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李穎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目的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析,根據隨機數字法,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取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設為對照組,另外50例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設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用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等情況。結果觀察組ADL評分、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心理狀況等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占98%,對照組用藥依從性占80%,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8%,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明顯比對照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明顯提高生活質量評分,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以此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優質護理服務;糖尿病;用藥依從性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組織發生異常,從而引起器官衰竭,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安全[1]。優質護理的護理內容是以糖尿病患者作為護理中心,對患者加強基礎護理的服務模式。為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該研究中,選擇2014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護理效果更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所選100例研究對象均符合WHO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2]。根據隨機數字法,將10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55.8±9.2)歲;病程0.6~15年,平均病程(5.8±1.4)年;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4.7±9.4)歲;病程0.6~15年,平均病程(6.0±1.2)年;兩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根據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與患者家屬主動積極的溝通,培養患者良好作息習慣,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優化細節護理:①日常護理: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按時按量送藥物,要做好巡視工作,觀察患者用藥前后變化,尤其是夜間,對可能出現不良情況做好預測和評估,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護理人員還要定期與醫生溝通,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況。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耐心為糖尿病患者解答疑問,對患者的提出的問題要找出發病原因,為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按照計劃為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例如:心理心導、為患者和家屬講解治療護理計劃等,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使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療,以此提高治療依從性[3]。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食譜,指導患者每日可攝入的總熱量,使患者可以通過飲食計劃實現對飲食的控制,從而對糖尿病起到有效的自控作用,而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選擇適合自身的飲食方案。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可以掌握糖尿病癥狀表現、發病原因及不良后果、疾病預防疾病、自我檢測血糖方法等,使糖尿病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的危險性,可以更好地聽從醫囑用藥和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以此實現良好的自我管理[4]。
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①護理人員要以輕柔的護理動作,耐心的語言與患者溝通,當出現操作失誤時要及時向患者道歉,保護好患者的隱私,使患者可以感受到對自身的尊重與醫院的關懷。在具體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預前為患者講解,避免在地面滑倒、注意相關事項(糖耐量試驗期間不能食用早等)。護理人員要規范護理行為,在門診接診、電話接診時都要做到文明用語和規范交接,對護理時間適當調整,避免與早餐、檢測體溫等發生沖突。②患者出院時容易擔心回家后血糖控制不佳,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引起失眠,還會造成血糖繼續升高。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建立跟蹤服務卡,通過電話的方式指導患者,及時解答患者疑問,避免發生不良事件,更好地控制血糖。③每周可以開展1次集中糖尿病知識的講解授課,為患者講解糖尿病知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使患者可以更快掌握糖尿病治療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其中評價內容包括ADL評分、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及心理狀況等;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觀察組ADL評分、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心理狀況等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ADL評分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心理狀況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50 50 16.7±3.2 13.0±3.1 4.1609 0.0413 60.5±6.1 53.2±5.6 7.4336 0.0064 78.9±6.8 67.0±6.0 9.5510 0.0019 69.0±4.1 51.5±4.5 6.7500 0.0093
2.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有49例患者遵醫囑用藥,用藥依從性占98%,對照組有40例患者遵醫囑用藥,用藥依從性占80%,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n(%)]
2.3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非常滿意32例,滿意18例,不滿意0例,護理滿意度100%,對照組非常滿意22例,滿意17例,不滿意11例,護理滿意度78%,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n(%)]
優質護理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深化護理內容,提高整體護理水平的護理服務。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DL評分(16.3±2.57)、軀體功能(60.4±5.69)、身體功能(78.4±6.43)、心理狀況(68.6±3.56);對照組ADL評分(13.4±3.14)、軀體功能(53.2±6.79)、身體功能(67.3± 5.23)、心理狀況(51.5±5.89);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中ADL評分、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心理狀況等評分與李芳哲等取得的研究結論一致。可見,應用優質護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ADL評分、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及心理狀況等評分。與李芳哲[7]研究中不同的是,該研究中還涉及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8%,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
可見,糖尿病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身體和心理功能評分,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1]尹萬雙.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5,24(21):223-224.
[2]黃琴.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護理研究現狀[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1):17-49.
[3]李建萍.優質護理服務在預防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6):225.
[4]季煥芝.糖尿病患者采用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27):6149-6150.
[5]王麗華.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733-734.
[6]屠云.無縫隙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37-2439.
[7]李芳哲,王健,羅秀芬.優質護理服務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349-350.
R47
A
1672-4062(2016)10(b)-017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179
2016-07-19)
李穎(1976.11-),女,吉林長春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