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就像計算機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中一樣,VR設備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現在,VR來了!當教育遇見VR,會產生怎樣的火花?本期,我們關注VR在教育中的應用嘗試。
和其他新技術進入教育領域時一樣,“VR+教育”也受到了技術采納曲線規律的制約。本期,我們專訪了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教授。黃教授認為,VR的教育普及不會像PPT普及需要那么長時間,現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覆蓋率是80%,VR想實現這樣的覆蓋率是很難的,未來教育用戶對教育技術和產品的選擇一定是多樣化的。
作為國內VR產業的先行者,網龍網絡公司努力構建開放性的VR大產業生態,其旗下的網龍華漁教育更是為教育量身定制了“VR內容編輯器”。現在,VR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生態正在萌芽。
VR學科實驗室、VR沉浸教室、VR課程、VR教材……這些教育上的應用探索正在進行著。本期,我們也邀請了敢做“第一個吃蟹者”的VR教育實踐者談談自己的VR教學體驗。互聯網教育研究院呂森林院長認為:“VR技術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的多媒體呈現技術。教育遇上VR,給學習者帶來了高沉浸的學習體驗。‘VR+教育也將與互聯網一起共同推動教育行業的發展。”
近幾年,我們看到新技術一波接一波地沖擊著教育這塊土壤。學校教育者對新技術的到來深感應接不暇和無力吐槽。在技術浪潮中保有獨立的思考和清醒的意識,不為技術洪流所裹挾,而將技術為我所用,這樣的教育者尤為缺少,非常可貴。由此,我們認為,教育者不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新技術的追求上,而是應該思考如何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以及如何讓技術幫助學生學習。
策劃這期專題時,我們常被一個問題困擾:VR在教育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尚不完善,那我們想傳達什么信息呢?經過不斷的學習和追問,現在似乎豁然開朗:技術也許暫時還不完美,但它畢竟給我們帶來了想象的空間。期待VR給教育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盧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