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品設計專業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在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和空間構思能力弱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并培養專業技能以拓展未來就業渠道是該課程所面臨的難題。多年教學經驗證明,設定有效有趣的課程內容和作業,創新作業匯看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課程教學高效便利進行。
【關鍵詞】產品設計 創新匯看 多元化教學法
【基金項目】本文章受西安工業大學教改項目《多元化教學法在產品展示設計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資助,項目號:14JGY3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09-01
產品展示設計是產品設計的專業課程,作為專業老師我已連續四年承擔該課程的教學任務。幾年間就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改進,取得了一些成績,從與相關專業老師的探討中和同學們的實踐作業中獲得了一些經驗,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
一、學習積極性不高,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
產品展示設計課程一般設置在大學學習的第六或第七學期,是在同學們對產品設計專業內容學習完成之后,為進一步拓展學生設計視野,強化產品設計內容實踐應用,提升設計思維能力,增加畢業后就業機會而開設的。記得在這門課程的學習初期,無論是教學的成效性還是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都不是很高,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作為一個新設課程很多同學不了解。
一方面對許多學生來說,三年時間都在學習產品自身的設計內容,突然要求他們將視線轉向產品所處的空間,研究空間的設計方法、程序,鍛煉構思空間的能力確實相當有難度,對他們的設計自信心難免有所影響。另一方面,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認為自己是專門研究設計產品的,學習產品展示沒有用處,不值得浪費時間。但現實是產品設計是一個整體、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產品展示是產品后期推廣、上市應用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是決定著產品和企業形象確立是否能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同時,我國經濟的騰飛為展覽業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向社會正式發布了10個新興職業,其中“展示設計師”這一職業作為發展前途最為光明的新人才名列10種職業之首。在上海、廣州、北京等一線大城市展示設計專業人才短缺現象十分明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各種綜合性博覽會以及專業性的展會層出不窮,為具備展示設計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就業機會與空間。所以,面臨日益加大的就業壓力,學好產品展示設計課程不僅是設計能力提升這一簡單目的,最重要還可以大大地增加同學們的就業機會。
二、教學方法針對性、趣味性、實踐性不足
我國展示設計教育始于1991年,清華美院(原中央美術學院)開設了中國第一個會展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全國很多高校都設有展示設計專業或者相關能力培養的課程,針對工業設計或者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相關課程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學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學習這門課,他們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課后作業質量完成不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實際并不好,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對產品設計專業學生來說,設計課程內容決定了學生的設計發展方向,當前的設計專業教學缺少對其發展和學生興趣的研究,較少關注產品展示設計是什么,產品展示設計對產品后期營銷環節影響是什么,展示設計對學生拓展就業渠道的影響又是什么,這樣勢必會制約產品展示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更新變化,使其缺乏針對性而不能有效滿足和適應學生的需求,降低教學效果。其次,當前展示設計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方面,并且市場上相關書籍很多但可以作為教材的很少,大多是簡單的理論和圖片的羅列,教師在課堂中采用的互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較少,填鴨式教學方法很多,這造成課堂教學單調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最后,從各高校展示設計課的調研中我們可以發現,多數高校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是課堂推理式的思維方法來進行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這包括簡單的調研,通過分析綜合并找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來產生對場地獨特的理解,從而形成對空間的想法和構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培養嚴謹、科學的思維,短時間快速上手小型設計項目,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展示設計課程的特點是實踐操作性很強,過多的課堂理論教學必然導致實踐設計活動研究投入精力不足,再豐富精彩的圖片講解,也不及自身對空間的實際感受,因此必要的實習參觀和實踐設計作業是不能缺少的。同時,過去課程結束后,組織一些教師匯看、講評作業的傳統方式已明顯不能適應課程發展的需要,經過多年的嘗試和研究,對于產品展示設計課程作業的考核應該也納入課程實踐教學的一部分。
三、多元化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多元化教學法是通過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等多角度來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修改課堂講授內容,穿插產品設計方面的內容,重點闡述這門課程對學生就業的影響,提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針對性,開發產品設計類學生的學習潛能。
首先,改革后的的課堂知識不僅鍛煉學生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平面設計能力以及模型動手制作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從展示設計的“翻轉”角度看產品設計本身。并且,在知識內容的講解和作業布置上緊扣學生就業需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為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提升學校就業率做好鋪墊。其次,加強實例作品的講解,通過經典案例來讓學生認識展示設計的構思方法、構思角度,從枯燥單調的理論知識學習中解脫出來,并在課堂上加入更多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教學交流。例如,讓學生走上講臺向老師同學們講述自己對實踐作業的實地調研情況,以及自己對其空間構思的理解和認識。最后,改變舊有的作業成績評定及匯看方式,改為組織學生答辯的形式,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設計表述能力,同時在問答之中也為老師與學生提供更直接、快速的交流平臺。另一方面,答辯的現場也模擬了社會上實際案例提交的場景,為那些畢業后還想從事這方面設計的同學們感受真實環境提供機會,提前積累經驗。
作為教師,只有從改善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教學方式趣味性、教學流程實踐性入手,才能讓這門課程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的需求。
四、總結
產品展示設計不同于產品設計,產品展示設計是動手操作性極強的實踐設計,它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空間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平面設計能力和對消費者心理深入研究的能力。時代的發展使得產品展示設計內容變化的很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設計和課程設置很容易與其多樣性的社會背景脫節,這是制約當前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課程內容設置和授課形式必須緊跟時代變化和社會變遷,才能滿足學生、社會的雙向需求和自身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魯生.展示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版.
[2]魏長增.展示設計,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版.
作者簡介:
李源(1980-),男,陜西西安人,碩士,西安工業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設計管理,展示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