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高校藝術團建設與發展專題研討——兼顧藝術教育方式的創新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校本經驗
■胡蝶
藝術團是高校藝術實踐的園地和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平臺,以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宗旨,對于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藝術教育;高校藝術團建設;文化傳承與創新
高校藝術團的特色在于它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平臺,對于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起著積極的作用。藝術團可以展示出各高校的文化形象,在排練、演出的過程當中來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高校藝術團應該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論是人文的還是地方特色。藝術團建設所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培養人文精神、拓展想象力、塑造健康人格、培養團隊精神,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當然,也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可見,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對于提高校園精神文明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現階段,高校藝術團普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校園藝術團人數不穩定,學生往往三分鐘熱度,沒興趣了就離團,訓練不能堅持;缺乏專業練習場地;缺乏專業指導老師以及器材等。藝術團可以根據學校藝術教育發展思路,遵循藝術教育規律,提出今后一階段具體發展思路、相關措施和面臨的困難,也可以結合學校實際的情況、組建適合各校自身特色的各種大學生藝術團,如: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話劇團、戲曲社、街舞社等。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藝術團可以隸屬于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專門機構或者是學校團委。
1.對藝術團指導教師的管理是藝術團整體規劃的重要部分。藝術團指導教師可以由藝術專職教師擔任,也可以聘請校外專業藝術教師兼職。藝術團團長依照行政管理制度、教學制度、演出活動制度,在學期初擬定工作計劃如教學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基本計劃。藝術團專職教師在負責常規教學的同時還需要負責樂器的管理、訓練活動、演出計劃、講座等各項工作的計劃安排。各隊藝術教師應從本隊的常規訓練、演出排練直到演出活動進行全過程的輔導、監督,做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責。
2.對藝術團團員的管理。藝術團的管理需要有明確的《藝術團考核制度》。考核要求如下:(1)要求團員要具有熱愛藝術的高尚情操、良好的藝德、先進的思想、團隊觀念、刻苦訓練、尊敬師長。(2)能夠保證訓練時間和演出時間。服從排練老師、對團員的角色、站位、坐位、服裝等的設計安排。(3)對演出服飾、樂件、道具要做到取放有位、愛惜使用、保管妥善、上交有序。(4)各指導教師對本隊的團員要嚴格執行考核標準,學期末對每個團員要填寫考核結果,對表現突出的優秀團員要給予上報表彰,對表現特別差的要給予批評,對犯有嚴重錯誤者取消團員資格。藝術團員的表現要成為學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每學期末將其表現反饋給學生所在的各學院,作為評選優秀學生的條件之一,并歸入學生檔案。
3.藝術團檔案管理。藝術團管理建設中,藝術團的各種檔案整理也很重要,這是藝術團創辦、發展、壯大歷程的依據,也是記入校史的優秀資料。首先,關于藝術團的工作資料,需要有專人負責存檔保管。這些資料通常包括:“組建學校藝術團工作會議記錄”、“藝術培訓專家組名單”、“藝術團組建計劃與方案”、“藝術團的各種演出,比賽視頻資料”、以及“舞臺布置、音樂廳、排練場地、形體房、藝術教室、辦公設備、樂件購置的預算支出、規劃圖紙等相關資料”等,都可以一并歸入藝術團管理檔案。其次,要建立藝術指導教師檔案和歷屆藝術團團員檔案,并將每屆藝術團按聲樂、器樂、舞蹈、語言進行分組。采用檔案柜、檔案袋和計算機軟盤、光盤形式作為資料記載,如:“學生入團審核表”、“藝術團員履歷表”、“特長學生花名冊”、“表演視頻”、“才藝大賽比賽視頻”、“聯系視頻記錄”、“歷次演出錄象”、“歷屆參賽獲獎的證書、獎杯、照片”以及“工作安排、培訓安排、演出詳細記錄”等都要歸檔管理。
高校藝術團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教師管理為輔。每個團隊都有學生團長和相關管理人員,并各負其責,分頭管理,不斷地學習提高管理水平,舞臺實踐是真正提高學生表演水平的見證,缺少這個環節也就失去了藝術團存在的價值。在筆者所在的江蘇商貿職業學院,藝術團的學生們對于每一次的演出機會都非常的珍惜,藝術團的學生除正常訓練外,每年都要參加全區乃至全市各種演出交流活動,參加各種藝術類比賽,如每年一次的全市大學生才藝大賽。這些活動在錘煉團隊精神、鍛造團隊氣質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并使其充滿求知欲,充滿自信。每一次的市級大學生才藝大賽都大大地鍛煉了學生,在比賽的同時還能與全市的大學生進行交流,拓寬了自己的視野還極大地鍛煉了自己的勇氣,為學校爭得了榮譽。這不僅有利于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品牌,而且有利于文化校園的打造。
對藝術團的指導需要專業老師的認真投入,循序漸進地把對藝術團的技術指導納入課程化管理的平臺。建議可以把對藝術團的指導從視覺欣賞,專業技能培養等進行不同形式和內容的訓練與教學,適當聘請藝術家講述,建立起一個培訓學生藝術表演等的長效機制,鍛造出高校藝術團特有的文化氣質與內涵。當然僅僅靠老師的輔導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很多學生初到藝術團隊時,有些學生都是“零基礎”,絕大部分學生都是藝術愛好者,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訓練,所以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會比較辛苦,更別談演出的經歷。所以課后的練習就非常的重要。對于這種情況就要將集體教學和“一對一”教學相結合,訓練要刻苦還要不斷地相互比較,在學生切磋技藝中不斷提高,同時找到適用于每個人自己的學習、訓練的方法。需要強調的是讓學生在枯燥的訓練中磨煉自身的意志力,學會苦中作樂,超越自我。
對于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來講,學習藝術,主要就是在欣賞中學習,了解藝術的表現手法,體驗與感受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比較各種藝術表達的差異。其實,隨著知識的不斷提升,高校學生對其豐富的精神追求要遠遠勝過對物質的追求。所以,應不斷激發大學生追求藝術的熱情,探究藝術以及其他學科的勇氣,提高學生們對人生、社會以及世界更為深度的反思。大學生藝術團在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藝術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類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活動,都能夠豐富校園文化,增強校園文化的藝術氛圍,有利于充分發揮大學生藝術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時代是不斷地進步與發展的,藝術教育也同樣需要不斷地改變,與時俱進,以適應現在思維極其活躍的“90”后的學生們。
藝術教育對大學生思維的創新和人格的完善起著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組建,潤物細無聲地培養了大學生的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進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藝術視野,培養出一批批具備一定藝術素養、兼備高情商與高智商的人才。高校藝術團是普通高校大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大學生藝術團應堅持不斷為校園文化的和諧與持續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引領著高校高雅、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潮流。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1]羅明秀.論大學生藝術團的功能與建設[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8.9(5).
[2]林雯.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武漢工程學院學報,2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