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強+朱亞輝
摘 要: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配置科學合理與否,直接對公司的戰略執行造成影響。科學的市場一線人員編制,是人力資源配置的關鍵點,也是難點。本文從某企業的具體情況出發,理清了市場一線人員編制管理的思路、方法,并且建立了較為科學的量化管理模型。
關鍵詞:市場一線人員;編制;模型
一、市場一線人員編制管理思路與方向
定崗定編問題來源于人力資源的人員規劃(employment or personnel planning),即確定哪些工作崗位需要填充以及如何填充的過程,定崗與定編往往是相生相伴。現在所謂定編,是在定崗的前提下,符合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規律,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對確定的崗位進行各類人員的數量配備。
科學的市場一線人員編制管理,是支撐公司戰略的重要工作。編制管理最理想的就是用數字說話,用邏輯解決問題,即建立科學的編制管理模型。
在實際工作當中,量化的、可計算的市場一線人員編制模型,不但可以設計、可以實施、可以維護,而且有顯著的優點:1.公司重點人力資源投入導向一目了然,體現鮮明的公司戰略導向。2.編制模型作為可參照的標桿,幫助及時發現人員配置問題。3.相對公平合理,更容易獲得較為廣泛的共識。4.使得人才供給規劃更容易操作,招聘、調配人員對生產的支撐更加及時。
因此,本文的探討重點就在于,如何建造市場一線人員科學的、量化的編制管理模型,以及如何有效開展市場一線人員編制管理工作。
二、編制確定的理論方法與企業應用情況
1.人力資源編制確定方法。科學的定編方法常用的按操作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內部分析法和外部分析法。內部分析法包含了:勞動效率定編法、流程控制法、預算控制法、回歸分析法、德爾菲法;外部分析方法包含:內外比例法、標桿對照法:
勞動效率定編法:是指根據生產任務和員工的勞動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來計算崗位人數的方法。
流程控制法:根據崗位工作量,確定各個崗位單個員工單位時間工作量如單位時間產品、單位時間處理業務等;根據業務流程銜接,結合上一步驟的分析結果,確定各崗位編制人員比例;根據企業總的業務目標,確定單位時間流程中總工作量,從而確定各崗位人員編制。
預算控制法:由部門負責人在獲得批準的預算范圍內,自行決定各崗位的具體人數,部門負責人對部門的業務目標和崗位人數負責。
回歸分析法:也叫業務分析法,是根據企業的歷史數據和戰略目標,確定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編制人數。業務分析法需要以過往的銷售收入、銷量、利潤、市場占有率等歷史業務數據為基礎,通過這些數據與人員數量建立回歸方程,通過回歸分析計算而得。
德爾菲法:通過管理層、專家訪談獲得工作量、員工編制調整建議、同類企業各崗位類型人員結構信息(包括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等)等信息。
內外比例法:是指按照企業職工總數或某一類人員總數的比例來確定崗位人數的方法。
標桿對照法:在本行業內選取成功的企業作為標桿,以它做參考進行本企業的編制設計。
其中,勞動效率定編法、流程控制法、預算控制法、回歸分析法的優勢在于計算結果精確,但是適用范圍有限,尤其對腦力勞動密集型崗位無效。標桿法對標桿企業的依賴太強。內外比例法的比例選取容易受到質疑。德爾菲法則很難避免主觀因素影響。總之,編制確定的方法很多,但是非常理想的方法,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定編的方法,目前在學術界,還沒有發現。
2.企業應用情況。目前服務行業最常用的人員定編方法是運用簡單的技術,如比率分析或趨勢分析來預測人員的需求。趨勢分析首先是對企業在過往的若干時間段內的業務數據趨勢進行分析,然后據此預測企業未來的人員需求,如肯德基的店面定編考量重要因素包含了歷史營業額、客流量等因素。比率分析法,是基于一些因素(如銷售額)和所需要的員工數量(如服營廳人員)之間的比率進行預測。
針對市場一線人力編制,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采用的方法都不同。如肯德基在對不同店面依據客流量進行不同的功能定位,有的(一般是客流量較大的店)以創造利潤為主,有的(客流量較小的店)以培訓為主,配置人員也各異。肯德基店每個店面的人員配置是按照營業額、客流量、利潤等因素進行配置的。
可以看出,編制確定方法在運用時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需因地制宜、隨需而定。
三、市場一線人員編制配置模型
服營廳是市場一線的重要窗口,做好定編需要幾個先決條件:
(1)定崗,這套數據體系需要面向業務角度,并且盡可能細致,最好可以支撐到各個細小的作業環節。(2)對服營廳運作的基礎上,排除影響定編的非關鍵因素,明確關鍵因素。并通過相關分析法,明確建模手段。
1.影響服營廳編制的因素分析。(1)服營廳規模。影響服營廳定編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服營廳的規模,蝌臺數可以作為定編的關鍵因素。由于服營廳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的要求,某一類人員與另一類人員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并且隨著后者的變化而變化。
計算公式:
M=T*R;M=某類人員總數;T=服務對象人員總數;R=定員比例。根據此計算,可以擬出當前服營廳人員的比例關系。
(2)排班因素。服營廳在實際運作中,為滿足部分區域客戶的需求,存在營業時長較長的情況。必然導致采用人員輪休的形式進行日常的人員調配,使得部分服營廳執行長短班排班。在上面所討論的比例基礎上,作出相應的修正,在執行長短班的服營廳的人員比例關系如下:
(3)業務量因素。利用勞動效率定編法結合業務數據分析法對服營廳。將服營廳的歷史數據(最近2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人均效率分析。結論服營廳的月人均業務單量的中位數約為500單/人月左右。
考慮到對編制管理的合理調控,對業務單的影響因素進行區間化。以中位數為線,500單以上的服營廳滿編配置,500單以下服營廳采用不滿編配置,個別業務量很低(低于300單)的服營廳采用低位配置。
2.服營廳編制模型。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利用多元回歸模型初步構建出編制公式以及編制模型:
參考文獻:
[1]H.伊戈爾·安索夫.《企業戰略》.機械工業出版社.
[2]《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C.K.Prahalad,G.Hamel,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Birger Wernerfelt,HarvardBusiness Review.
[4]Stephen P.Robbins,Timothy A.Judge.《組織行為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Gary Dessler,曾湘泉.《人力資源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韋恩F.卡肖.《人力資源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