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杰
【摘要】情景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顯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基礎護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本文則對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模式設計及應用分析。
【關鍵詞】基礎護理教學 情境教學 設計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31-02
情境教學法也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性地導入一些具有情緒色彩、形象生動的具體場景,讓學生能深入到場景中,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一、情境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一)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和護理學學科進行統一整合,經過多媒體再現情境,使那些本來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其畫面的生動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再是機械得模仿,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行為導向。行為導向觀是情景教學法在護理學教學中的直接體現。它不僅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強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遇到問題,處變不驚,能快速靈活地應對。因為基礎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注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所以,通過特定場景下的情景教學,根據教材內容,分配角色,學生既可以是情景教學的觀看者,又可以是情景的參與者,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有利于培養護理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以情景教學為主的基礎護理教學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勇于探究,培養實踐能力,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可以使學生的感知能力有所提高,激起情感,促進學生進入情景中,通過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對不同觀點進行相互討論。既要讓學生成為一個陳述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總結自己的操作經驗和失誤的地方,又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學習者,傾聽別人的觀點,吸取他人成功的經驗。
二、情境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
(一)介紹情境
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對護理學產生興趣,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能夠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況,同時引導學生非常想知道問題答案,但是必須要通過自己努力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境。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并且要在前一節課結束后就把下節課的情境展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查閱相關資料。并且教師在介紹情境時,則可以簡單介紹情境基本情況,其中包括病史、生命指標以及診斷問題等等,之后即可以分組進行探討。
(二)查找資料
在各個小組中,組長需要將具體的角色和任務分配給組員,各組員則可以進行資料查詢,資料查詢可以是圖書館、網絡信息以及教材或者深入到醫院中,對臨床護士、醫生等收集資料,教師需要參與到學生的資料查找過程,但是不用過多干涉,主要作用是對學生的資料整理起到引導作用,以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以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小組討論
在各小組成員均獲得豐富資料之后,則可以進行整理,之后實施小組討論,并記錄。
(四)課堂內討論
關于各小組匯報的內容,則可以采用抽簽等公平方式來決定,各小組依照自己抽到的內容,自己決定匯報方式。比如說人物角色扮演、講座以及宣傳手冊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參與到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匯報結束后,小組之間先進行互評,將不同的觀點展示出來,小組之間互相分享找到的資料。
(五)總結與聯系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在課堂上依照學生的表現,教師則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參考意見,讓學生在自己的理解接觸上來解決問題。
(六)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的布置主要作用是進一步鞏固學生知識理解,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積累經驗教訓,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臨床適應能力。
(七)考核評價方法
基于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性,學生知識把握程度、對任務完成度這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三、結語
通過情境教學法在基礎護理教學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通過情境模擬,讓學生學會了換位思考,堅持處處為患者著想的態度,加強了服務意識,提高了自身的職業素養,提高了學生實際適應能力,同時大大縮小了教學理論與臨床之間的差距,提高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應廣泛應用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環節中靈活運用情境教學,不斷進行完善,培養出更多能時代需要的優秀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艾亦君.情境教學法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4):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