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要:近年來,中國開放型經濟建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對我國貿易發展戰略的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韓國善于抓住歷史機遇,實行的出口導向戰略推動了本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其貿易發展戰略轉變的經驗對中國具有尤為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通過對中韓兩國貿易發展戰略進行對比分析,為當前我國貿易發展戰略的調整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貿易戰略;韓國;開放型經濟
貿易發展戰略是一國或地區政府通過國際分工方式和程度的選擇來影響本國資源配置和競爭效率的一整套貿易政策或制度。它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國或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指導思想,不同的貿易發展戰略會對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中韓貿易發展戰略對比研究
(一)韓國實行的貿易發展戰略
1964年韓國正式提出“輸出立國”方針,一方面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另一方面出臺了大量政策對出口企業進行扶持。在政府貿易推動政策支持下,韓國首先實現了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推動的經濟增長,繼而完成了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進口替代,并使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世紀70年代韓國為推動產業升級開始重點發展重化工業,并于1973年發布《重化工業宣言》,正式宣布集中力量發展跟輕工業相比附加值更高的造船、重型機械、電子、鋼鐵、石化和汽車等行業,把過去針對所有出口行業的優惠措施改為主要針對重化工業。1980年前后,韓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論是從生產總量還是從總附加值上來判斷,其重化工業部門都超過了資本含量水平較低的輕工業部門,基本奠定了經濟崛起的基礎。
(二)中國實行的貿易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之后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實行了開放條件下的進口替代戰略。這一時期,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進口替代戰略的重大舉措:一是仍然保持較高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限制一般工業品和消費品進口,避免與國內產業產生競爭;二是進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控制用匯指標,適度貶值貨幣促進出口貿易發展;三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機器設備, 發展進口替代型工業;四是外貿體制進行初步改革,激發外貿活力;五是引進外資,發展“三來一補” 工業,大力發展“出口創匯”型產業;六是設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一時期的進口替代戰略為我國從完全封閉下的經濟逐步探索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作了準備,是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渡。同時,這一時期的進口替代戰略,不僅完善了我國工業體系, 增強了工業實力,為今后有選擇性地進口替代奠定了基礎。
80年代后期到加入WTO之前,我國實行了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相結合戰略。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探索后,我國于1988年提出了“沿海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即沿海地區不再與內地爭搶出口資源,而是到國際市場“找飯吃”、發展“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產業。同時,對于國內沒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重化工業,仍然采取開放式的進口替代戰略。在客觀上, 形成了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相結合戰略。
加入WTO以來,我國形成了事實上的出口導向型戰略。尤其是我國進一步降低了關稅水平之后,原來進口替代產業的高關稅壁壘無法維持,使得進口替代產業越來越少。人民幣匯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各種支持出口的財稅、金融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貿易便利化進程進一步推進,國內產業配套、生產能力、物流體系基本以出口為目標,逐漸過渡到出口導向型戰略。我國嚴格履行入世承諾,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開放格局,并在新的平臺上更充分地發揮我國比較優勢,參與并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
二、韓國貿易發展戰略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韓國政府實施了戰略性的貿易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本國市場和擴大出口的政策。以裝備制造業為例,韓國政府主要以提高國產化水平的方式來保護本國市場和增強育本國的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1987年,韓國制定了“機械零件和材料國產化”第一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了包括汽車、造船、電子等產業的機械國產化產品目錄,并制定了相應的國產化扶持政策。1992年,韓國制定了“機械零件及材料國產化”第二個五年計劃,要求提高影響制造業競爭能力的機械零部件及材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降低了機械產品的貿易逆差和對進口的依賴,明確提出必須限期實現國產化的4000種機械產品,并制定了相應的金融、稅收扶持政策。
根據韓國的歷史經驗,政府實施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在促進本國科技創新和培育產業競爭優勢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要想實現自主創新和競爭優勢的培育,必須采取戰略性貿易政策即選擇性引資策略和適度貿易保護策略,對外資進入進行適當限制并逐步提高技術含量的門檻,鼓勵高技術產業的轉移和研發中心的建設,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
三、結語
韓國是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從韓國的經驗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歷了輕工業(勞動密集型)→重化工業(資本密集型)→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三個發展階段。韓國遵循這一發展規律,利用合理的產業政策進行社會資源的科學配置,使現發展階段亟需發展的重要產業得到集中配置,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實現壓縮型發展,成功地實現了從低成本優勢戰略向技術創新戰略轉型。中國作為國際分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需要轉變發展思路,在開放體系下以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發展轉型,改變經濟發展對傳統比較優勢過度依賴的被動格局。
參考文獻:
[1]白雪寒.韓國出口導向戰略分析以及對我國的啟示和政策借鑒[D].對外經貿大學,2014.
[2]曾錚.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視角的分析[J].經濟學家,2011(6):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