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茗芳 孫旻
摘 要:從江西省歷年來的經濟發展數據來看,國際貿易對于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實證研究,分析了本省區域經濟中,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并由此得出如何推動江西省經濟和國際貿易取得更好發展的對策與建議,這對于其他省份地區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際貿易;經濟增長;江西省;實證研究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國際貿易、對外貿易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對于區域經濟乃至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斷增強。從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后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省市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呈現出良好增長的態勢,既因為我國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提高,也因為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加強了國際貿易。
由此可見,國際貿易對于中國省市區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明顯的,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各省份之間的經濟增長也有著差異性,出現了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省份,其國際貿易發展也越好的情況。總體來說,我國國際貿易東南沿海部發展好,中部次之,西部發展再次之,區域間經濟發展程度不平衡性明顯。難道國際貿易是造成這種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的主要因素嗎?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具體到國際貿易與某個省份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目前也缺乏相關的學術研究。基于以上,本文選擇以江西省作為實證研究對象,通過對江西省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影響研究,對于江西省之后的經濟發展提出可行性的對策與建議。
二、江西省國際貿易與經濟現狀分析
因為歷史因素與政治原因,我國國際貿易發展起步晚,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雖然有了一些發展與進步,但在1990年以前還是處于規模小、影響小的狀態中。直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才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態勢,突飛猛進,擴大了規模與影響力。但當時的國際貿易發展也大部分集中在東南沿海城市,中西部發展不明顯。江西省位于中國大陸中心腹地,連接著發展快的東部地區與發展較慢的中西部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其發展也直接影響到整個中部地區的經濟。
1.江西省國際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后,江西省經濟發展加速,國際貿易也隨之增長,加大了其經濟貢獻率。從下表中可以明顯的看到江西省近30年來的GDP狀況與國際進出口貿易增長態勢。
從上表的數據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近30年來,江西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即GDP不斷上升,從1981年的100多億元到2012年近20000億元,增長了約200倍,年GDP增長率最快有21%多。而與此同時,國際貿易進出口量也相應增長,從10億元增加到近100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從進出口額來看,進口總額增長速度不及出口總額增長速度,出口總額也大于進口總額。
2.江西省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從新中國成立后至今,江西省經濟增長發展狀況呈現出三個階段:
1949年-1992年(第一階段):經濟緩慢增長,發展水平有限,總體經濟發展處于低水平狀態,江西省全省國民生產總值一直處于200億元以下;
1992年-2000年(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和鄧小平南巡后,江西省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態勢較好,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
2001年-2012年(第三階段),進入千禧年后,江西省經濟發展速度迅速提高,以高速增長的趨勢發展至今。
三、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
從以上的圖表數據進行分析,江西省近年來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數據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首先,從江西省歷年GDP數據與進出口貿易增長數據來看,其整體發展趨勢和部分年度發展趨勢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次,根據歷年數據計算出江西省1981年以來的GDP與進出口數額之間的相關系數,GDP與出口額的相關系數為0.9881,GDP與進口額的相關系數為0.9864,這個數據表明了就江西省而言,其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進出口有著很強的關聯性。這更加明顯的肯定了江西省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存在相關關系,并且關系密切顯著。
在國民收入恒等式中(由凱恩斯提出):Y=I+C+G+(X-M),國家或某區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下面三個方面:投資(Investment)、消費(consumption)、凈出口(X-M),也就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G則代表政府支出。從此公式的計算方法可以看出,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時,經濟增長,反之,經濟發展減緩。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口貿易對于經濟的發展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進口貿易在表面上好像阻礙了經濟發展,但其在技術引進與創新上也有著自己的貢獻。江西省歷年數據表明,其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國際貿易發展迅速,經濟發展也隨之加快。
縱觀我國近年來的發展,雖然在經濟上發展迅速常年全國GDP增速保持在12%以上,但必須要認識到的是,我國目前仍處于發展中國家,如果過度依靠出口來加快經濟增長,也有可能使我國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代替工廠,只有中國制造而沒有中國創造,對于整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是有影響的。所以上述結論只是根據江西省的數據分析得出,是立足于地方的結論,并不能強行推用于全國各地。
四、江西省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對策與建議
國際貿易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在某些情況下,國際貿易很有可能成為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經濟發展差距的原因所在,而發展國際貿易也可以成為彌補東中西部發展差距的利器。就江西省目前的國際貿易發展來說,已處于平穩發展期,如何優化國際貿易結構,使其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是關鍵。
1.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貿易產品升級
在進出口貿易中,不同的進出口產品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不同的。在進口產品上,對于能夠較大程度利于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能源、原材料、先進設備與技術等,應采取鼓勵支持進口的措施,對于像奢侈品類的消費品則適當引進。在出口產品結構上則要優化升級,改變現在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的情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使經濟生產要素向高科技、高環保、高價值方向發展。在相關政府政策上,扶植國際貿易發展,將國際貿易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推動產業升級與貿易發展。
2.擴大國際貿易發展對象,發展電子國際貿易
在維系好傳統長期貿易合作伙伴如:美國、歐盟、日本等的貿易往來關系時,也要立足于全球化發展,積極與東盟、俄羅斯、印度、韓國等新興發展國家建立良好合作貿易關系。在南昌、景德鎮、九江市等地區國際貿發展前景良好的情況下,積極開發其他地區的經濟優勢,利用現有的國際貿易資源,搭建更好更大的貿易發展平臺。根據“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來引導企業對內優化向外發展。
而現下最流行的代購則引發了電子商務模式的全新升級,國際化、全球化的電子商務時代已經到來,傳統的海關稅收需要進行改革。江西省可以在國際貿易順利發展的同時,根據自身產業結構特色,積極開拓電子國際貿易市場,將成為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
3.國家政策的完善推動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
在新貿易理論中肯定了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作用,若政府能夠出臺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與法規,政府干預應為能夠符合市場需求,則經濟發展事半功倍。所以,在國際貿易中要完善我國的整個貿易進出口的制度,加強協調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為產業發展貿易出口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并利用匯率、稅收、利率等經濟杠桿來推動出口,擴大進出口貿易。對于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則也應該由政府來從基礎教育與支持研發提高補貼來推動發展。
五、結語
通過以上實證研究表明,國際貿易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提高是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勢在必行。高新技術產品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所以不僅要保持國際貿易持續增長,也要注重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才能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參考文獻:
[1]陳林.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淺析[J].中國對外貿易,2011(4).
[2]鹿庚,吳少華,汪學成.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2(2).
[3]盛玉明.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基于北京市數據的分析和檢驗[J].蘭州學刊,2010(8).
[4]王坤,張書云.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協整性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4).
[5]楊繼國,侯永剛.對外貿易與增長動態關系研究一以福建省為例[J].中國市場,2013(11).
作者簡介:陳茗芳(1984- ),女,江西新建人,碩士,講師,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孫旻(1985- ),男,上海人,碩士,講師,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