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金榮
【摘要】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教育也面對紛繁復雜的變化,關心和保護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而在參與教育的所有力量中,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力量對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家長與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家長和教師是否能實現有效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直接決定著教育效果。因此,架起家校合作的橋梁,才能鋪就讓學生在快樂中實現卓越的人生路。
【關鍵詞】家校合作 快樂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67-02
一、目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現狀
學校教育現已逐步走向成熟,已經制度化,但我們也清醒的看到學校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學校教育極端功力;教學改革百花齊放,一線教師無所適從;德育教育淺嘗輒止,空洞乏味;缺少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學校教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進行個別教育和因材施教教育主陣地,可目前家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誤區:如:“孩子有了問題,是老師教育管理出了問題;孩子有‘病讓老師吃藥”,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他們只充當孩子生活用品的提供者,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很多家庭里出現了家長沒時間管、不會管、舍不得管、管不了的“四不管”問題,家庭教育亟待改善。
二、實現有效溝通的前提——明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系
1.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影響孩子一生的個性品質的培養最初源于家庭教育。一個剛入校門的孩子,為什么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就不一樣,熱愛集體的程度不一樣,面對挫折的能力不一樣,同一個教育體制,同一所學校,同一個校長,同一個老師任教,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使剛入學的孩子在興趣、習慣、性格、品格方面就具有不同的雛形。
2.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這是孩子必須接受學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學校是專門的育人場所,它的特有的教育元素是家庭所不具備的,作為老師也是家長所不能替代的。
三、實現有效溝通實的策略
1.明確責任、 端正態度。在家校合作方面,我們常常見到家校雙方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我舉一例子:孩子厭學,行為習慣養成差,這是誰的責任?a.教師的責任b.學生的責任c.學校的責任d.家長的責任e.社會的責任f.上述各方均有責任。在做這樣的調查問卷時,家長和老師們的選項大多是選擇f,客觀上在這七個選項中,沒有正確答案,而最后一個答案,是典型的責任公擔,大家都有責任,其實就意味著大家都沒有責任。正確的答案是問到老師,老師說:“這是我的責任”,問到家長,家長說:“這是我的責任”。所以家校雙方要端正態度,明確自己的職責,這是家校合作的基礎。
2.統一目標、 通力合作。“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盼女成風呀”這是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出類拔萃呀!”這也是老師們常說的話,看起來似乎是目標一致,可有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老師關注孩子“做人”,而家長關注孩子分數;學校教育孩子提出的是“在富也得苦孩子”,而家長的觀點則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像上述老師和家長的做法,說明培養目標不一致,學校就要通過各種形式,來統一家長和老師的思想,只有目標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3.要完善家校合作的運行機制。一是成立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方案和實施細則》、《家長委員會工作章程》、《家長學校學習制度》等制度,保證家校合作的高效運行,家長學校要定學制、定課時,并要定期交流、考核、評比、表彰等。二是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學校可以利用網絡給家長傳遞信息,通告家長學校的計劃和日常活動,孩子在校的表現等;定期召開會議,教師和家長就學生的身體情況、學習情況、成長歷程等進行交流;邀請家長參加各種組織活動,通過教師、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三向交流促進學生成長。三是開展好教師家訪的活動。
四、實現有效溝通根本保障
教師和家長都要加強學習、教師和家長要學會接受與孩子有“代溝”的現實、教師和家長要學會“放棄” 一些傳統觀念和個人經驗、教師和家長要用理智的思想教育孩子、教師和家長要用智慧為家校合作增添光彩。
總之,家校合作是一個意義深遠、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其潛力無窮大。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教育的現狀需要改變,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需要改善,而改變與改善的出路在于——促進家校合作”。只有我們潛心研究,采取有效的溝通方式,架起一座家校充分合作的橋梁,堅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在快樂中實現卓越。
參考文獻:
[1]黃河清,馬恒懿.家校合作價值論新探.《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