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水
論哲學修養的必要性
□馬國水
哲學的修養,就是做人的修養,哲學的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哲學的修養需要全面的學習,知識就是思維的空氣和水分,本身不能缺乏,做學問的博大精深不能缺乏,做人的明白與徹底不能缺乏;哲學的修養促進人智慧的形成,形成卓越的審美能力。
哲學在于激蕩人的心靈,啟迪人的智慧,真正的塑造人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可以創新創造的人。古代的有智慧的人,就會被人稱為很聰明,聰明到什么程度,古人常常這樣形容:此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載。哲學是學科之母。在學科沒有分開之前,統稱為哲學,以后一些學科在哲學的母體里逐漸分化出去,隨著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的加深,這種分化越來越細密,就產生了各個學科。如在我們的教學里就有文科和理科之分,在沒有劃分學科之前,哲學具有綜合性,建立現代科學需要哲學的綜合性,哲學具有指導作用,幫助人們看清世界,理清世界紛繁復雜的關系,使人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現代學科的高度深化與高度綜合,只有片面知識的人,很難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因為只有博大才可以精深,只有片面的知識,做學問容易鉆牛犄角尖兒,很難有大的進展;具有片面知識的人,做人容易走向極端,做事容易偏激或過激。學好哲學知識,不僅對于做學問大有幫助,對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是不可或缺的。
古人做學問,學做人,做學問與做人本身是一致的。古人為了考取功名,要讀四書五經,一方面可以適應科舉制度的需要,出人頭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還有讀圣賢書可以幫助人來做人,這是古人的讀書與學習。現代人更重視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忽略了做人,特別是做人學問的學習,是不行的。再好的科技,也是又有智慧的人來發明的,本身做人有局限,怎們能夠成為科技發明的佼佼者,更不要說古今中外的大師了。現代學科向更深的領域研究,同時需要學科間的交叉與合作,現代的教育也是如此,只有某一種思維,如文科思維,沒有理工科思維,必然導致邏輯的缺失,如坐井觀天,缺乏深度思考,難以形成創新智慧,一個人的學習與修養,尤其是高校學生的學習,不要忽略哲學教育,高校既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事情,把事情真正的做好,做圓滿;還要培養學生怎樣來做人,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做一個有獨立思想能夠有所創新的人,而不是只是會做事情的工具,批量化的生產。不僅是高校的學生,哲學教育當然還要從小就開始,中西方的哲學智慧并不一樣,所以要學得全面一點,由淺入深,持之以恒,才能夠日積月累后而博大精深。
哲學以反問、追求世界的原因把握世界發展的規律為己任,哲學具有綜合性,哲學的學習就要大學習、全面地把握現實,建立體的思維坐標系。有的人看事情思維中只能看見一點,有的人可以看見一個面,有的人看問題可以是一條線,有的人就是一個球。我們的常說一個人做事情是不是圓滿。只有將問題看得很透徹,做得很到位,在他的思維中有胸有成竹的圓滿圖景,他才會做得很好,因為大腦是我們的最高器官。建立完滿的思維,需要我們感知世界,離不開感性的學習,就如同雷達一樣,我們的感知器官要靈敏。
感知世界建立靈敏的雷達,我們的感知促進我們,全面地學習。知識是空氣與水分,一個人沒有知識就像沒有空氣一樣,要缺氧的,缺了氧,思考問題就會出現差錯,令人抑郁。我們的學習,還要充分的延伸利用現在的科技手段,在人類歷史上,伽利略的望遠鏡開拓了人類的視野,培根的實驗科學為征服自然創造了條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是不斷積累,活到老,學到老。
哲學是方法論,里面還有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哲學的智慧不僅教給人做事情的方法,處理各種矛盾關系,還為人呈現出世界的美,教人去判斷這個世界的美,認知這個世界的美,美的價值在哪里。哲學的美,是一種深層次發覺的美,美的自覺而自然,因為哲學研究本身就要回歸自然世界。這里講自然,但是不會否定人的作為,天道自然,人道有為。哲學的智慧在于追尋世界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感知宇宙人生的真諦。自我的美,世界的美,促進美的價值形成,選擇什么是美。美的事物規律大至宇宙,小至人,甚至昆蟲、甚至美食,都存在著一種平衡,圓潤的規律。宇宙的星球是圓的,圓具有力學上的對稱性,比較穩定,宇宙的星球選擇圓;樹冠,人的頭腦,井蓋,也是這樣的選擇,為什么呢?上帝創造的?這么合理!這么美!對稱與平衡在力學上會比較穩定,對于生命來說也具有這種選擇。紫禁城建筑具有高度的對稱美。美女也是一種高度對稱美,人生而好色,這是人的本性,美食也是人的本性需求,古人曰:食、色,性也。
美的另一個方面,不對稱,不規則,突破現在的平衡建造另一種平衡,自由心理需要的心理平衡,或者更廣范圍的平衡,它是建立更完善平衡的動力,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樣遵循這種美學的追求,社會發展有它的規律。宇宙的本性是自由,畢加索的名畫,有人說它是一種幻覺,為什么是這樣,藝術允許我們這個世界有著一切存在的可能性,回歸心靈的深處,無拘無束的美就在這里,畢加索的畫,美的是境界。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促進自然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美的是修養。哲學思維鍛煉人的理性思維,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每個時代的哲學是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做好哲學的學問,就是做好做人的學問,會學習者以天地萬物為師,從無字處讀書;善于思考的人以自己為師,不舍晝夜。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