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溫軍
摘要:油輪滯期原因一般是不能及時靠泊,卸油速度慢,在港時間長,所以應采取措施,及早靠泊和卸油,提高卸油速度。
關鍵詞:油輪滯期;提高卸油速度;檢驗時間
冊子島油庫碼頭為國家“十五”重點建設項目,項目于2006年2月正式投產。是中國石化甬滬寧管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1座30萬噸級的原油碼頭。冊子島油庫碼頭投產后,為提高長三角地區原油接卸、海運中轉和油品配輸的能力,充分發揮甬滬寧原油管網的周轉作用,滿足國家對石油產品日趨增長的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該項目對中國石化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中國石化發展戰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重大的政治意義。同時,該項目也將對拉動地方經濟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投產后,油輪滯期一直影響著碼頭的效益,也影響了碼頭的接卸能力。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卸油速度,減少滯期,成了公司生產的重要任務。
經過分析梳理,影響滯期的主要原因:1、油輪集中到港。2、油輪因兩頭潮無法靠泊。(靠泊潮水在早上或晚上)。3、靠泊速度慢。4、卸油不及時5、油庫接受速度慢。對此碼頭提出了一些措施:協調總部,要求油輪分散到港,油輪到港日期至少相隔3天,以便碼頭安排泊位,油庫有時間外輸原油。30萬噸油輪靠泊,安全第一,只能等平落潮初期靠泊,如平落潮發生在夜間,不利靠泊,只能等次日潮水。為減少油輪從引水錨地到泊位時間,并可利用更多的潮水時機靠泊,碼頭在泊位附近爭取到了臨時錨地,油輪可乘潮水先到錨地停泊。一有潮水,馬上靠泊。為提高靠泊速度,碼頭租用了兩艘帶纜艇。據計算,這比不用帶纜艇每船可以節約一個小時。油輪不能及時開始卸油,往往是提單數量與裝港數量數字差異大,需要貨主做出決定。這種情況,其實,油輪到之前,有關數量就早已發給貨主,貨主應早做出安排。本碼頭,就停靠過類此船舶。貨主等船靠泊好,到港數量出來后,才采取行動,安排第三方檢驗數量,提出索賠,三天后才允許卸油,這耽誤了大量時間。碼頭代表,應第一時間上船,了解船岸雙方動態,及時要求船方備泵,做到商品檢驗報告一旦完成,馬上卸油,把準備時間控制到最少。油庫接受速度慢,一是因為罐容少,沒有空罐。二是有空罐,接收速度太慢。有無空罐,這是生產安排,沒有多大改善的空間。接收速度慢,可以通過改善工藝,提高速度。油庫每罐初始速度只允許每小時2000立方,且初始時間2個小時,然后,慢慢提到最大接收能力每小時4500立方。接受速度慢是為了避免油罐灌頂呼吸閥刺油。初始速度應為輸油管道和大罐均無原油的情況下,開始卸油的速度。按照有關要求,卸油速度應小于每秒7米。冊子島油庫投產已10年多,油庫到泊位的卸油管線一直處于滿油狀態,卸油前各油罐浮頂也是處于浮動狀態。卸油開始,只要檢查所有管線設備,沒有泄露,完全不該設初始速度和初始階段。呼吸閥刺油,可能是因為原油含有氣體的緣故。對此,碼頭要求輸油臂氮氣試壓后的氣體,釋放到船上的油艙中,通過船上的呼吸閥釋放。經過實驗,卸油時,油罐的呼吸閥刺油現象明細減少。據此,把初始速度提到了每罐每小時3000方,最大5000方。這大大提高了卸油速度。不過,這仍有提高余地。掃艙階段,船方不必每個油種卸完后立即掃艙,要求船方卸另一油種時同時掃艙,船上三臺貨泵,能夠做到這一點,這也能節約大量時間,一般每個艙節約約30分鐘。船方卸油臨近結束,只剩一個艙時,請商檢人員及時上船,檢驗空倉,因船上有17個艙,每艙檢驗至少3分鐘,等檢驗完16個后,油輪基本卸油完畢,這大大縮短了檢驗時間。這需要與當地檢驗檢疫局溝通,爭取取得他們支持,這種做法是國際慣例,但在我國還需協商。
以上幾種壓縮油輪滯期時間措施,給碼頭帶來了一定效益,也提高了碼頭接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