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強
2016年8月20日上午,重慶銅梁區巴川街道西郊現代農業園里的獼猴桃園送走了最后3位采果的客人。業主鄒為勝望著滿意而歸的客人的身影,內心也充滿成功的喜悅。至此,第二屆紅心獼猴桃采摘節圓滿結束。“今年,130多公頃獼猴桃收入1000萬元,超過了我的預期。也為我在來年實現更大的豐收、取得更好的收益增加了信心,”鄒為勝說。
海拔低、土壤偏堿性、本不適宜種植獼猴桃的玉皇村,鄒為勝通過換土、調節小氣候等,種出優質早熟紅心獼猴桃,一舉占盡市場先機。
7月30日,獼猴桃園開園迎客。當天,果園客人盈門,雖然價格高達60元/千克,但絲毫不愁銷路。這情形似在鄒為勝的意料之中,他穩操勝券,自有制勝法寶。
鄒為勝一生以“農”為業。他從1982年就開始從事農副產品貿易。2004年,瞄準重慶市農產品凍庫市場大缺口,他先后到銅梁、永川等地建起凍庫,共38萬立方米,年吞吐農產品15萬噸。
2012年,鄒為勝進軍種植業,在銅梁區巴川街道玉皇村流轉了133.3公頃土地,成立銅梁禾盛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并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種植紅心獼猴桃。
獼猴桃種植適宜區一般在海拔500~800米,土壤喜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質含量高的砂質壤,pH偏弱酸性。而玉皇村的海拔僅300米左右,土壤pH達8.2,呈弱堿性,且地租成本較高,種植獼猴桃完全不占“地利”。
但鄒為勝的認識卻與眾不同。“首先,玉皇村有極佳的‘人和條件,其位于銅梁區規劃的萬畝西郊現代農業觀光園的核心區,該園已形成精品水果種植、生態養殖、休閑觀光等產業的聚合效應,鄉村游人氣高,宜發展休閑采摘;其次,當地海拔低,農作物成熟普遍比高山地區早,產品具有錯峰上市的先發優勢等;第三,當地交通便利,高速路縱橫交錯,距離最近的高速路口——銅梁西僅3千米,有極強的輻射主城及渝西片區的能力。”鄒為勝說。
看準了上述優勢,鄒為勝與西南大學合作,邀請專家駐場擔任科技顧問。土壤不適合,他投資100多萬元,從河南運回40多節火車皮的腐殖質弱酸土,對果園原有土壤進行了整體替換;氣候不適宜,他投資400多萬元,安裝噴灌、滴灌等系統,調整獼猴桃園的小氣候,達到適宜植株生長的條件;品種不適合,他引進野生苗與紅心獼猴桃新品種進行嫁接,培育出適宜低海拔區域生長的種苗。
2015年,經過3年精心培育,鄒為勝的果園初掛果,2016年開始量產,產量達500噸。因土壤適宜、小氣候調節合理、科技化程度高等,果園產量反而比高山地區提高15%~20%。更重要的是,這些獼猴桃品質很好,已成功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果肉細嫩,香氣濃郁,口感香甜清爽,酸度極低。同時,由于果園地處低海拔地區,果實成熟時間比高山種植區提前1個月,7月底8月初即可采摘,市場處在同類產品的競爭空白期。
鄒為勝辦節促銷獲得成功。文藝表演、有獎促銷、點贊送果、親子優惠、農品匯展等舉措,把平時冷清的果園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盡管超市和街上的獼猴桃都沒有這里貴,但我們一是圖果品新鮮,二是圖鬧熱,三是圖舉家到郊外休閑放松心情,貴點也無妨。”一位來自城區的客人的說法印證了辦節的正確。
“今年,基地的獼猴桃40%為游客采摘,60%為凍庫存儲。”鄒為勝介紹說,2017年,果園將進入盛產期,預計產量將達1000噸。自己計劃除了利用冷藏延長鮮果銷售時間,還將通過農旅融合的方式進一步挖掘休閑采摘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