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摘要】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形式等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豐富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本文通過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行簡要分析,提出了幾條策略,旨在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53-02
引言
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深入導致語文教學面臨著一定的考驗,開展有效的改革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日益顯露,學生的主體地位迫切地需要提升。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只有不斷地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突顯,才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的效果。
一、優化教學觀念,與時俱進開展教學
教學觀念對于教學的方式和效果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新課標實施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對于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有了不同的標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教書育人”,同時還應該注重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一定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僅僅局限于書本開展教學是難以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教師應該注重開展素質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只有采用最適合的教學方式才能夠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注重經驗積累,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學觀念發生變化,促使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就是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但是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更加應該注重對于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和誘導,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為對于學生來說,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實現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在知識形成了一定的量的時候,就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的最有效的動力,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對于各種事物的好奇心理,注重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語文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把蟋蟀的樣子和其“住宅”的樣子以圖片的方式展現出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新教學模式,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中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更好地開展語文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例如在學習《頤和園》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頤和園的3D效果圖中,使學生“親身進入到頤和園”中,通過創設這種仿真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對于頤和園有更好的認識,對于文章能夠有更好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不斷優化語文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保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貴忠,任京民.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與轉向[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3,01:38-42.
[2]田本娜. 探源尋根 根深葉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之淺見[J]. 課程·教材·教法,2004,10:30-36.
[3]劉燦群.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改革新探[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