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普及與科學技術的運用,推動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在以金融惠普的大環境下,多種農業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跟上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滿足社會的新需求。雖然我國農村金融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慢、速度較緩,但是現代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呈現出互補的趨勢,能夠帶動農村金融的發展,克服市場存在的缺陷。本文立足于我國農村金融目前的發展狀況,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優勢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有利于我國農村惠普金融發展的相關措施,希望對我國農村金融建設發揮建設作用。
關鍵詞:普惠金融;農村;互聯網金融;剖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在金融改革發展的方向加入發展惠普金融的內容,國務院在2014年四月再次強調了惠普金融的重要性,把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列入戰略位置的行列。發展惠普金融的本質是建立一個面向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金融體系,具有服務范圍廣、服務效率高的特點。如今城鄉差異較為明顯,較發達地區商戶獲得的信息便利程度遠遠比農戶要高,發展惠普金融工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種差異性,向欠發達地區農戶和低收入群體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所以,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就要把發展的重點轉移到農村經濟上,促進我國金融地區資源的合理分配。
一、我國農村地區目前的金融發展狀況
1.農村金融資源不足
村鎮企業由于實力不足、影響力小,往往面臨金融資源匱乏的情況,農民難以得到有效的途徑進行融資。村鎮企業以及農戶的抵押品過于分散、價值不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大大增加,因此商業銀行忽視農村地區這片服務領域,開辦業務時也沒有考慮農戶或低收入群體,難以為農民融資提供有效的途徑。
2.農村金融發展起步晚、發展速度慢。先進科技融合度較小
農戶和村鎮企業缺乏對新型的金融服務和產品的認識,因此這些非現金支付工具和新型金融服務在農村的普及率較低,新興的電子商務并沒有打入農村地區這個消費市場。信息傳輸的滯后和緩慢,嚴重損害農戶的利益,未能發揮農戶銷售的主動權,農民的農畜產品被少數商販惡意控制,很多時候無法根據市場價格的波動變化獲得利益,只能賤賣產品,少數商販獲得最大利益,甚至出現農戶賤賣產品也無法估清庫存,大面積產品生產過剩,浪費資源,農民收益減少。
3.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力不足
即使某些農村地區或欠發達地區嘗試融入經濟發展的潮流,加入到電子商務大軍中,我國新興的金融服務和支付工具也在這些地區推行,但是效果不明顯。欠發達地區建設互聯網金融相關基礎設施的資金相對匱乏,實力不足,資金大多來自依靠政府的撥款,缺乏優秀的電子商務建設隊伍,沒有形成成熟的電子商務體系。目前,農民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需求不足,網絡基礎設施薄弱,難以推動該地區的金融服務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目前的發展優勢
自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呈高速發展的趨勢,隨著大數據、非現金支付工具、社交網絡、以及云端等新興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出現,金融業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互聯網影響,形成了互聯網金融的新興發展方向。西方國家一些互聯網技術發達的國家并不承認“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有專家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職就是以互聯網技術作為技術支持達到“基于互聯網思想的金融”的發展目標,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發展方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頭迅猛,發展空間巨大。
1.進入市場壁壘偏低。監管不足
根據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商業銀行建立了十分高的進入壁壘,幾乎壟斷了這個行業的利益,雖然整體利潤相當可觀,但是單憑投資者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整個市場的轉入門檻。與此同時為了把金融的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減輕產生經濟危機帶來的沖擊,保護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監管方面非常嚴格?;ヂ摼W金融的優勢在于其突破了商業銀行發展的障礙,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階段來看,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準入門檻以及監管成本都比較低,不會造成投資的過大壓力,因此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的目光,試圖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分得一杯羹,從而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推動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
2.互聯網金融思想日益普及.互聯網技術不斷提高
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影響商業銀行的發展變化,首先使商業銀行更新記賬的方式,用普通業務的電子化取代繁瑣的手工記賬方式.其次商業銀行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不斷向市面推出迎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但是這種創新從本質上立足于商業銀行本身業務的范疇。而互聯網金融思想的產生,長尾理論普遍被大眾接受.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先進電子信息技術的日漸普及為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3.金融市場規模龐大。不斷建立新模式
我國的金融市場的主體是簡介融資,商業銀行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我國的商業銀行往往青睞資金充足的大型企業進行主要的服務,忽視小微企業的需要。因此,我國小微企業難以在發展過程中獲得融資,從而束縛了小微企業規模的擴大,互聯網金融對于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能夠給予支持,并結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和經濟的發展趨勢,不斷催化出符合經濟發展的模式,彌補金融市場發展的不足。
4.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潛力較大,利潤空間可觀
傳統的金融模式運營成本較高,不論是雇請專業人員還是布置物理網點都需要大齡資金的投入,除此之外,風險調控也是一大筆資金花銷?;ヂ摼W金融模式下的發展省去了這部分巨額的費用,節省成本,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空間,有利于互聯網金融在農村普及。
三、互聯網金融推動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策略
1.繼續促進傳統金融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傳統金融要繼續處于領先的發展位置。增加縣鄉的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完善金融產品結構,豐富金融產品的形式,致力于吸引農戶的投資目光,滿足農戶融資的需求。優化融資機構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態度,建立一支優秀的服務團隊,為農戶投資提供幫助,提高市場信息的流暢度,幫助農戶的農產品進行多渠道銷售,避免農產品滯留、賤賣的情況發生,把銷售的主權重新歸于農戶手中,保障農戶的利益。因此,為了使小額信貸機構在農村地區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要拓寬資金來源,為小額信貸注重活力。
2.利用新興的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農產品
拓寬銷售渠道才是農戶的致富根本。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民的銷售需要日益增強,從事電子商務要比傳統農貿市場的獲利更多,這也體現了農業集體化的需求,把電子商務融入農產品的銷售,主要通過B2C、B2B的渠道,引導農戶開網店,拓寬銷售渠道,減輕銷售壓力。電商平臺的活躍,離不開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的建設,他們為農戶進入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農戶能夠借助新興科技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減少產品囤積的現象,獲得更多的利益,減少農戶面臨的風險。我國可以參照美國的PayP~的運營模式,不斷完善支付寶的服務,克服商業銀行在個人收單業務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美國的leading club也是很好的參考對象,宜人貸的經營模式可以以此為經驗積累,加強社交平臺與農戶之間的聯系,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3.建立健全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作用
首先,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經驗,不斷優化互聯網金融立法,在銀行監管框架內增添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網上銀行,除此之外加強違法懲戒制度的建設,彌補法律監管的缺位;除此之,引入市場準入監管,增強監管力度,突顯監管的主體。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是受到銀監會的統一監管的,監管的力度有所保障,美國的監管機制比較完善,對P2P的監管,可以吸收美國的先進經驗,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完善監督途徑,拓寬監督途徑,作為互聯網金融強大的支撐。
四、結束語
在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的發展歷程中.要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既要打破傳統金融發展的弊端,又要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革命的發展之路,迎接挑戰,發展機遇,縮小城鄉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推動農村經濟變革,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進程,讓農民享受到變革帶來的好處。
參考文獻:
[1]李哲.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研究[J].商,2015,(22):194-195.
[2]陳超然.國外農村金融供求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商情,2015,(24):67-67.
作者簡介:章麗瓊(1984.12- ),女,漢族,籍貫:紹興市,單位: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農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