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路
一系列電信詐騙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公安部門發布了常見的電信詐騙術,提醒公眾警惕。
騙術1,短信暗藏木馬鏈接。詐騙分子誘使手機用戶點擊詐騙短信中的鏈接,該鏈接將木馬病毒植入用戶手機,用戶點擊鏈接后,詐騙分子可以盜取大量隱私信息和密碼。目前常見的手段有,冒充相冊的、冒充孩子班主任、冒充航空公司通知、冒充交管局違章通知、冒充代辦信用卡等。
拆招:手機短信內的鏈接盡量不要點。雖然手機短信中也有銀行等機構發來的安全鏈接,但不少用戶難以通過對方短信號碼、短信內容、鏈接形式等辨別真偽,建議用戶,特別是Android手機用戶,盡量不要點擊短信中自帶的任何鏈接。
騙術2,冒充銀行客服騙卡號信息。詐騙分子模擬銀行客服來電,稱幫助用戶提高信用卡消費額度。如果用戶上當,則會被通過電話騙走信用卡卡號、有效期、卡片背面三位數卡片安全碼等信息,犯罪分子不用轉走現金,只要完成一筆信用消費就可騙走錢財。
拆招:不要泄露短信驗證碼。銀行、支付寶等發來的短信驗證碼是極其隱秘的隱私信息,且通常幾分鐘之后即自動過期,所以不得向任何人和機構透露該信息。
騙術3,冒充熟人電話號碼。詐騙分子虛擬出用戶手機電話簿中的號碼來電,并稱自己是該聯系人的愛人等,“手上沒有現金了,希望給他匯一點現金。”此類詐騙由于金額不大,且看似來自熟人,很容易誘人上當。
拆招:陌生證據莫輕信。由于個人隱私泄露泛濫,詐騙分子常常會掌握有用戶的一些個人信息,并以此作為證據,騙取用戶信任,此時切記要多長個心眼——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就算稱是朋友家人,如果僅僅是在網上,更不可輕信。
騙術4,冒充10086運營商客服電話。詐騙分子冒充電信運營商短信通知積分兌換,并通過“偽基站”偽裝成10086等號碼群發詐騙短信,誘惑用戶下載安裝一個帶有木馬病毒的APP,再通過這個安裝在用戶手機上的假移動掌上客戶端,盜刷用戶銀行卡。
拆招:不信“接的”,相信“打的”。為了防止遇上詐騙分子模擬銀行等客服號碼行騙,遇上不明來電可先掛斷,再主動撥打相關電話(切勿使用回撥功能),這樣可以保證號碼的準確性。
騙術5,“連環計”轉出卡內存款。騙子掌握用戶個人信息甚至銀行卡卡號和密碼之后,登錄網上銀行,但無法將錢轉出,于是就購買了如貴金屬等理財產品,并發送短信稱,儲蓄賬戶上有若干金額被轉移到了理財賬戶上。用戶一旦通過銀行官方查詢到短信內容屬實后,很容易上當受騙,向騙子透露出自己的手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
拆招:閉口不談銀行卡號和密碼。無論電話、短信、QQ聊天、微信對話,都絕不提及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碼、醫保卡號碼等信息,以免被詐騙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