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雪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吉林吉林 132013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階段院內感染及危險因素的回顧性分析
邢雪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吉林吉林 132013
目的對該院以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回歸性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的情況和相關危險性因素。方法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整理患者在住院期間年齡、治療方法、血糖檢測數值和的感染的情況等資料信息,加以分析。結果在患者住院期間內,356例糖尿患者中總計有55例患者出現感染情況,感染發生率約為15.45%。在55例院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中,檢出病原菌41例,占總數的74.55%。在危險因素方面,65歲以下年齡組感染率為9.80%,65歲及其以上年齡組感染率為29.70%。未進行侵入性治療操作組感染率為9.85%,進行侵入性治療操作組感染率為31.52%。空腹血糖值<10 mol/L患者組感染率為7.19%,空腹血糖值>10 mol/L患者組感染率為21.67%。以上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年齡大于等于65歲、在住院期間進行過侵入性治療操作和空腹血糖值大于10 mol/L的患者更易出現院內感染。
糖尿病;院內感染;回顧性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危害面十分廣泛且對患者健康威脅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其中涉及廣泛表現在: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截止至2014年年底,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高達1.39億人,30歲以上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更是高達11.6%,可見我國已經成為糖尿病人口的巨型國家,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1-2];對健康威脅嚴重表現在:隨著患者病情的惡化和發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眼病等多種并發癥,據統計,2014年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因此糖尿病患者成為各醫院內分泌科醫療工作的主要服務對象[3]。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自身抵抗力較弱等原因,常出現各種感染,從而增加了患者肉體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為了進一步有效解決患者院內感染的問題,現對該院以往收治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希望對治療工作的發展完善,有所借鑒和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間,選擇在該院內分泌科入院治療的35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分析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基本情況如下:男性患者181例,女新給患者175例。患者年齡區間為29~85歲。平均年齡(57.25±5.23)歲。患者病程區間為2~23年,平均病程(11.82±3.63)年。患者住院時間7~22 d,平均住院時間14.25 d。
1.2 方法
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整理患者在住院期間年齡、治療方法、血糖檢測數值和的感染的情況等資料信息,加以分析。
1.3 數學統計
采用SPSS 20.0數學統計軟件對調查結果和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表內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內的感染發生率
在患者住院期間內,356例糖尿患者中總計有55例患者出現感染情況,感染發生率約為15.45%。患者具體感染部位如表1所示。

表1 糖尿病患者感染部位構成比
2.2 院內感染病菌的情況分析結果
在55例院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中,檢出病原菌41例,占總數的74.55%。具體為大腸埃希菌11例,構成比為26.83%;肺炎克雷伯菌10例,構成比為24.39%;銅綠假單胞菌6例,構成比為14.63%;金黃色葡萄球菌9例,構成比為21.95%;其他5例,構成比為12.20%;。
2.3 患者年齡結構與院內感染的對應關系分析結果
按著糖尿病患者年齡的不同,分為65歲以下年齡組,和65歲及其以上年齡組2個組別。在356例患者中,65歲及其以下年齡組患者人數為255例,65歲以上患者人數為101例。兩組患者在在住院階段感染率和構成比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齡段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率和構成比[n(%)]
2.4 患者接受侵入性治療情況與院內感染的對應關系分析結果
根據糖尿病患者是否進行過侵入性治療,分為進行侵入性治療操作組和未進行侵入性治療操作組,兩組患者人數分別為92例和264例,感染率分別為31.52%和9.8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接受不同治療操作的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率和構成比[n(%)]
2.5 患者空腹血糖與院內感染的對應關系分析結果
根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檢測數值,分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10 mol/L組和空腹血糖>10 mol/L組。兩組患者人數分別為153例和203例,感染率分別為7.19%和2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患者空腹血糖檢測數值對比
2.6 治療結果
在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治療過程中,55例出現感染的患者,最終有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2.73%。在未出現感染的301例患者中,僅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糖尿病患者與其他疾病患者比較,之所以更易出現各種感染,其根本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的內皮功能失調,從而導致出現較多的糖基化終末產物,引起患者化學趨化產物出現紊亂。特別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療不規范等原因,血糖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此時體內新陳代謝失調,導致血漿蛋白缺失,血液的抑菌和殺菌能力隨之降低,使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感染[4-5]。從糖尿病患者住院階段的感染部位分析,呼吸系統感染所占的比例最大,高達65.45%。在此類患者的治療上,以往主要的療法以西醫抗生素治療為主[6],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在此基礎上采取中西結合的療法,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如中醫治療方面,可選用痰熱清進行治療。痰熱清主要中藥組成為連翹、金銀花、山羊角和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和化痰的功效,與傳統的西醫抗生素藥物相互結合,藥效更為顯著[7-8]。從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病菌的情況分析,發現以條件致病菌為主。反映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抗菌藥物的使用,使患者體內的菌群失衡,尤其是各種耐藥菌株的出現和增加,進一步增加了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的幾率[8]。因此醫生在為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合理規范的使用抗菌藥物。
在回歸性分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以下原因與患者出現院內感染存在較為明顯的對應關系,如患者年齡≥65歲,在住院期間進行過侵入性治療操作和空腹血糖值>10mol/L的患者更易出現院內感染。為了進一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幾率,醫生要對以上患者尤為加以注意,如積極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避免不要的侵入性治療操作和加強對糖尿病原發病的治療和控制等。
[1]周四萍.開展家屬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治療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1):83-85.
[2]吳華麗.健康管理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險因素干預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7):163-164.
[3]解鴻翔.天津市“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預警與健康管理體系建設”項目衛生經濟學評價[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2):97-100.
[4]王文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預知識、態度、行為評價量表的研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6,50(7):577-578.
[5]張雨薇.2015年糖尿病重要臨床進展回顧[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6,32(6):461-462.
[6]王維克.痰熱清與抗生素聯合用藥治療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統感染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46.
[7]張瑞馥.痰熱清治療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48例臨床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2):109.
[8]于冰.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感染與體內免疫功能改變的關系[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5):690-691.
R587.1
A
1672-4062(2016)10(b)-0041-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041
2016-07-18)
邢雪(1986-),女,吉林樺甸人,碩士,醫師,研究方向: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