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園
【摘要】“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思維活動的數學)。”在數學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非常重要。活動課程同必修課程一樣,成為小學教育中課程結構的兩大支柱。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面向全體學生的班級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談一談如何提高數學活動課的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 數學活動 高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35-02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在他所著的《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思維活動的數學)?!边@種提法,是符合數學教育發展要求的,在數學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非常重要?;顒诱n程同必修課程一樣,成為小學教育中課程結構的兩大支柱。
首先,弄清楚數學活動課是什么樣的課。筆者認為,這類課,關心的不是活動的結果,而是活動的過程,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一定的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從而在參與活動中,讓學生拓寬知識面,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發展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其次,如何上好活動課。根據數學活動課重在“活動”這一特征,展開各種內容新鮮、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活動。通過開展活動,為學生提供靈活而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達到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如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數的整除,掌握了倍數、因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一些知識后,我對數學活動課作如下安排設計。
活動形式:打破常規坐法,每八位學生為一組,每組安排一名學習組長。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只別致的頭飾,頭飾上各有一個自然數,且在100以內不等(可隨意變換),每組準備撲克牌一副。
教學過程:可分為兩個層次,即復習鞏固和發展提高。
第一層次:復習鞏固。先由九位學生分別頭戴1~9九個自然數的頭飾上臺,讓其余學生很快判斷他們是質數還是合數,誰判斷得快,誰就能得到大家的鼓勵。這樣一開始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令人難忘的是1、2、9三個數,比較難判斷,而經過這樣的練習,就會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接下來,為了更快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在師生共同歸納出兩個數之間存在著三種關系,即互質關系、倍數關系、一般關系的基礎上,組織安排全體學生共同參加活動(分組),小組活動先由組長帶頭,站著說,我是質數3(假設),同我是互質關系(或倍數關系)的數請起立。每個人都動腦筋,作出起立、坐下中的一種決定,誰反應快,誰就是聰明的好孩子。從第一位學生開始,一個個接下去,循環往復?;顒又?,學生不僅自己為自己作判斷,還為別人作判斷,既緊張又有趣,并用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來表演,使每個學生都達到了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二層次:發展提高。學生在必修課程中只學習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次組織安排學生全體參加活動,即玩撲克牌爭第一。講清此項游戲的活動規則和要求,每個小組都有一副牌,每張牌代表一個自然數,其中王牌可以代表任何一個自然數。牌平均分好后先理牌,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依次排列,出牌的方法是,某位學生先出2、3、5三張牌(假設),并且口述:2、3、5兩兩互質,其他同學都要認真動腦筋,在自己手中的牌里找出兩兩互質的三張牌,按照從小到大依次跟著出牌,這三張牌必須比第一個出牌者的2(最小數)的牌大,出牌后,就將上位學生出的牌收進,收進者現重新出牌,比如3、7、8兩兩互質。這樣不斷循環往復,當誰手中的牌是第一個出完,那么誰就爭得了第一,其他依次是第二、第三。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獲得了樂趣,鍛煉了思維,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轉變。在群體活動的作用下,某些學生變羞怯為開朗,變頹廢為樂觀,變消極為積極,使獨立型代替了依賴型,競爭型代替了回避型,這正是群體活動使他們超脫自我。
通過這節數學活動課使我體會到:
1.活動課中教師角色定位是于“指導”兩字上,即教師的任務是指導活動,學生的任務是操作活動,兩者相輔相成。
2.活動課重在指導有方,這是數學活動課成功的關鍵。指導方法及成效來自于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來自于課前的充分準備(教材、教具、活動組織等方面)。
總之,數學活動課通過實踐的方式著眼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主體性思想。必修課使學生打基礎,活動課使學生求發展,使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活動中都有一個自我發現、自我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為努力上好數學活動課,真正做好教師的角色定位,才是通向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