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昀++關連珠++張廣才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具有啟發性、實踐性,能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在土壤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不僅使學生準確掌握課程原理內容,更體現在它能給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情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 土壤學
【基金項目】沈陽農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2014-3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42-01
一、將案例教學法引進土壤學教學的必要性
《土壤學》作為土地科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學科和農學類專業本科教育的一門專業概論課程,是研究土壤的形成與演變、分類與分布規律、數量與質量評價。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在資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幾乎是所有農業類后續課程的基礎,在培養應用人才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锻寥缹W》顧名思義,看起來就是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門課程,施教過程中,如果一味地講述專業知識,也確實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往往在課堂上表現出睡覺、看小說、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茫然等現象, 使課堂處于一種渙散狀態,上面老師講的賣力,下面學生聽的隨意,整個課堂氣氛師生之間難以協調共鳴,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使學生覺得土壤學課“有意思”?能夠坐得住、聽得進去?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筆者認為, 除了在課程體系、內容及教材編寫等方面要進行改革以外,作為任課教師,關鍵是要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進而達到人耳人腦的目的。
案例教學法,即圍繞一定教學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常為書面形式),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法(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 初創于哈佛商學院。1910年,科普蘭(Copeland , D. )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學院使用討論法進行工商管理教學。1921 年在當時的校長多漢姆(Donham ,B. ) 的建議和鼓勵下,科普蘭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動了該校教師運用案例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區別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地方在于,教學內容有著獨特的來源、性質、內容編排體系,教學方法不僅指向教師,還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有相當大的行為變化。
在土壤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專業特點,引入典型案例,可喚起學生學習土壤理論知識的熱情。使用的案例包括土壤養分、土壤水分、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方面。例如,在園林專業的土壤學教學中,引入花卉花色變化的實例,講解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開花的密切關系等;在林學專業的土壤教學中,引入林木栽培、林木施肥、營林措施等方面的實例,并恰如其分地與“土壤學”基本理論相聯系。通過這些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合理施肥的必要性。
二、案例教學方法在土壤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案例的設計也包括案例教學方法的設計。案例教學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須針對不同類型案例來設計教法。
1.討論法
這是為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使用的一種方法。通過討論可使不同思想產生撞擊,有利于訓練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例如:對于“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部分的內容也可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掌握。針對目前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而人口仍然逐年遞增,為了保證糧食的充足供應,必須進行耕地保護”的問題,由學生根據自己家鄉耕地利用、保護和破壞的情況分析人口—糧食—耕地之間的關系。通過本次討論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以及強化學生耕地保護的意識。
2.質疑法
這是由學生根據案例充分地從不同視角提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質疑、答疑、存疑幾個部分。其中,可由學生質疑,教師答疑;教師質疑,學生答疑;遇到有爭論的問題可以采取存疑的辦法。經過反復質疑、答疑,從中篩選出優選方案。如土壤對污染物質的凈化功能的問題便包括土壤的吸附反應、沉淀反應、生物化學過程以及污染物物質的特征等,要解決土壤對污染物質的凈化問題,便需要通過解決土壤對污染物質的吸附、沉淀、生物降解等問題來實現。例如,在講解土壤肥力時,可以采用由現象到本質的提問方式。
3.提示法
這種方法即教師對案例的處理方法不直接發表意見,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學生獨立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在運用綜合案例進行教學時,對于較復雜或容易忽略和環節需應用提示法,引導學生操作。如在“土壤有機質”一章中,土壤腐殖質含量和質量與土壤質量的關系是該章的核心問題之一,它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又有廣泛的應用性,既與前面所講的土壤腐殖質的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密切相關,又與后續課程的許多內容如土壤結構、土壤水熱性質、土壤養分、土壤膠體、土壤管理等緊密相連,因此,可以提出“為什么土壤腐殖質是影響土壤質量的重要因素”這一問題。
三、土壤學課程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土壤學教學效果。
在土壤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使教師既注重理論教學環節,更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具有“真刀真槍”實踐的經歷,促使他們勤于思考、善于決策;舉一反三,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索、主動實踐的過程,有助于訓練學生有效的思維方式,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實用、有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明顯地提高了教學的實際效果。
2.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據目前許多畢業生反映,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出的學生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土壤問題。我們在土壤學教學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學生在農村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實際問題。包括土壤養分、土壤水分、土體構造、土壤污染等方面。將土壤中的具體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通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3.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源于實踐活動中典型事例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喻理性、釋疑作用,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廣泛采用。我們在土壤學教學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學生在農村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實際問題。包括土壤養分、土壤水分、土體構造、土壤污染等方面。采用案例教學法能促使教師深入農村實際工作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對搜集的土壤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加工、整理,選編出適用于教學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據實際活動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四、總結
在實際的土壤學教學中,要求教師需要認真準備,精心挑選適宜案例,通過合理安排讓學生切身體會土壤的本質所在,最終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能達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黃昌勇. 土壤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5
[2]馬文軍.案例教學法在房地產估價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旅游:學術版,2009,7:72-73
作者簡介:
張昀(1977-),女,沈陽農業大學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境土壤學研究、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