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李遠珍,張銘
實習前護生職業防護知識掌握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
劉歡,李遠珍*,張銘
(皖南醫學院護理學院,安徽蕪湖241002)
目的了解實習前護生職業防護知識認知情況,提出增強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和能力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應用調查問卷對497名實習前護生進行職業防護知識認知及相關內容調查。結果正確的洗手方法知曉率最高,為84.9%;知道皮膚意外接觸到血液或體液正確處理方法的護生最少,為12.7%。55.7%的護生認為造成職業暴露損傷的原因是操作不熟練,38.0%的護生發生職業暴露損傷后未上報是因為覺得麻煩。結論學校應加強職業防護知識教育,組織職業防護知識培訓;醫院應積極做好崗前培訓和職業安全管理,保障實習期間護生的職業安全。
護生;職業防護;職業暴露
職業安全是近年來醫護人員日益關注的重要問題。有研究表明[1],實習生發生職業性損傷的頻次高于臨床在職護士。實習護生剛走出校門,臨床知識和技能相對薄弱,加之對醫院環境陌生、工作經驗不足,職業暴露風險顯著增加,高于臨床護士,故引起護理研究人員的重視[2]。為了解實習前護生職業防護認知狀況,對崗前教育內容選擇和課時安排等提供依據,本課題組于2015年6—7月,對安徽省皖南醫學院497名實習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皖南醫學院護理專業2012、2013級本科和2014級專科即將走向臨床實習的護生為研究對象?,F場發放調查問卷,以無記名方式填寫,現場收回。調查前告知調查對象研究目的、意義及方法,使其知情同意。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60份,有效問卷497份,有效率88.8%。調查對象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0.5±0.5)歲,男生29人(5.8%),女生468人(94.2%);三年制護生249人(50.1%),四年制護生175人(35.2%),五年制護生73人(14.7%);本科護生248人(49.9%),專科護生249人(50.1%)。
1.2 調查工具
在參考相關文獻[3,4]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在正式調查前,選擇皖南醫學院60名護生進行預調查,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67,具有良好的信度。調查內容:(1)性別、學歷、學制、生源地等一般人口學問題。(2)醫院感染基本知識、職業暴露與防護、手衛生等問題。
1.3 統計分析
剔除不合格問卷后,將數據輸入Microsoft Excel表,并對錄入數據進行邏輯檢查。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進行百分率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不同性別護生職業防護知識認知現狀比較
男女生除對“是否每次都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觸患者前是否查看患者病歷”“是否有必要開設一門職業防護相關課程”的認知差異有顯著性(P<0.05)外,其他問題認知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2.2 不同學歷護生職業防護認知現狀比較

表1 不同性別護生職業防護認知現狀比較[n(%)]
本科和??谱o生對“是否每次都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的認知差異有顯著性(P<0.05),??谱o生洗手規范性好于本科護生。在“接觸患者前是否查看患者病歷”方面,??谱o生查看率高于本科護生。在“是否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是否知道哪些是被視為傳染性的病原物質”“是否了解什么是標準預防”和“是否主動學習職業防護的有關知識”方面,本、專科護生認知差異均有顯著性(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學歷護生職業防護認知現狀比較[n(%)]
2.3 對造成職業暴露損傷原因的認識
對于造成職業暴露損傷的原因,55.7%的護生認為是操作不熟練、緊張,38.2%的護生認為是操作過于倉促,38.0%的護生認為是注意力不集中,10.3%的護生認為是操作空間狹小,認為用物質量問題、操作光線不明亮和其他原因的護生分別為7.4%、9.9%和7.2%(見表3)。

表3 護生對造成職業暴露損傷原因的認識
2.4 發生職業暴露損傷后不上報的原因
38.0 %的護生發生職業暴露損傷后選擇不上報的原因是覺得麻煩,34.8%的護生因為不知道具體上報流程,32.0%的護生認為處理好就沒必要上報,選擇上報與不上報沒有差別的護生為10.3%(見表4)。

表4 護生發生職業暴露損傷后選擇不上報的原因
3.1 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增強護生職業防護意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實習前護生對職業防護知識個別內容有較好的了解和掌握,其他職業防護知識掌握較差,這與周紅[5]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其原因可能是護理專業沒有系統、綜合性的職業安全防護課程,或將其設置為選修課。目前,我校和許多護理院校一樣未設置職業防護必修課,只選擇性地開設相關輔修課程。這也是造成我校護生職業防護意識薄弱、職業防護認知水平較低、職業防護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開設護理職業防護課程,系統進行相關知識教育,是保證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有效防范職業損傷發生的重要手段[6]。調查結果顯示,93.8%的護生認為護理專業有必要開設職業暴露與防護相關課程。學校應對護理專業學生開展系統的職業防護教育,結合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等課程,增強護生職業防護知識、技能和意識。在護生大一時就開設護理職業危害及防護選修課,實習前一學期開設護理職業危害及防護必修課,并在實習前針對職業防護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集中教育,使護生將所學職業防護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靈活應用于臨床實習中。
3.2 加強護生職業防護教育,提高職業防護意識
調查發現,我校護生職業防護知識掌握情況較差。職業防護知識與護理知識密切相關,必須通過扎實的理論學習才能獲得。學校應在崗前培訓和臨床帶教中重視對實習護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采取監督、考核等方式加以強化[7]。一方面,將職業防護知識納入考核內容,理論學習結束后進行考核,以提高護生的職業防護知識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臨床實習期間帶教教師、科護士長要加強對實習護生的培訓和監督,指導他們采取正確的防護方法;實習醫院也應加強護生職業暴露防范培訓,強化管理。此外,學校要做好對實習生職業防護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檢查其是否嚴格遵守各項操作流程、帶教教師是否給予實習生防護指導、發生職業損害是否及時上報等[8],以有效減少實習生職業損傷。
3.3 實習醫院積極做好崗前培訓工作
實習生是發生銳器傷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在進入臨床實習的第一學期[8]。本次調查中,89.5%的護生希望參加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實習醫院應積極做好崗前培訓工作,提高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知識掌握程度。由于崗前培訓時間有限,培訓內容設計應以護生掌握較差的職業防護知識為主,結合臨床工作和專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重視護生職業安全意識培養,講解職業防護知識,強化規范的操作行為,模擬發生職業損傷后的正確處理措施和上報程序。通過專題講座、示范培訓等方式強化護生職業安全防護意識,減少職業暴露危害[9]。
3.4 建立護生職業暴露報告制度
美國醫院有完善的職業暴露后匯報系統,醫務人員包括實習生在工作中如果發生職業暴露,可在任何時候向相關機構填寫情況匯報表,及時獲得咨詢和免費補救治療,并能根據患者化驗結果得到相應血液跟蹤檢查[10]。在我國,醫院缺乏針對護生實習的嚴格、正規的報告制度,也得不到免費補救治療和相應血液跟蹤檢查。本次調查中,38.0%的護生認為發生職業暴露損傷后上報覺得麻煩,34.8%的護生不知道具體上報流程。因此,我們應教育護生在發生職業暴露后,除積極進行有效的處理外,還要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科及護理部,在實習隊長處填寫職業暴露登記卡。此外,還應簡化職業暴露上報流程,使上報更便捷、高效,便于相關部門及時分析護生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從而尋求有效的預防措施。
調查發現,不同性別、學歷護生職業防護認知存在差異,學校及實習醫院應對不同性別、學歷護生提供針對性的職業防護培訓,讓護生盡早樹立職業安全意識,形成職業安全防護行為,正確面對職業暴露,做好自身職業防護,保障實習過程中的職業安全。
[1]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實習護士發生醫療銳器傷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3,13(2):110-112.
[2]王恒俊.國內護生職業防護研究現狀[J].全科護理,2013,11(11):2971-2973.
[3]牛杰.山西省6所綜合性醫院護理職業風險調查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0.
[4]袁琰琴.綜合醫院護士某些職業暴露及其干預效果評價的初步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12.
[5]周紅.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知識的認知調查及培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95-296.
[6]丁麗,劉冬,黃旦霞,等.本科護生職業防護認知調查及策略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118-120.
[7]王息蘭,孔瑞蘭,王娜.不同民族護生實習前職業防護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9,32(6):726-727.
[8]李麗,唐紅梅,葉文琴,等.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前職業防護認知的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483-485.
[9]王孝枝.護生職業防護認知情況干預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3):49-50.
[10]王虹.護生臨床實習前職業安全意識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0):107-108.
(*通訊作者:李遠珍)
G424.4
B
1671-1246(2016)19-0097-03
注:本文系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護理學特色專業(2014tszy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