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慧麗
?
如何塑造喜劇人物
■竺慧麗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也稱之為笑的藝術,它是以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社會上“真、善、美”的歌頌和對那些“假、丑、惡”的批判,喜劇表演是以輕松、明快、熱情、大膽、奔放的特色與手法,引得觀眾的喜愛。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思考和啟迪,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喜劇更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且長期扎根于人們的生活之中。那么如何演好喜劇和如何理解、塑造喜劇人物,就是我們這些當今活躍在喜劇舞臺上的喜劇人所思考的問題。喜劇表演藝術的基本特征就是演員理解、創新、創造舞臺角色形象。喜劇表演相對于一個演員就是把飾演的劇中人物表現出來,讓觀眾直接感受人物,進而理解人物,理解劇情,隨著劇情的發展,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感動流淚,這是每個喜劇演員都熟知而且必須做的最高任務。但具體到如何去表現所飾演的喜劇人物,這是許多青年演員十分費解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自己二十多年來的喜劇表演和舞臺經歷,我認為塑造好喜劇人物必須從理解、創新、創造人物入手,現在就來具體談。
演員從劇本提供的情節和語言等要素去理解人物。演員塑造喜劇人物,概括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表演喜劇。理解人物是表演人物的前提,表演喜劇是理解人物的結果。演員對所飾演的喜劇人物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來。我們知道演員所塑造的喜劇人物是把劇作者用文字手段刻畫的人物形象進行再創造,變成直接可見的舞臺形象,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據就是劇本。在演員分析、研究整個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所演的人物。只有把自己所演的喜劇人物,根據喜劇特點加以修飾,使其成為規定情境中用喜劇表演和喜劇語言的角色。
理解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調,也就是人物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個性。掌握人物性格的基調主要從劇本情節和人物的行為、語言中去挖掘喜劇性,人物性格是在構成情節的矛盾沖突中顯示和發展的,我們理解人物性格就是要從情節的發展中,從人物在情節展開的每個事件中也做些什么和怎么做當中去探求。特別是喜劇結構的情節,使得喜劇人物在展示喜劇結構中找到喜劇點和完整喜劇包袱。在我團排演的大型輕喜劇《雁過留聲》中,我所飾演的羅菲,性格就異常鮮明,具有喜劇人物的雙重性格,她是富二代,父親的掌上明珠,家產萬貫,并招贅了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莊鴻運做上門女婿,更養成了她那嬌橫跋扈,任性的一面。當父親病故后,她當上了董事長,其張揚的性格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當“捐款”風波面臨著婚姻的破裂,她不甘失去幸福對莊鴻運拂面貼耳,言聽計從,又展示她柔情似水的一面,從而找到時進時退的喜劇人物的爆發點。我們看到戲剛開始是她對莊指手畫腳,大聲吆喝,對員工更是高高在上,從不正眼看人。當她知道莊鴻運在同學會上酒后失言捐款二十萬,他的恩師吳一生已經追款討到了大酒店來,她第一反應就是堅決不同意,錢是用來生錢的。展開了一場她與老公和老師的一場“演戲”。誰知劇情一波三折,當自己公司要簽約和海外合作重大項目的公司,竟然是老公的同班同學米莉的公司,也是他的初戀情人,米莉的出現,聽說羅菲不肯捐款不講誠信,那就將中斷與公司的合作。羅菲面臨與老公的離婚,于是她慌了,怕失去項目合作,又怕失去對她百依百順的老公莊鴻運,最后妥協了。如果演員不研究劇本,不掌握情節的發展的脈落,不理解人物的性格基礎,人物命運的走向,表現人物就無從談起。同時我們還必須從人物行動、語言、唱腔當中去挖掘人物的性格基礎。作者在劇本中已經為我們賦予相當多的表演人物性格元素,在《雁過留聲》中作者安排了“捐款落空”“恩師進城”“上課要款”“老師失蹤”“套房風波”“巧遇米莉”“雁過留聲”等場景,從中揭示了羅菲這個人物思路的清晰,一拖、二賴、三否定的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當世態突發時她又一哄二騙三順從的雙重性格轉換。而且劇中羅菲的語言更是活脫脫的性格展示,當第一次在酒店見到老師吳一生時說“老大爺,我這里是五星級大酒店,不是弄堂里的三代店?!碑斄_菲知道是老公的恩師上門來時說道:“一早聽到喜鵲叫,曉得今朝貴客到,老師啊您喬裝改扮,害我找得好苦?。 庇秩缌_菲得知米莉是老公的初戀情人時“不許上門拜訪,不許單獨見面,更不許舊事重提想入非非”。當她知道米莉就是和公司合作的外商投資人,馬上笑臉相迎說“啊呦呦,您米董事長大駕光臨啊,真是蓬蓽生輝!歡迎您天天來,時時來,最好馬上住下來!”演員就是要反復研究劇本,每一個情節,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話,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情感,在心中形成角色的雛形,這才是有了舞臺上塑造鮮明形象的先決條件,當然作為喜劇演員準定方言,人物造型,唱腔的選用,都會使角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舞臺藝術是直接依靠演員的形體、思想、情感來創新的,不但需要體驗生活,還要準確的表達生活。體驗要從生活出發,表演要從技術入手,體驗才能即興地產生合乎角色思想邏輯和角色性格的行動表演。喜劇表演要情動于中而行于外,以情統領。如果演員對人物僅僅以理性的分析理解和一般的感受是演不好喜劇人物的。演員還需從生活中獲取對人物直接的切身體驗。猶如我在反腐倡廉情景劇《夢醒歸來》中飾演區長夫人劉玉芳,她是一個為了這個家和寶貝兒子,做事不考慮前因后果的“馬大哈”,仗著老公是區長,勢利無知。劇中第二場她為兒子出國創業,去向大酒店當總經理的好姐妹酬借三十萬,可當她打開房門,卻發現自己的丈夫馬區長衣冠不整地和好姐妹在一起,于是乎“捉奸”風波驟然掀起,按劇本的提示,劉玉芳一把拉住丈夫一連問了三個“為什么?”然后對不要臉的第三者一記響亮的耳光,聞聲而來的人連忙勸架,慌亂中倆人趁機落荒而逃,劉玉芳不聽眾人勸說,大發雷霆,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段戲雖然很熱鬧,但是排下來后,總覺得哪兒不對勁。冷靜思考,是人物的性格定位不準確,劉玉芳是區長夫人,不同于一般層面上婦女,她的家庭背景,文化層次,應該也是個單位的基層干部。于是回家上網查閱大量的案例資料,找生活的原型聊聊天,終于找到人物的基調,再次排練時,收住了瘋、鬧,采用了大段唱腔對突來的丈夫感情出軌來宣泄。唱腔的余聲轉為內心獨白;“劉玉芳啊劉玉芳,如果把丑事鬧出啦,他會從天上掉到地上;如果他出事了,鳳凰就會變成草雞;如果他不是區長了,那我還是區長夫人嗎?對!家丑不外揚,我不找領導找他媽。雖然這段戲少了點喜劇效果,但對人物觀念的轉變有了一個新的提升,為后戲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當劉玉芳在后面每次面對丈夫時候,都會給戲新的推進。她最后一場戲的懺悔,是自己的虛榮心、貪心和吹枕邊風,導致丈夫走向犯罪的邊緣。丈夫所犯的錯她是有責任的。所以她真心勸丈夫去自首,一下子把情感戲推向了高潮,讓丈夫真正夢醒歸來。這樣處理是劉玉芳對事件分析的內涵和深度,最終決定她解決問題的態度。也受到編劇和導演的認可,正式公演時,這場戲成了最有感染力、贏得觀眾喝彩的亮點??梢?,如果不深入生活,表演的不真實,就會破壞觀眾對人物的信任,可以說演員對生活經驗的多少,生活閱歷的深淺是創新人物、表演人物水平高低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喜劇演員要創造一個好的舞臺角色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對自身修養和專業能力不斷積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為獲得新的藝術形象不斷創造、提煉,融會貫通,采百家所長,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喜劇演員的舞臺創造價值。同時,一個演員的藝術風格決定了其對舞臺的創造以及演員自身對從事專業的理論修養,文化修養和思想品格修養,通過一個優秀喜劇演員的精湛演繹,賦予個性鮮明的角色人物出現在舞臺上,帶給觀眾共同的認識價值,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日積月累,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這是永遠也沒有止境的事情,演員的思想和文化水平,藝術素養提升了,對角色創造必定會有新的認識。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角色的技巧和分寸也必然會隨之有新的發展和變化。我在滑稽戲《水弄堂人家》中飾演“花花”時,就有這種體會,這是一部年齡層次和時代背景跨越比較大的戲,從文化大革命時期到現代,該劇初排時花花對曾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發小“發發”的認知,情感,事件沖突,粗暴。我一直游離在戲外,自己和親生母親劃清界線,對情節中發發不聽自己的指揮,不跟隨自己離家出走而揮手打了他一巴掌,可萬萬沒想到這一把掌竟然把他打傻了近半個世紀!因為他是花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跟屁蟲。文革后當花花背著行囊回到故鄉時,看到當年的發小就是在馬路邊被一群小孩子追打的傻子。這一巴掌打的他,一切都沒了,幸福沒了,他今后怎么辦?自己的沖動和暴力把好朋友一生都毀啦!深深的懺悔,他發誓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發發的后半生。在排到和傻子結婚的一場戲中,對他的疼,對他的內疚,對他的呵護像對小孩子一樣。這場戲的情節,演員我在表演時,必須要體現出花花這個人物的性格,深刻挖掘人物內心情感的轉換和用心去塑造角色,讓角色有血有肉,有情感。作為一名演員,情在喜劇表演中有著重要的位置,情是體現出演員在創造、塑造人物角色靈魂的關鍵所在,一個優秀演員對舞臺的創造就是表現在演進觀眾的心里,舞臺人物形象是直觀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讓觀眾跟隨劇情而體會舞臺藝術的感染力。
在演出中,演員的創造過程與觀眾的欣賞過程是同步進行的,當演員創造的行動過程因全劇結束而停止時,觀眾的欣賞過程也就同時告終。作為一名優秀演員,每一場戲的演出總有不同的觀眾來欣賞,而他們的審美觀點可能也很不相同的,而我們演員必須讓任何觀眾獲得良好的劇場效果,因此演員必須具有與觀眾進行直接交流的能力,必須具有在各種劇場條件下適應各類觀眾的能力,必須具有根據觀眾反應隨時正確地即興調整自己的表演分寸能力。因此,演員角色是通過舞臺表演的行動過程創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所以,演戲是需要演員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藝術修養和表演技巧來實現的,只有有修養的演員,才能詮釋好角色,塑造好人物,一個優秀演員需要不斷地觀察和體驗生活,積累各種生活素材,從各個角度去增強自身的修養,來不斷充實自我,才能塑造好喜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