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濱
長號教學方法與藝術實踐
■馬思濱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文化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其中音樂、美術、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被人們廣泛接受與關注,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也樂于參與其中。以音樂藝術為例,培養樂感的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學習樂器做起,樂器作為音樂藝術傳播的重要載體,它們憑借自身特有的音質表達、交流人類不同的思想情感,成為人類所擁有的精神財產,并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豐富化、多元化。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展開探討長號這一樂器教學的科學方法與藝術實踐,以增加愛好者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長號教學 科學方法 藝術實踐
長號是西洋樂器的一種,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長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與演變,從不被大家重視到如今成為樂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位的變化也證明了其音色的獨一無二,隨著技術的改進與完善,長號的音色也越發柔美與莊嚴,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現已成為大眾重點關注的樂器之一,學習者不斷增多。為使學習者能夠系統地了解長號這一樂器,音樂教師教育專業特設相關課程——《長號》,作為器樂必修課中的一門選項課程和自主發展主修課程。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從基本理論知識與常用技巧的學習到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都有較為全面、合理的安排,就此展開詳細論述。
(一)掌握長號基本理論知識
經長期實地調查與教學經驗表明,大多數長號學習者都習慣在拿到樂器的時候就急于演奏,希望馬上就可以吹奏出完整的曲目,急切的求勝心理有時反而會影響整個學習進程,學習一門樂器,實踐演奏練習固然重要,但對于初學者而言,前期對理論知識與基本概念的掌握必不可少,理論的學習會為后期實踐活動起到很好的指導與鋪墊作用。所以這就要求長號教師需要將理論傳輸與實踐技能培養相結合,為學生打好基礎,使得在后期的演奏中出現問題時也能夠快速找出原因,按照吹奏方法理論知識進行科學地糾正,如果只顧盲目演奏,一錯再錯,最終將導致學生對這一樂器徹底失去學習興趣。
(二)長號練習課程的合理設置與安排
一般情況下,長號練習主要分為三大階段,即基本功練習、練習曲與樂曲,首先基本功練習包括如長音、連音、吐音等演奏技巧,基本功練習是每一位長號學習者都必須熟練掌握的,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夠順利地展開下一階段的學習,練習難度會隨著階段的不同而增加,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盡可能減小難度的跨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對練習曲目的選擇上也要合理優選,盡可能簡單,以免學生產生逆反的學習心理。長號的學習過程需要長期反復的練習,切不可急于求成,為減少練習過程中的枯燥感,教師可通過更換不同練習曲、適當進行娛樂調節、適時將室內教學移到室外等多種方式來增加課程的生動性,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三)長號演奏的標準姿勢與主要技能掌握
不少人在接觸長號初期,易出現用樂器打拍子,喇叭口忽高忽低、左右亂晃的不良行為,嚴重影響演奏風度,使嘴型不能夠固定,發音自然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導致演奏效果并不能盡如人意。針對這一現狀,需要學習者在對長號的學習與演奏過程中格外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喇叭口的放置角度會嚴重影響音色效果,正確的做法應是喇叭口一般稍向下傾斜70到80度,普遍適用于MF力度的演奏,切忌使用強烈的力度發出粗暴的聲響,這樣一來很難與其他聲部達成一致性,另外在演奏中萬不可隨意抬高喇叭口,刻意放大音量來表現自我個性,即便是FF力度的長號組solo,力度也應當有所節制,而不是肆意妄為,長久的強力度吹奏也會使演奏者的唇部失去感覺,將對演奏者表演生涯產生阻礙,所以形成良好的習慣很關鍵。
樂器教學作為一種主要的藝術教學形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登上表演的舞臺,將最完美的藝術呈現給觀眾,實現學生學習演奏價值的最大化。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表現與私下練習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心理上都有很大區別,這也正是許多演奏者面臨的一個難題,許多人在平時練習時表現相當出色,但上臺表現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這一問題,盡可能利用多種形式來使學生擺脫對舞臺的恐懼,讓他們愛上舞臺。首先扎實的基本功是舞臺表演的基礎,在平時練習時每一位學習者都要認真、嚴肅面對,教師要適當給予他們一定的壓力與緊張感,例如可以通過積分獎勵等評定方式增強學生的競爭心態與表現心理,以致他們能夠快速、牢固掌握長號演奏技巧,形成良好演奏習慣等;其次要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對長號的演奏形成明確的認識,認可自己的演奏動機,幫助他們有效克服過度緊張等心理問題;再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長號作為樂隊中常用樂器的一種,需要與其他樂器配合才能夠完成最終的演奏任務,學生在明確長號的角色定位基礎之上,要理性認識到自己的任務,每一位演奏者都希望受人關注,引人注意,但特立獨行會對整個演奏團隊造成不良影響,作為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他們必須要以團隊利益為重,形成和諧共榮的有機整體;最后教師要盡可能地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演奏機會,如組建小的樂團參加班級競賽活動等,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感受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演奏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舞臺素養。
良好的演奏技巧能夠更好地展現出長號音色的獨特魅力,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長號演奏者,除了要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演奏技巧外,音樂藝術的培養同樣不可或缺。關于音樂藝術性的訓練大致可分為三大主要階段,感受、創意及塑形,這也是音樂藝術創作必不可少的三要素,音樂藝術寄托著人類不同的情感,不論最終以何種樂器呈現,最高境界就是將曲目中的情感完美地表現出來,使聽者產生共鳴。
首先就感受這一階段而言,即將自己融入到曲目中,感受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及情感變化,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進行適時引導,可以通過講述創作家的身世及創作背景來讓學生了解其創作意圖,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特殊情感,少兒音樂成長節目 《音樂大師課》中明星導師的教學方式就是很好的典范,他們通過講述不同的故事使小朋友了解某一經典的音樂作品,對長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利用故事來使教學生動、形象,便于學習者情感的投入;其次就是創意,當感受過他人的情感使,自身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史,想要通過音樂藝術表達出來,在此階段,接觸具有創意的優秀作品會對自己的創作起到激發靈感的作用,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多體會一些優秀曲目的創新之處;最后就是塑形階段,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不會有不變的思想與風格,對于杰出的音樂藝術家來講,無論是創作,還是演奏都有自己的風格,對于長號的教學,教師要做到求同存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對于某些曲目有不同的理解要勇于表達出來,教師要做的不是對學生的“形”進行限制,而是要對其“形”進行塑造,使學生的演奏更成熟、更完美。
[1]卜萬業.漫談長號教學與藝術實踐[J].樂器,2012(4):42-44.
[2]張立鵬.淺析長號教學中的科學方法[J].音樂時空,2015(20):158-158.
[3]李琦.長號的演奏技巧與素養[J].東方藝術,2013(14).
[4]鄭延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長號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通俗歌曲,2013(12):38-39.
[5]魚彬.分析長號教學中作品音樂性訓練[J].音樂時空,2015(22):100-101.
[6]姜楠.長號教學中科學方法的應用探討[J].大眾文藝,2014(5):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