交流心得。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有效溝通的主要形式。思政課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要形式,思政課實質上是一門應用非常廣泛的實用性學科。對于思政課的實用性的體驗要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進行,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思政基礎理論知識去思考和行為的習慣,進而實現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堂互動比重,與學生進行學習心得的交流。一方面,教師要現身說法,將思政理論指導自身的案例與學生分析,讓學生了解思政課的實用性;另一方面,教師的例證可以為學生運用思政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提供樣本,教會學生思政——生活的思維模式。另外,增加課堂互動還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意思動態進行了解,對學生的觀點和見解給予適當的糾正和指導,也有利于教師收集學生的心理信息材料,對生活化備課質量的積攢豐富的材料。
(四)課后作業與生活實踐融合。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方式,也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的方法。思政課的課后作業中,關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固然不可缺少,同時也要布置生活實踐作業以利于學生將學得的思政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因此,教師要用心布置思政課后實踐作業的內容,以求與生活實踐相互融合,具體作業布置需要參考以下兩點。第一,思政課后實踐作業的布置要具有開放性,開放性課題的設置有利于學生作業反饋的真實性。學生的專業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所以不同閱歷的學生對于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敏感度。開放性課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社會實踐,這樣學生能夠身體力行完成作業,從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建立運用思政知識指導生活實踐的目的。第二,思政課后實踐作業的完成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進程給予指導和關懷,設置教師答疑信箱,對學生作業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答以利于學生作業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思政課堂生活化要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步驟中,從而切實做到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教學對生活有實際的指導作用,切實保證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思政教育的基礎理論內容,同時學會了將思政知識作為工具對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從而建立理論指導實踐的思維模式,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有利于高職畢業生走向社會的生活和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高職思政教師要對教學生活化的教研活動進行到底,通過對思政基礎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和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關注以及對社會大環境文化形態變化趨勢的捕捉,尋找定位思政教育與當代生活的關聯點,從而提高思政教學生活化的教學質量。
思政課程的設置貫穿于學生時代的所有年級中,思政課程是對學生思想進行教育和指導載體,在中小學階段思品教育和政治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教會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高職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辯證思維能力,形成較為成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進而讓思政理論對學生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導。因此,思政教育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是現階段教研的主要課堂,這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準備。
[1]董玉來,陳艷紅,孔維剛,黃晞建.基于“易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探微[J].思想理論教育,2012,(17).
[2]陳華棟.“易班”:Web2.0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11,(13).
吳鐵山(1970-),男,漢族,湖南長沙人,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