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國 吳素英 王靜嫻 左博文



摘 要: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是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研究生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探尋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的意愿、導師指導、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與學業沖突、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及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研創新能力
前言
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本情況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了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大型飛機研制等16個重大專項。重大專項的實施,顯著增強了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2. 研究生參與重大專項研究情況
重大專項參與人員中,既有兩院院士、教授,也有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的講師,他們都為重大專項的實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還有一批參與人員不得不提,那就是人數龐大的研究生。每個項目中除了少數技術骨干,絕大多數是碩士及博士生。重大專項吸納研究生參與研究,對研究生的個人成長及學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參與項目研究是研究生成長為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研究主要對象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讀碩士及博士和重大專項項目負責人。其中,在讀碩士及博士109人,性別方面,男生87人,女生22人;年級方面,研一3人,研二33人,研三19人,博一13人,博二19人,博三22人;學科方面,理科16人,工科93人;學生生源情況,本校本專業53人,本校跨專業4人,外校本專業45人,外校跨專業7人。重大專項項目負責人72人,30歲~ 39歲15人,40歲~ 49歲25人,50歲~ 59歲28人,60歲及以上4人;擔任導師年限,1年~ 5年16人,6年~ 10年18人,11年~ 15年14人,16年~ 20年14人,21年及以上10人。
2. 研究方法
使用調查問卷法,編制《研究生參與重大專項研究調查問卷》導師版和研究生版。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向研究生發放問卷117份,回收109份,有效率93.2%;向項目負責人發放問卷77份,回收72份,有效率93.5%。
調查結果及分析
1. 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的主觀感受
如表1所示,絕大多數研究生從主觀上愿意參加導師的項目研究,比例高達93.6%。對于因何種原因參與導師重大專項項目研究,只有1.5%的研究生沒有考慮過,選擇可以賺生活費、對將來就業增加籌碼等功利性目的的占8.7%,選擇根據導師要求參與項目的占21.1%,選擇因科研團隊氛圍(同學都參與項目)影響的占27.2%,個人增長知識需要的占28.7%,出于個人對項目研究內容感興趣的比例為12.8%。從數據可以看出,研究生雖然愿意參加項目研究,但更多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完全出于個人興趣的比例不高。研究生參與項目的時間占其在校學習時間的比例較高,一半以上的精力投入到導師的項目研究中。57%的研究生認為參與項目研究的工作量可以接受,但也有32%的研究生認為任務較重,說明參與導師項目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負擔。
2. 導師指導情況
根據走訪調研情況,導師可以做到定期與學生交流。在做科研過程中,大部分導師能夠培養研究生科研興趣、幫助研究生選題、分析實驗室數據等,但與學生交流時間會因人而異,部分導師由于工作繁忙,每次交流時間非常短。
調查顯示:約50%的研究生每周1次以上主動尋求導師指導,1/3的研究生每月1次以上主動尋求導師指導,說明研究生主動意識較強。選擇單獨與導師見面的人數最多,與同學一起、通過郵件或QQ、電話或短信所占比例相當。
3. 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及對導師指導滿意度情況
如表2所示:在研究生眼中與導師的關系,選擇指導者與被指導者關系的占76%,少部分學生認為是科研合作關系和朋友關系,說明在研究生與導師之間更多的體現出傳統師生關系,研究生對導師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認為是雇傭關系的僅有1人,說明導師與研究生之間與企業雇傭員工的性質是不同的。
對導師在科研中的指導滿意度方面,58.7%的研究生感到非常滿意,33.9%的研究生認為比較滿意,有8人對導師的指導不太滿意。根據調查,研究生對導師指導不滿意的主要方面是導師業務繁忙、交流時間短;個別研究生認為導師的項目與自己研究方向無關,與導師思路不同、溝通不暢。
4. 畢業論文與參與項目關聯度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碩士生的畢業論文課題主要來自導師分配課題,而博士生的畢業論文課題主要來自導師分配課題和導師提供方向學生自己開墾兩種方式。參與調查問卷導師的所有研究生中,畢業論文與重大專項相關的比例約為50%,可見重大專項對研究生畢業論文有較為突出的貢獻。
然而根據調研,除參與重大專項,研究生同時參與了導師的其他項目,一個極端情況是少部分研究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多于五個,過多的任務使研究生疲于應付,反而失去效果。導師應在確保研究生有足夠時間完成高質量畢業論文、不影響正常學業的基礎上安排科研工作。
5. 研究生發表論文及申請專利情況
如表3所示:超過60%的研究生在參與重大專項研究過程中發表過1篇以上論文,發表論文超過4篇的比例為16.5%;近60%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平均兩篇;調查對象中有41人還未發表論文,主要原因是剛接觸項目,還未組織撰寫論文;從發表論文的期刊來看,國內核心期刊、國外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的論文數量居多。約30%的研究生參與過專利申請,有5人參與過4項以上專利申請;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申請專利的有11人,完成21項,人均約兩項。從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參與重大專項研究,有機會接觸最前沿的科研動態,對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幫助。
6. 參與項目研究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參與重大專項研究對其個人綜合素質有較大影響。研究生對專業知識、治學態度和科研能力三項的認可率均超過93%,對學術興趣的認可率為84%,低于其他三項。研究生雖然通過參與項目學到了知識和提升了科研能力,但并非完全出于個人興趣。
7. 研究生在項目研究中的作用評價及面臨的困難
研究生在參與重大專項研究中,可以獨立完成一般事務性工作、文獻調研、資料收集、實驗數據整理、報告撰寫等工作,少部分科研能力較強的研究生可以參與課題設計論證實施、獨立負責一項任務,在研究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研究生是基礎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對重大專項的研究進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總體上來說,研究生獨立創新精神還有待提高。
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有:專業知識不夠全面,在需要多學科交叉的研究中,很難有創新性想法;項目研究無法與論文相結合,因而造成學術與項目在時間精力上的沖突,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課題研究與論文研究的時間問題;項目研究需要實驗條件欠缺,實驗儀器設備無法滿足多人同時實驗的要求,排隊做實驗大大影響了科研熱情和效率,部分實驗須在校外進行。
對策建議
1. 改革研究生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應加強基礎科學培養,保障研究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課程設置還應更貼近科研實際,核心課程應提高深度、廣度;課程考核方式要更加全面合理,能測評學生的真實水平。
2. 合理安排研究生的科研量
研究生在校學習時間有限,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培養目標,通過畢業答辯。因此,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的工作量需要限定,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合理分配任務。導師不能成為“老板”,為追求利益而過度使用“免費勞動力”。否則,研究生對項目研究和學業無法兼顧,既不能取得滿意的科研成果,也不能順利完成學業。
3. 完善現有科研條件,為研究生提供便利
根據調查可知,由于實驗設備不足,很多實驗需要排隊等待,影響科研效率。因此,從學校層面,應加大對科研場所的建設,創建高水平的實驗室,確保有足夠的實驗設備供研究生使用,有效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4. 保障導師的有效指導
從研究生培養角度看,導師對研究生的有效指導直接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導師必須確保足夠的指導次數和時間;必須親自動手實踐為研究生提供現場指導,僅僅靠講不夠具體、效果不佳;必須了解每個研究生的特點并給予具體指導。作為一名導師,應知道為什么指導、何時指導、如何指導。
5. 加強國際交流,培養研究生國際視野
科研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不能僅局限于國內的現有成果。導師應更多派遣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向國外知名高校學習,提升其國際視野。在經費保障上,應增加短期出國交流研究費用。
6. 加強項目與畢業論文的學術相關性
研究生參與項目的學術性應與畢業論文課題具有較大相關性,提高學生從事科研的積極性。研究生參與的項目應盡量符合研究生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要求,通過參與項目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對完成畢業論文課題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總之,如果能夠完成相關改革措施,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及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本文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教育質量與創新工程項目(項目編號:yjs2015041)
參考文獻:
[1]羅堯成,曾忠.我國高校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9).
[2]周文輝,張愛秀,劉俊起,等. 我國高校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現狀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
[3]路寧,王亞杰,胡天軍,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及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科學基金,2002(6).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