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小龍蝦在湖北養殖規模比較大,是不少地方農(漁)民及養殖單位增產增收的創富養殖品種。在養殖過程中,小龍蝦存在自相殘殺現象,現將小龍蝦相互殘殺的原因及防范對策簡述如下,以供參考。
1.小龍蝦相互殘殺的原因 小龍蝦生命力很強,環境適應力強,性情兇猛,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相互殘殺現象:①饑餓。如果飼料不足,小龍蝦處于嚴重饑餓狀態時,就會以強凌弱、弱肉強食。②放養密度過大。小龍蝦密度過大會誘發應激反應,出現打斗殘殺現象。從近年養殖情況看,密度應激是小龍蝦短期大量死亡的關鍵原因之一。③隱蔽物不足。小龍蝦喜偏好光線微弱或黑暗的環境,尤喜抱水草、懸浮物側臥于水面。在養殖水體中,如果水草、懸浮物等不足,生長環境不適應,會發生群體間殘殺打斗。④雌雄比例失調。在自然狀態下,每1只雄性小龍蝦可先后與2只雌性小龍蝦交配。如果放養小龍蝦雌雄比例失調,就會出現爭雌爭雄現象,導致打斗現象發生。⑤飼料營養不全面。飼料營養不全面,會導致體質弱,引起病害發生,造成相互殘殺現象。
2.小龍蝦相互殘殺的防范對策
(1)掌握放養密度。合理的放養密度是防止小龍蝦相互殘殺的基本要求。小龍蝦苗種放養主要有投放種蝦養殖模式和投放幼蝦養殖模式兩種。在投放種蝦養殖模式下,時間選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初養密度按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20~30千克,已養密度按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5~10千克。在投放幼蝦養殖模式下,可在9~10月份,每667平方米投放規格為2~3厘米的蝦苗1.5萬尾左右;也可在3~4月,每667平方米投放規格為3~4厘米的幼蝦1萬尾左右。
(2)把握雌雄比例。小龍蝦的平均壽命為20~24個月,因此投放時宜選用1齡雌雄蝦作親本,投放時宜按照雌、雄性比(2~3)∶1投放。
(3)移植水生植物。在親蝦投放前,稻田的環形溝和田間溝應移植水生植物。在環形溝和田間溝消毒一周后,在溝內移栽伊樂藻、水花生、輪葉黑藻等水生植物,栽植面積控制在40%左右,盡量不要集中栽植在一個地點,隔8~10米栽一塊即可。在水稻收割淹水后,田面也應移栽水生植物。在蝦種投放期間,可在環溝及田間溝內再投放適量的田螺、水蚯蚓、河蚌等,可以起到凈化水質、提供優質天然餌料的作用。
(4)科學投喂飼料。小龍蝦食性廣,植物性的飼料包括豆類、谷類、渣類、蔬菜類及各種水生陸生植物,動物性飼料有浮游動物及動物內臟、蠶蛹、蚯蚓、蠅蛆等。在生長季節,小龍蝦除攝食水體中的有機碎屑、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及水草等天然餌料外,還應投喂動物性飼料,最好投喂全價飼料,每日投喂量為種蝦總重的2%~5%。每月投一次水草,水草用量為667平方米150千克。進入冬季低溫季節,水溫低于12℃時可不投喂。3月后當水溫上升到16℃以上,每個月投兩次水草, 水草用量為667平方米100~150千克,每周投喂1次動物性飼料,用量為667平方米0.5~1.0千克。傍晚還應投喂1次植物性飼料,投喂量為稻田蝦總重量的1%~4%。可用的飼料有麩皮、餅粕、豆渣、米糠等。具體投喂量應根據天氣、水質以及種蝦的攝食情況靈活調整,高溫期間或溫度變化較大的時期不可過度投喂。
(5)加強養殖管理。首先要注意消毒防病。蝦種放養前,稻田環溝內可帶水20厘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667平方米進行消毒。如溝內養有親蝦,則選用二氧化氯或過氧化物消毒劑進行消毒。平時要注意水體定期消毒,在生長季節,可定期每月采用碘制劑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0.3~0.5毫升。其次,要注意調水施肥。稻田插秧整田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的農家肥667平方米100~200千克。追施可按水質情況每月施腐熟的農家肥,用量為667平方米50~100千克,適時加水。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應逐漸提高至50~60厘米。整田至插秧期間保持田面水位5厘米左右。收割前的半個月曬田,環溝水位再降至低于田面20厘米左右,收割后田面水位達到50~60厘米。同時,要注意病害防治。平時田間操作要細心,避免蝦體損傷;飼料要投足,防止相互爭斗;定期施藥,防治病害。發病立即對癥治療,如甲殼潰爛病等細菌性疾病,按每667平方米用10~15千克生石灰對水全池潑灑;如纖毛蟲病等寄生蟲疾病,可用0.3毫克/升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全池潑灑;病毒性病癥可用聚維酮碘全池潑灑,使水體中的藥物濃度達到0.3~0.5毫克/升。最后,要注意嚴防敵害,注意清除田內敵害生物。平時要加強日常管理,堅持日夜巡視,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