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紅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這標志著VR產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VR產業的現狀如何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華漁CEO梁念堅先生。請他站在行業、企業、產品、技術落地的角度,談談技術應用方向、落地應用現狀和未來的可能。
VR為什么到了2016年突然熱了起來?VR大熱的背后有怎樣的技術發展支持?
VR技術最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受技術發展的限制,當時的VR處于十分原始的階段。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一系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使得VR的體驗出現大幅提升,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不斷進步提升了VR設備的可操作性和體驗性。1987年,全球首款商用化的VR頭盔產品誕生,成為這一階段的標志。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普及、計算能力、3D建模、大數據等技術進步大幅提升,VR體驗、VR應用商業化、平民化有望得以實現。
直到2015年,VR開始暗潮涌動,2016年初爆發式出現。可以說,這是一個技術發展、市場需求協同產生的結果。VR技術和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資本市場,并表現出對VR產業持續不斷的熱情與關注。2016年,世界范圍內VR技術發展大環境、產業鏈初具雛形,很明顯硬件已經不再成為首要門檻,人們對VR內容的需求持續加大。但目前只能說是應用的起步階段,隨著技術發展不斷深化,后續還會有新技術出現,應用范圍也會逐步變廣。
您能向我們簡要介紹一下當前國內外VR產業的發展現狀嗎?
目前,國內VR企業在硬件產品技術構造和把控能力方面已經越來越強,與國外企業差距正逐漸縮小,國內一些先驅企業的技術實力甚至已躋身世界前列。現階段,決定國內外VR企業與行業落差的最重要因素,是VR內容豐滿度與內容體系的成熟度。
中國VR產業正處于爆發前夕,并將進入持續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在這場“VR元年”的浪潮中,許多企業都關注到VR技術的價值,并開始進入各自擅長的領域,如游戲、娛樂、直播、醫療等等,嘗試借助VR打開新的市場。但我們認為,VR的應用不是某一個企業的發展,而是一個產業、多個領域的協同發展。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搭建開放式的VR平臺,培養VR相關領域的人才,并通過優化VR內容編輯器,創作更多高品質的VR內容,逐步形成一個開放、互動的VR內容資源庫,進而構建出開放式的大產業生態圈。
VR技術可以應用到很多生活生產的領域中,您覺得VR在教育領域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網龍華漁教育正在做哪些努力?
讓我們先回到課堂上:粉筆、黑板、教科書……老師臺上講課,下面學生都齊刷刷地看著老師,努力記憶……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幾十年。VR技術與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最大的作用是最終實現兩方面的優勢。一是沉浸式的場景體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二是深層次的教學互動、虛擬仿真讓學習效果升級,幫助學生易記、易理解。
簡單地說,華漁是要打造面向未來的、開放的全球化學習平臺,構建教學生態系統,讓學習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在華漁構建的教學生態系統中,我們為不同階段的使用者提供全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其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并最終實現終身教育。
針對VR技術的應用,網龍會更專注在優質的內容的創造上,同時設立專項基金培養VR領域專業人才,打造一款易學易用的VR內容編輯器,實現全民設計和創造。我們會通過與高校、教學研究機構等共同合作,深入學校切實了解老師和學生的需求,幫助老師高效、優質地完成教學,幫助學生有趣味地進行學習。
除了VR,我們現在還會聽到AR、MR等等,這些似乎都和虛擬現實有一些聯系和交叉,未來這幾種技術將如何發展?
很多人對VR和AR都有一定了解,這兩項技術有一定聯系和交叉,但又并不完全相同。對于網龍來講,VR和AR是同步的。早在2月份的中國·福建VR產業基地發布會上,我們便用AR技術實現了美國與中國的現場互動。今年10月,網龍旗下創奇思又推出了存在感測及室內定位方案——“starbeacon”。用戶安裝了“starbeacon”基站之后,即可通過快速定位技術于5秒內準確定位,根據搜尋地標進行逐向導航及參考預測距離和時間,切換樓層和室內外地圖。導航系統更會發出到達或者錯過的提示,甚至可于離線時繼續執行以上功能。無論平面地圖、透視圖或增強現實鏡頭,都能連接starbeacon訊號,根據用戶位置建議最佳路線。另外,創奇思利用圖像辨識引擎及增強現實引擎,研發出行業領先的指示牌AR實時翻譯。用戶通過AR鏡頭以視頻或圖片模式拍攝指示牌,便可實時翻譯。這款產品已經登陸香港國際機場。
針對教育領域,我們剛剛完成一款“農林產品AR掌上智庫”,其被認為是福建農林大學在互聯網+農業上的又一次大膽創新,使得農科知識以更符合大眾閱讀、傳播的方式,從教室走向田間地頭。
從長遠的角度看,未來AR技術的應用領域將比VR技術應用更為廣泛。現階段,VR技術發展已經趨于成熟,雖然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去完善,但人們已經看到了VR技術巨大的應用空間和市場潛力。網龍已將VR技術運用于教育、游戲、家居、旅游、醫療、娛樂等領域,其中“VR+教育”已經達到一定應用的程度,像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覆蓋,后續我們還將繼續優化VR/AR等相關的技術和內容,進一步拓寬VR/AR的應用領域。
每一種新技術都有一個從探索到普及的周期,像《2016新媒體聯盟中國基礎教育技術展望:地平線項目區域報告》那樣,您覺得需要多久VR能夠普遍地應用在學校中?
從整個行業來看,VR技術的應用還只是起步。主要還是源于內容的稀缺,尤其是教育,相關的教學內容還很少,同時教學內容與多種學科之間的結合,包括需要一個有效的工具或者平臺來完成結合。另外,產品是否符合學校需求,能否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也是企業要考慮的。
目前華漁的產品已經覆蓋了小學、中學、大學,有的學校希望建立一個VR的研究室,那我們就會提供101VR創客教室給它;有的學校想建立類似生物和化學課程的實驗室,那我們可以提供101VR沉浸教室;還有的學校想打造一個科普區,不光是給學生、老師體驗,還希望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做科普,那可以用我們的101VR科普角。針對需求量大的學科,像英語,我們和牛津大學共同打造了“牛津VR英語課程”。
對于企業來講,能否提供學校所需求的產品或者解決方案,能否滿足教師在教學上的需求,包括教學平臺、教學工具、教學資源,這是關鍵。就像101教育PPT就是典型的一款教學工具,也可以說是一個教學平臺。“VR+教育”的價值對于學校內的推廣應用而言僅僅是個開始,現在在職業教育、企業培訓等領域都已經開始應用“VR+教育”。未來,VR將在更多的學習領域得到應用,新的培訓、學習模式會隨之而來。可以說,VR技術最大的價值在于對成熟行業的補充與增強,讓人們看到這些行業中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