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王壩鎮大水溝村距縣城10千米,共5個社176戶701人,勞動力352人,耕地面積50.7公頃,人均0.07公頃,退耕還林28公頃,2015年貧困戶25戶90人,貧困發生率12.8%,人均可支配收入4879元,其中鄉村旅游帶動人均收入達168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2015年獲得中國最美村鎮、省級生態文明村等稱號。他們有三大經驗值得借鑒。
1.立足區位資源優勢,高點定位規劃設計 2013年在建成美麗鄉村此基礎上,立足離縣城較近、處于略武公路沿線、生態環境優美、自然山水獨特的區位生態優勢,確定了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休閑娛樂度假村的目標方向,堅持規劃先行,充分發揮《美麗鄉村規劃》、《小康發展規劃》和《五年發展規劃》引領作用,狠抓雙聯行動、扶貧整村開發的重要契機,把精準脫貧作為最大任務,與鄉村旅游、特色產業開發、雙聯行動深度融合,實現了基礎設施配套化、經濟發展產業化、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花園化、村風民風和諧化、管理機制長效化的“六化”建設格局。
2.整合項目夯實基礎,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采取整合項目投入、以獎代補配套、群眾自發籌集等辦法,共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497.45萬元,帶動群眾籌資投勞1000余萬元,整修加寬硬化通村、通社、入戶道路共計8.7千米,修建護村河堤2千米、便民橋6座,建成休閑文化廣場7處,實施農村危舊房屋改造636間,栽植大馬蘭和景觀樹對空地進行全覆蓋式綠化,面積共計4200平方米,新建了文化活動中心,修建村級形象大門1座,建設8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1個,配套完善了村史館、醫療衛生室、文化室、便民理發室、農家書屋、農家小超市、五保家園、計劃生育愛心室等公共基礎服務設施。
3.發展旅游富民產業,助推群眾增收致富 聚焦群眾脫貧致富,整流域發展鄉村旅游,大力實施“十村百戶千床”鄉村旅游示范工程,發展農家樂示范戶3戶,發展農家客棧示范戶6戶,客房30間60張床位,可接待680人;加強技能培訓,對村內富余勞動力開展以餐飲服務、烹飪廚藝為主的勞務培訓,累計輸送84人進入全鎮農家客棧就業;成立大水溝村扶貧協會,協會下設5個扶貧合作社,將25戶貧困戶75人納入幫扶;組建了大水溝村電商中心,開辦電商實體店4家,助銷當地群眾和貧困戶的優質核桃、黑木耳、香菇、土蜂蜜等農特產品和手工編織刺繡,實現了實體經營和網上交易相結合,1~5月電商收入達到12萬元;依托當地棒棒鞭、羊皮扇鼓舞、康中唱書、土琵琶彈唱、木籠歌等豐富的民俗資源,采取“公益+經營”的模式成立了平信演藝公司,吸收當地群眾加入公司,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保護和傳承弘揚,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游人文內涵;巧借中國最美村鎮的金字招牌,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建設民俗風情一條街,幫扶有條件的農戶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建設土法釀酒、土法釀醋、土法造紙、針織刺繡等小作坊10個,開發旅游工藝品,發展體驗式生態旅游,通過一店帶多戶的模式帶動全村16戶貧困戶26人就業,人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2016年1~5月接待游客3.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共計48萬元,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干部的成就感,提振了干部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