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蔬菜雜志社 山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訪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行政總監鄭榮秀
長江蔬菜雜志社山娜
我國農產品的主要特點是小生產、大流通,食品安全問題源自生產環節,卻暴發在流通環節。作為農產品現貨流通的主角,農批市場對食品安全管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說流通量可以代表一個農批市場的輻射廣度,那么安全性則決定其存續生命的長度,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是農批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了安全放心,其他的一切不過空談而已。
“民以食為天”,這句流傳千年的古諺道出了飲食在人類繁衍生存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對食物的理解,恐怕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要來得悠久和深刻,但是屢屢暴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卻成了對“食為天”莫大的嘲諷。武漢人最大的“菜籃子”——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 (以下簡稱白沙洲大市場)每日網羅天南地北的鮮活農產品,豐富周邊市民的餐桌供應。為了守住安全這道“生命線”,在準入建設、日常管控、關系維護、資金籌備上層層把關,積極發揮現代化農批市場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2004年6月28日開業至今,白沙洲大市場從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這與市場方十多年如一日堅持蔬菜、水產品、米面油的日常檢驗檢測工作,并切實推行市場準入與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息息相關。
目前,白沙洲大市場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實行三級管理制度,市場管理處設有食品檢測中心,區政府還在市場中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每天對產品進行抽檢,同時,市藥監局也對產品進行不定期抽檢。“我司檢測中心,早于大市場開業之際便開始運行,現有檢測人員15人。初期僅對蔬菜品種進行抽樣檢測,之后分別在2011年5月啟動了水產品檢測,2014年3月啟動了米面油檢測。現已具備對蔬菜、水產品、米面油的快速定性檢測能力。”據市場行政總監鄭榮秀介紹,在日常工作中蔬菜逢車必檢,每天檢測160批次以上,可承檢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測定。一旦檢測結果確認為不合格,當即禁止銷售并對貨物進行封存銷毀。
2014年10月,白沙洲大市場在經營各區全面推廣使用 “一票通”制度,這標志著區域內食用農產品將全面納入供應、批發、零售全環節監管。“一票通”一式三聯或四聯,存根聯作為商行的銷貨憑證和銷售臺賬,客戶聯作為買家的購貨憑證和進貨臺賬。票面上買賣雙方的姓名、地址、聯系電話及食用農產品的類別、產地、價格、數量等信息,一旦出現問題可有效追溯查詢來源及去向。
經過近2年的推廣,當下白沙洲大市場“一票通”的使用率達到了92%,其中蔬菜區使用率高達98%。“一票通”制度必須強制執行,我們的目標是在2016年年底100%實施,”鄭榮秀嚴肅道,“部分商戶還是習慣用自家的老票,但食品安全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完善對市場經營戶的監管是所有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由于大市場上游對應的是千千萬萬個種植養殖戶及經銷商,不僅來源分散,且各產地的種養殖環境差異較大,生產與檢測標準不統一,市場方很難去逐一跟蹤督察,此時,身為銜接農產品上游供貨與下游銷售的中間人,商戶們的協調作用需要得到彰顯。
針對上述情況,白沙洲大市場每年年初都要依法與所有商戶簽訂 《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明晰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其中明確要求經營戶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強化追蹤溯源,重點查驗進貨渠道,包括進貨臺賬、供貨商資質、產品合格證、檢驗報告和證明文件。而針對蔬菜、水產經營則重點強調了 “禁止蔬菜、水產區經營戶出售有毒、有害食用農產品,強化誠信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對違反規定銷售有毒有害農產品的,一經發現,將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決不姑息。”
為了讓商戶們能夠自覺履行義務,在日常抽檢、巡查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經常會向買賣客戶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督促各商行老板嚴格規范所經營產品的進貨渠道,為追溯制提供正確的信息,主動營造 “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經營氛圍。經過12年的努力耕耘,白沙洲大市場已建立了健全的進貨查驗制度(要求經營戶在進貨時查驗供貨商營業執照、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衛生許可證等相關票證),以及不合格商品公示和退出制度。

檢查“一票通”使用情況
從生產環節到流通領域再到老百姓餐桌,食品生產有一條完整的鏈條,想要實現全程監管并非易事。況且問題食品在消費終端作亂后,一方面危害難以挽回,另一方面對鏈條前段追責難度也頗大。倘若能在生產源頭做好防范,不僅后續之災得以避免,監管成本也可隨之下降。

對農殘不達標批次的韭菜進行協議銷毀
“除了與全國各大蔬菜及水產品生產基地保持密切聯系外,發函致電強調產地安全是基礎,市場管理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片區的食品安全管理小組,每年前往各地考察,大家把問題都擺在桌面上說。”鄭榮秀用黑魚主產區——廣東順德的例子,向記者指明:只有產地與銷地共同努力,才能將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工作落實到實處。
順德養殖黑魚歷史悠久,白沙洲大市場有十多位水產經營大戶與其形成了穩定合作關系,每日160 t的供貨量占據外地黑魚入漢總量的八成。然而屢禁不止的孔雀石綠超標問題卻讓雙方都犯了難,順德當地曾派過好幾撥人過來處理此事,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后來,在洪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的協助下,順德水產商會與黑魚經營戶共同籌資,在杏壇鎮掛牌成立黑魚自檢室,規定從佛山采購的黑魚,在進入白沙洲大市場前,必須先持有自檢室的合格報告,入場后還需配合市場檢測中心以及相關檢測部門的抽檢。此舉有效防止問題黑魚進入流通領域,目前白沙洲大市場黑魚檢測合格率超過90%。
近年來,白沙洲大市場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更新檢測設備,優化檢測隊伍;另一方面根據農藥使用高峰季節及重點品種、重點時段,有針對性地安排抽樣時間表,提高檢測效能。然則食品安全重在源頭管理,流通環節再多技能加身也難免力有不逮。一項初心為民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中也應該不斷調整,盡量將關口前移,通過各方的合力,最終實現共同監管和社會共治。
10.3865/j.issn.1001-3547.2016.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