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仕,黃道強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燒傷整形科,福建南平 353000
糖尿病足選擇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的臨床分析
李民仕,黃道強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燒傷整形科,福建南平 353000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選擇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6例于2014年4月—2016年5月來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乙兩組,每組43例。給予甲組患者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給予乙組患者植皮手術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潰瘍復發率、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甲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潰瘍復發率分半為100%、88.37%,乙組為2.33%、13.95%,甲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明顯高于乙組(P<0.05),甲組患者潰瘍復發率明顯低于乙組(P<0.05),甲組患者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乙組(P<0.05)。結論給予糖尿病足患者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植皮成活率,縮短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潰瘍復發的可能性,值得臨床推廣。
糖尿病足;植皮手術;負壓創面
足部是糖尿病的復雜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外周血管疾病合并過高等原因,可導致足部軟組織、骨關節系統遭到破壞,出現畸形,引發一系列如潰瘍、血管疾病、神經病變性骨折等足部問題,若得不到積極有效治療則會導致各類嚴重后果。糖尿病足為糖尿病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生活質量。該次研究通過分析2014年4月—2016年5月來該院治療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糖尿病足選擇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86例來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乙兩組,每組43例。甲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在46~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7±2.1)歲。病程在2~11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6.5±1.3)個月。足部潰瘍面積在20~65 cm2之間,平均潰瘍面積為(40.6± 13.4)cm2;乙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在4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6±2.0)歲。病程在2~12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6.4±1.5)個月。足部潰瘍面積在19~67 cm2之間,平均潰瘍面積為(40.5±13.6)cm2。兩組患者病程、潰瘍面積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糖尿病且合并糖尿病足;②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后空腹血糖在6~8 mmol/L之間;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該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創面骨外露;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③肢體廣泛壞死、存在血管危象患者;④嚴重貧血及重度低蛋白血癥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清創手術治療,去除壞死組織,并使用雙氧水、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給予甲組患者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NPWT)治療,將一次性負壓引流護創敷料(VSD)引流管連接至中心負壓吸引,調節參數為-40~-60 kPa,7~10 d后更換負壓創面治療;給予乙組患者植皮手術治療,患者創面使用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3~5 d后更換。待兩組患者創面肉芽完全新鮮后移植自體薄中厚皮片,其中心散在戳孔處,促進引流,間斷縫合創周,甲組患者植皮后創面繼續使用負壓創面治療,乙組植皮后創面使用凡士林油紗與無菌脫脂紗布加壓包扎,2周后記錄患者植皮完全成活數,隨訪半年,記錄足部潰瘍患者復發數。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潰瘍復發率、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統計方法
根據SSPS 19.0統計學應用軟件對收集到的研究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植皮成活率及潰瘍復發率比較
甲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潰瘍復發率分半為100%、88.37%,乙組為2.33%、13.95%,甲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明顯高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潰瘍復發率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植皮成活率及潰瘍復發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甲組患者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x±s)]
糖尿病足指糖尿病患者下肢遠端神經異?;虿煌潭戎車懿∽円l的足部感染、深層組織破壞或潰瘍等,嚴重者需要截肢,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屬于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危害性較大的一種并發癥[1]。糖尿病患者因為自身疾病因素的影響創口愈合較慢,易引發感染、壞死等。目前對糖尿病創面的治療主要在于控制糖尿病病情,保護創面,防止出現創面感染,同時利用細胞生長因子進行對癥治療[2]。但糖尿病皮膚潰瘍等慢性創面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或使用細胞生長因子等很難完全治愈糖尿病創面。糖尿病足易形成難愈性潰瘍,發生感染,具有高截肢率,造成患者及家屬的承重精神及經濟負擔。創面難以愈合與創面炎癥反應異常有關,肉芽組織成纖維細胞增殖不足或過度凋亡,表皮細胞與內皮細胞增殖受阻。生物敷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給予患者創面覆蓋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能夠為創面創造微濕、微酸性的良好組織環境,保護創面,促進創面血管化,加速糖尿病潰瘍創口愈合[3],但創面覆蓋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引流效果差,創口液影響血管生成,阻礙細胞增殖,且創口液中含有大量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大量如波形蛋白、纖連蛋白等重要基質蛋白,存在使用缺陷。負壓創面治療(VSD引流術)是近十幾年創立開展的新型創面治療,將吸引裝置與傷口敷料連接,使傷口處于負壓狀態,同時利于引流,促進創基成熟,創造良好受皮條件,達到治療的目的,是難愈性創面的理想治療方法。負壓創面技術具有自動清創功能,使創面形成持續低氧或相對低氧環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促進機體纖溶蛋白激活物等的合成與釋放,加速創面纖維蛋白的溶解,降低細菌陽性率,減少創面感染的發生。負壓創面治療加大血流量,促進組織新生血管,改善微循環,刺激修復基因的表達,加速創面愈合。清創手術使慢性感染性創口變為可愈合,啟動創口修復過程,且清創手術使創口完全暴露,利用負壓創面治療方法使用材料將創口完全覆蓋,預防感染,同時能夠促進創面的血液運行及內皮細胞增生,加速毛細血管出芽,糾正基膜的完整性,縮小血管內皮細胞間隙,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緩解水腫癥狀,加速傷口愈合[4]。進行全創面引流,清除創面壞死組織,減低細菌存活率,提高良好植皮環境,皮片移植時引進負壓引流裝置,固定受床與皮片間距離,使皮片與創面緊密貼合,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皮片成活率。
該次研究顯示,甲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潰瘍復發率分半為100%、88.37%,乙組為2.33%、13.95%,甲組患者植皮成活率明顯高于乙組(P<0.05),甲組患者潰瘍復發率明顯低于乙組(P<0.05),與韓焱福、徐光[5]等學者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給予糖尿病足患者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潰瘍復發率,治療效果更加顯著。且甲組患者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乙組(P<0.05),說明,給予糖尿病足患者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能夠有效縮短創基準備時間,促進快速愈合,減少住院時間,提高效率/費用比值。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足患者植皮手術聯合負壓創面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植皮成活率,縮短創基準備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潰瘍復發的可能性,值得臨床推廣。
[1]許麗華,趙勝元,胡麗格,等.負壓封閉引流結合植皮術在糖尿病足潰瘍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飲食保健,2016,10(12):2.
[2]王萍,王晶,章秋.糖尿病足及潰瘍發生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19(22):2628-2632.
[3]張兆新,呂磊,劉小龍,等.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在難愈性創面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11,6(6):894-901.
[4]黃瑤,謝挺,陸樹良,錢培芬.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6):14-17.
[5]韓焱福,徐光,周京志,等.負壓創面治療結合植皮術修復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0):88-90.
R58
A
1672-4062(2016)10(b)-009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099
2016-07-26)
李民仕(1981.7-),男,江西贛州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燒傷及慢性創面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