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蔬菜雜志社 張麗琴
嘉魚“兩瓜兩菜”產業緣何綻放三十三載——訪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山
長江蔬菜雜志社張麗琴
嘉魚縣古名沙陽堡,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得名。“北有壽光,南有嘉魚”,在蔬菜業界嘉魚縣作為“蔬菜之鄉”和“綠色無公害蔬菜”的牌子早已唱響。位于長江中游南岸的嘉魚縣,30 667 hm2的耕地中建有20 000 hm2的蔬菜板塊基地,而“兩瓜兩菜”(冬瓜、南瓜、大白菜、甘藍)的種植面積就占有一半以上,達12 000 hm2之多。
早就對嘉魚這片兼有長江沖積平原、西南垅崗平原和切割殘丘三種地貌的熱土新奇不已,此次采訪恰合我意。采訪車剛下蘄嘉高速,記者們就被馬路兩邊大片平整而豐茂的田野迷住了雙眼,蔬菜比比皆是,此時正值秋播之季,而久旱未雨的天氣延誤了菜農的播期。
靠“兩瓜兩菜”掘得第一桶創業資金而成立的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金潤農業)就是我們這次采訪的對象之一。金潤農業已完成投資4 700萬元,是集蔬菜科研、品種展示、示范推廣、產品營銷、凈菜加工、蔬菜冷藏、農資服務、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現代涉農企業。日漸壯大的金潤農業用自身的發展軌跡詮釋了嘉魚“兩瓜兩菜“產業綻放33載的奧秘。
驅車到了金潤農業的新品種示范基地,插滿試種品種標識牌的田間雖因菜種剛移栽沒多久而顯得并不甚繁茂,但完全可以想象不久之后青翠滿園的景象。有中國農科院方智遠院士、湖北省首席蔬菜專家邱正明研究員當顧問,金潤農業每年引進、選育、示范蔬菜新品種500余個,推廣高效優質新品種20多個,推廣面積10 667 hm2。國內外眾多優秀甘藍、大白菜、蘿卜、松花菜等品種在此云集,一展風采,比比誰才更受嘉魚菜農青睞、受市場推崇。
嘉魚“兩瓜兩菜”的種植是經受住了市場考驗的,在種植品種的選擇上顯然沒被市場拽著跑,其中金潤農業這樣致力于科研的先驅者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同時,金潤農業6.7 hm2“兩增兩減”的核心示范基地,也為嘉魚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而有力的數據支撐。

嘉魚有著既不同于南方又有別于北方的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特點,又因受幕阜山脈的阻隔,冬、春季冷暖氣流交匯于長江流域,造成冬季氣溫下降慢、早春回溫快,農業界限溫度(穩定通過5℃的持續期)平均初日在2月27日,終日在12月10日,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度較大、日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大部分地區土質為潮土,還有江灘的草甸土,為“兩瓜兩菜”的發展奠定了生態基礎,也造就一批發展“兩瓜兩菜”的成功者。
金潤農業就是其中的成功者之一,它看準了巨大的種子需求市場,和菜品的輸出需求,創建了位于嘉魚潘家灣的金潤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從事蔬菜批發交易,平均蔬菜日交易量1 400 t,年總交易量達50萬t。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地區蔬菜銷售13 333 hm2,惠及蔬菜種植戶1.5萬戶。每到瓜菜上市季節,16家物流公司的上百臺加掛貨車于此匯集,川流不息,蔚為壯觀。
據嘉魚縣蔬菜局介紹,嘉魚現有可開發進行冬春季蔬菜種植的長江外洲灘地面積3 000 hm2,肥沃的草甸油砂土每年夏季因長江漲水而受淹,故鮮有病蟲害發生。金潤農業旗下的長江灘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專門從事江灘地蔬菜種植,自有江灘面積216.7 hm2,全程按照綠色蔬菜標準化種植,統一開展綠色防控,統防統治。
金潤農業深入研究長江的汛情,一般年份為每年的6月20日到8月中旬,江灘地將會被水淹沒,即使處于長江漲大水的特殊年份,9月上旬也會退水。根據退水時間,每年的8月底9月初安排移栽種植一季秋冬甘藍、大白菜,為此當地的農業專家總結了一段茬口順口溜:“七月育苗八月栽,九月十月生長快,病害少來蟲害輕,寒冬臘月不用蓋,成本低來無公害,一、二、三月上市賣?!苯饾欈r業為了更大地發揮灘地的開發價值,目前正在研究于漲水之前再收獲一季蔬菜,提高土地產出率。因為灘地種出來的蔬菜品質好、保質期長,菜品一經上市就供不應求,若再增加一季生產,無疑又會為菜農增添一季豐收。
嘉魚自1984年開始發展“兩瓜兩菜”的種植,至今已綻放了33載,經受了市場的磨練,也歷經土壤地力的考驗。眾所周知,同一地塊常年種植同一類蔬菜有著諸多負面影響:土壤鹽漬化、病蟲害嚴重、農藥化肥用量陡增、產品品質下降、貨架期縮短……而嘉魚菜農在嘉魚蔬菜局和金潤農業的宣傳、指導、帶動下,不緊盯短期利益,不自損賴以生存的土地,自覺實行輪作栽培制度,如早春玉米與甘藍大白菜的輪作等。大白菜根腫病在很多地區都發病嚴重,但在嘉魚還未曾發生,這也是值得嘉魚菜農欣慰的事情。
金潤農業466.7 hm2蔬菜種植基地的管理方式在嘉魚頗具代表性,也很有市場。要想管理好如此龐大的基地,沒一兩把刷子可不行。金潤農業主要采取了兩種與農民利益和風險都緊密相聯的管理方式:一種是松散型股份制(季節性),一種是期貨制。
先說說松散型股份制,金潤農業將466.7 hm2基地劃分為35份,由35個人分別管理,即每人管理13.3 hm2。以王師傅為例,與金潤農業合作管理一季13.3 hm2的菜地,他擁有其中6.7 hm2地的股份,投資12萬元,同時金潤公司付給他管理期間 (從播種到產品上市)每667 m250元的管理費,如果產量超出協商好的標準,每667 m2還獎勵100元。菜種出后由金潤公司負責銷售,賺了大家一起分享,若因自然災害或市場行情低迷而賠了,風險也一起共擔。
所謂“期貨制”是指“蔬菜訂單+期貨貿易”,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舉例來說,吳經紀人看中了王大爺種的13.3 hm2興蔬蜜本南瓜,還未到上市季節,就下了定金預訂,訂單中規定了興蔬蜜本南瓜的收購質量和最低保護價,雙方皆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能單方面毀約。對王大爺來說,只要產出的蔬菜符合原定條件,就可以保證穩賺不賠,風險相應大大地降低了;而對于吳經紀人來說,他有市場、有銷路,如果順利,一季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但若遇到自然災害,幾年賺的錢一季也會虧完。2015年王總的一個朋友做的就是期貨制,預訂的幾百畝露地娃娃菜眼看就要上市了,當時市場行情甚是可觀,但一場意外的極寒天氣將這批菜全數盡毀,最后他還是依合同規定支付了農民近20萬元的最低保護價,損失極為慘重。所以說,兩種管理方式各有優劣,風險與機遇也都并存,關鍵是堅守住做農業的耐心、恒心與信念。
后記:正是有了嘉魚縣蔬菜局和像金潤農業這樣的企業一直奉獻和引導,也正是因為嘉魚菜農有著土地是立身之本這樣科學長遠的意識,嘉魚的“兩瓜兩菜”才能夠在市場大潮的激蕩中堅守33載,進而發展壯大。行與不行,不是你我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農業人在飽經自然災害之苦后,唯有遵循自然規律,順勢而為,才能得以生存,有人說“農業是第二個房地產業”,風險大,機遇也大,只要堅持就會有希望。
10.3865/j.issn.1001-3547.2016.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