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100732)
民族與社會
關于人類文明發展加速度現象的探討
李春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100732)
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揭示了文明是人類社會及人自身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人類文明發展的事實已經表明,文明發展的加速度趨勢越來越明顯。以數學建模的方式來描述和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度現象,科學揭示文明發展加速度現象的實質,對于把握人類文明發展加速度趨勢蘊含的內在規律,預測人類文明發展變化的趨勢與方向,增進自覺性、爭取主動性,避免和減少人類實踐活動的失誤,從而正確引導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文明;加速度發展;“逆反”現象
在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看來,“文明”是人類社會及人自身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雖然在某一時期也可能出現曲折甚至倒退,但在總體上呈現加速度發展特征。19世紀中葉,恩格斯在總結當時自然科學成就時,就注意到這一現象。他指出,“在有機體發展的全部歷史中,是應該承認加速度同那從出發點起的時間的距離之平方成正比的定律的。……在這里可以見到與各種地質年代相適應的有機物的各種形態。形態愈高,進步也就愈快?!保?]從20世紀中葉起,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度更加明顯。著名的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提出了“新文明誕生”的命題,并洞察到了文明時代變遷的加速度發展趨勢。“人類社會的發展猶如一個從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的小球,由于獲得了一定的加速度,其運動速度越來越快,并以一股不可遏止的氣勢高速地向前運動,使社會面貌日新月異。我們把當代社會發展的這種必然趨勢稱為‘社會發展加速遞增趨勢’。”[2]
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度現象蘊含著內在的規律。人類一旦把握這一規律,便可以預測文明發展變化的方向,可以增進自覺性、爭取主動性,避免和減少人類實踐活動的失誤,從而引導人類文明向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人類文明呈現加速度的發展,早已不是一種趨勢,而是一種活生生的事實。對這種現象的表現,學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概括:文明形態的歷史周期越來越短,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社會上層建筑領域的變化越來越快,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快,人自身的發展和解放程度迅速提高①目前,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資源還不多。據筆者能夠掌握的資料,有王家庠的《加速度發展規律》、蘇毅然的《社會發展的加速度趨勢》、覃明興的《社會發展加速遞增趨勢探析》、焦興國的《建立人類文明演進數學模型的構想》。本文參考和借鑒這些研究成果。。
第一,人類文明形態的歷史周期不斷縮短。從文明發展歷程來看,文明發展階段所經歷的時間在不斷遞減。按照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劃分,人類文明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為其第一階段)。阿爾溫·托夫勒則把人類文明分為“三次浪潮”,并指出:“第一次浪潮歷時數千年;第二次浪潮至今不過三百年;今天歷史發展速度加快,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幾十年?!保?]人類文明經歷了采集漁獵、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幾個階段或形態。無論劃分為幾個時期,其發展都表明了加速度的特點,后一個時代或階段(形態)都比前一個時代或階段(形態)的時間要短,呈現出萬年、千年、百年甚至幾十年的重大區別。
人類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采集漁獵年代。據考證,人類在這一時期的時間至少經過三四十萬年。農耕文明時代的社會形態主要是奴隸制社會和封建制社會。從人類文明的整體來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農業文明發展速度依然非常緩慢。但是,較之原始文明的周期還是大大縮短了。例如,埃及、印度和西南亞的奴隸制時期僅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原始社會相比歷史周期大大縮短。到了封建社會,由于社會生產力有了發展,其歷史周期相比奴隸社會又有縮短。例如,歐洲封建社會經歷了一千年左右的時間,只是奴隸社會歷史周期的1/3。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之久,但依然比奴隸社會經歷的時間要短。進入近代文明以后,人類文明發展的速度驟然加快。工業文明主要社會形態是資本主義社會。英國的資本主義歷史最長,但從產生至今也就是三百多年歷史。而法國從資產階級革命建立政權至今,其歷史才只有二百多年。在當今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中,美國的歷史最短,僅有二百多年。日本從明治維新到現在,資本主義的歷史也不過一百多年而已。
第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在工業文明之前的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總體上都十分緩慢。經濟發展上的一點點提高都需要經歷上萬年的漫長時間。奴隸社會這個“野蠻社會”的經濟發展比原始社會快得多,而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速度又快于奴隸社會。但是,在整個前工業文明時期,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在總體上還是比較緩慢的。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幾百年,社會經濟發展就超過了以往時代的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如同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保?]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期,世界人均產量的增長平均只有大約每年0.1%,而到了18世紀增長才加速到二百年來平均每年1.2%的速度。在文明發展過程中,人類社會經濟加速發展節點還是在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后,僅僅250多年中發生飛躍式的發展,而這其中僅二戰之后的50年就遠遠超過之前的200年。進入20世紀之后,世界經濟總量以驚人的迅速膨脹??梢钥隙?,二戰以來人類創造的社會財富大大超過了以往一切時代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社會財富之總和。
第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古代,科學技術十分很落后,發展也相當緩慢,對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茖W技術的發展直接表現在生產工具的變化上。從生產工具的演進歷史可以看出,由石器時代進入到銅器時代大約歷經了至少二百多萬年之久,由銅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縮短到了歷經八千余年,而人類創造出信息儲存和信息傳遞的文字同樣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到了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開始明顯地表現出來。蒸汽機、紡織機等生產工具的發明,使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到了19世紀,由于電的發明和使用,又使勞動生產率成幾十倍的提高,使社會發展的速度又進一步加快。進入當代社會,由于電子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上百倍的提高。據統計,在20世紀初,整個社會依靠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比例僅占5-20%,而現在已占到了60-80%??茖W技術的發展為生產力的加速發展提供極大的智力支持。如今,全世界近30年所創造的知識,相當于此前5000年的人類文明所創造的知識的總和。科技轉化為商品的時間,18世紀是100年,19世紀這一過程縮短到50年,1990年以來只有2-5年。以信息技術、納米技術、微電子技術、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成為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動力量。
第四,人類文明在上層建筑領域的變革越來越快。社會組織機構的復雜完備程度不斷提高,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及社會文化教育的普及與提高速度都較之以往越來越快。人類處于原始社會時社會的管理機構十分簡陋,社會上層建筑的變化極其緩慢。進入奴隸社會之后,上層建筑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國家機構作為政治上層建筑建立起了,同時創造了文字,大大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人類從此告別野蠻時代而進入文明時代。封建社會相比之前的社會,在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都要比奴隸社會快,如健全統治制度、發展教育文化以及完善思想意識等。資本主義社會雖然時間不長,但在上層建筑的完整化與系統化方面是以往時代不可比擬的。在短短的時間內,資本主義社會就建立起了一整套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在內的政治制度,在發展文化方面,實行社會教育,使科學文化知識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提高。可以說,資本主義社會在上層建筑的發展速度與完備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
第五,人自身的發展和解放程度迅速提高。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是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的進步和發展。原始文明時期,人類還未完全脫離自然界。進入農業文明之后,人類對自然的依賴相對弱化,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人身依附關系卻大大增強了,這一時期是處于馬克思所說的“人的依賴”階段。在封閉的農業文明時代,人類的社會關系是在自在自發中形成的單調貧乏的社會關系。工業文明時代處于“人的獨立”階段,雖然這種獨立是建立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獨立,人的存在依然受到嚴重的壓抑,但相比農業文明時代,人自身還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人自身的價值與尊嚴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同時,人的主體性與以往相比也獲得極大弘揚,尤其是人的創造性得到空前的發揮,而創造性的發揮對于人的解放尤為重要。工業文明的進步,還在于打破了人們在交往上的封閉狀態,極大豐富了人類的交往關系。而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性正是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人是社會的人,人的發展狀態是社會發展狀況的反映。人自身的發展狀況和解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從社會主體發展的角度反映和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現象。
依據馬克思唯物史觀,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人類文明發展加速度的原因無論多么復雜,也無非就是這幾個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0.67%(1/150),其中頭暈0例、嘔吐1例、乏力0例,對照組8.67%(13/150),其中頭暈4例、嘔吐5例、乏力4例,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66,P=0.003)。
第一,最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的加速度發展,首先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的加速度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總根源。人類文明發展的實質內容,是社會生產力不斷從低級到高級、從落后到先進的發展過程。以生產工具為標志來考察,社會生產力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時代: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機器時代、電子時代和信息時代。而每一時代生產力的發展速度都比前一個時代要快。舊石器時代經過長達二三百萬年的過程,新石器時代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歷史,銅器時代則縮短到了三千余年,鐵器時代又縮短到二千余年。進入機器時代時間更短,如果從蒸汽機開始使用算起到現在,才僅有二百余年的時間。從這一過程來看,生產力發展的時代周期依次縮短:從幾十萬年到三千余年到兩千余年再到二百余年。而人類使用動力機器到出現電腦和機器人還不到300年,人類社會的生產手段、生存方式也因此發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人類進入“后工業社會”或“信息時代”后,社會發展的速度更是越來越快。前蘇聯經濟學家C·T·斯特魯米林院士通過研究認為,“石器時代,技術進步的速度平均每一萬年提高1-2%;鐵器時代,平均每一百年提高4%;在機器時代,平均每年就可提高百分之幾,甚至更多。”[5]
第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得社會時間的節奏越來越快,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來越大。生產力的加速度發展是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文明加速度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就指出,文藝復興驅散了“中世紀的幽靈”,自然科學從宗教下面真正解放出來以后,自然科學的發展便大踏步地邁進,“可以說是與從其出發點起的(時間的)距離之平方成正比的?!保?]36318世紀發生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電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把人類帶入了“電機時代”;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則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為標志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是根本性甚至是顛覆性的,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因此而改變,人類文明的面貌因此而煥然一新??茖W技術本身發展就有加速度的特點。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到“資產階級生產力”的作用時同時指出,“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能夠料想到有這樣的生產力潛伏在社會勞動里呢?”[6]這實際說明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緊密聯系。恩格斯也曾預言:“科學,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長一樣,是永無止境的,至少也和人口的增長一樣快?!丝诘脑鲩L同前一代的人數成比例,而科學的發展則同前一代人遺留下的知識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況下,科學也是按幾何級數發展的?!保?]科技進步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杠桿。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率越來越高,使生產力的發展明顯地呈現出加速度的趨勢,進而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動力量。
第三,生產關系的調整和社會制度的進步,成為推動人類文明加速度發展的重要條件。馬克思唯物史觀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在承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同時,還承認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每一次新生產關系的出現、先進社會制度的建立,都對生產力的發展和整個文明的進步起到促進作用。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國際生產關系和國際分工協作的深入發展成為文明加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雖然整個世界國際關系錯綜復雜,在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霸權主義和強權勢力的存在無疑構成人類文明的發展障礙。但不可否認,自20世紀中葉以來,正是世界范圍內的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才促進了全球產業結構不斷趨于相對的合理化,進而為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開辟了道路。全球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使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升級,也給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上落后國家提供了大好的歷史發展機遇,這在客觀上也將推動國際生產關系的調整和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探索人類文明加速度發展的規律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科學研究任務。唯物辯證法揭示了事物發展規律具有普遍性,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都是不斷運動和永恒發展的。盡管不同物質形態的運動和發展存在著不同形式和特點,但“量變”或“漸變”、“質變”或“飛躍”是事物運動發展的基本形式和普遍規律。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來看,事物發展的加速度特征是普遍現象,任何事物的發展包括社會發展過程都要遵循這一普遍規律。因此,人類文明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必然會出現質的迅速飛躍。人類文明的加速度發展,離不開量變提供的必要準備,它是人類經過相當漫長的積累的必然結果。
那么,怎樣建立一個模型來描述和再現人類文明加速度發展的歷程?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資源成果也很少。焦興國在《建立人類文明演進數學模型的構想》一文中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但他同時指出:“這個數學模型(或者說示意性質的公式)是不能完全用具體數字代進去的。因為迄今為止人均自然資源問題就沒有被普遍地予以統計。此外,人均體力能和人均智慧能的基本單位也只能從理論意義上去理解?!保?]可以說,他提出的模型是個抽象的模型,還不能再現人類文明加速度發展的現象。本文嘗試提出一個公式,并采用從公元元年到現在所能收集到的世界生產總值來做線性回歸,以描述和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度現象,有待與相關學者進一步深入研討。
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度發展,其實質是生產力的加速度發展。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生產力呈加速趨勢是毋庸置疑的。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首先應該確定的是一個衡量人類文明的指標,即生產力。然后,我們假設人類文明發展與物理學中的經典模型——自由落體運動是相似的。

其中v是下落速度,h是下落高度,g是重力加速度,t為時間。
當我們把h看成是生產力,v看作生產力發展速度,t看作時間,那么這個公式可以用來描述人類文明發展。它滿足我們前面所說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力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特點。
并且,如果將公式變形為:

即,要增加一定量的生產力Δh,要消耗一定量的時間,而且:

相對于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趨勢來自萬有引力,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這種加速趨勢的動力來源于多種原因,主要來自于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但是,在自由落體運動中,g是恒定不變的,而科學技術水平等加速度的動力則是不斷發展的。即在人類文明發展公式中:

我們假定,n與自由落體運動中的n是一致的,等于2,那么就得到了文明發展的公式: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能得到如下結論: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力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力呈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發展。當然,這里的時間非自然時間,而是社會時間。人類文明之所以會加速度發展是社會時間的加速度發展使然,人類文明的進程是與社會時間的運行相關的,人類文明只可能在社會時間中產生、發展與消亡。社會時間中的“加速力”,就是在每個時代影響生產力的各種因素。在當代,人類文明正由工業時代邁向信息時代,信息、知識、科技等精神文化因素成為生產力和整個社會“加速力”的主要因素。正是在這些力量的推動下,人類文明的發展表現出加速度發展的特征,整個社會有機體在某些領域發生的變化甚至是爆炸性的。
我們采用從公元元年到現在所能收集到的世界生產總值來做擬合函數:

單位:十億美元
本研究將其分成四段:文藝復興之前、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信息革命至今四部分,并把每一部分的元年記做x=0的初始年份,理由是:這三個時間段都極大地影響了生產力加速度。
分別擬合圖像如下:

1—1400年,文藝復興之前

1400—1850年,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

1850—1950年,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

1950年至今,信息革命至今
這四次分別擬合函數為:

(其中p為世界生產總值,t為年份)
上面的擬合函數,形象地再現了人類文明的加速發展現象。當然,這并不否認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規律。由于社會各層次和各部分的發展情況是復雜的,社會加速度發展不可能像數學公式那樣精確,就某一時期出現曲折甚至回退的個別情況也是存在的,但這并不否定社會發展的總體加速度發展規律。
人類文明的加速度發展也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產生。這就好像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其行駛速度所帶來的強大慣性,很有可能使人失去對車體的有效控制。所以,行駛的速度越快,其傾覆的危險性也就會越大。也如一個迅速成長的孩子,由于各種營養元素在短時間內難以保障其成長需要而導致其發育不良。特別是從20世紀上半葉以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其結果就是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但是,人類在享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帶來福祉的同時,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復雜難題和嚴峻挑戰。環境污染、生態惡化;人際關系緊張、社會沖突加??;信念失落、精神空虛……自然—人—社會(關系)的鏈條不斷發生缺損,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的失衡、緊張甚至沖突。借用現代社會學的“自反性”,特別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耍║lrich Beck)講的“自反性現代化”(reflexivity modernization)概念來理解,就是發展日益走向自己的反面,走向自我否定?!吧a主義”必然導致經濟的“自反性”,它激起的欲望所造成的社會自反性,以及它的財富創造機制所形成的價值自反性[9]。正如臺灣著名學者徐復觀所言的:“現代文化的危機”在于“人的情感,因得不到安頓以趨向橫決;人的關系,因得不到和諧以至于斷絕。”[10]
但是,猶如人類能夠制造出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也同樣能夠解決對其速度的有效控制問題,既然創造了兒童迅速成長的條件,也一定能夠克服導致其發育不良的問題一樣——人類既然創造了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文明健康發展的途徑。人類就正在“順其自然”與“改造自然”中前進的。這正如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產生階級對抗的同時也創造了解決這種對抗的途徑時所說的:“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6]33我們深入研究人類文明發展的加速度現象及其規律,正是為了人類自身提高從整體上引導、調控文明發展的能力,避免和減少失誤,引導人類文明向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650.
[2]覃明興.社會發展加速遞增趨勢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1999(1):73-76.
[3]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3:28.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5]蘇毅然.社會發展的加速度趨勢[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1998(4):49-54.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21.
[8]焦興國.建立人類文明演進數學模型的構想[J].理論導刊,2002(1):40-42.
[9]何懷遠.發展觀的價值維度:“生產主義”的批判與超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41.
[10]徐復觀.談禮樂[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0:241.
A Study on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s
Li Chunhua
(Academy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732)
Marxism view of civilization reveals that civilization is a process which human beings and human society develop from a lower level to a higher level.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s has indicated that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With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is study analyzes presentations and reasons of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attempts to adopt mathematical modeling approaches to describe and represent the acceleration with a view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the acceleration.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eople to find the inherent law behind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to predict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to improve people’s self-consciousness and help them to gain the initiative to avoid or at least to reduce mistakes in practices,so a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a right direction.
human civilization;accelerated development;opposing phenomenon
A 811.1
A
1674-5450(2016)05-0035-06
2016-05-20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8BKS054)
李春華,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趙偉責任校對:趙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