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問題提出
在現實的幼兒科學教育中,明顯具有“知識中心”的價值取向,注重“結果導向”的高結構集體教學活動居多,不僅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活動中有畏難情緒,幼兒也學得索然無味。分析各種緣由,我們發現:首先,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內容缺乏童真,遠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目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仍沿用以往學科教學中“大而全”的內容體系,如了解宇宙中的九大行星等。這些內容脫離幼兒的生活實際,無法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其次,幼兒園科學活動仍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盡管教師在觀念上已開始注重幼兒科學素養的早期培養,在活動中也逐漸重視幼兒的操作,但操作仍然流于形式,忽視幼兒的真正探究。這樣的科學活動沒能真正體現幼兒的探究主體地位,沒有給予幼兒足夠的操作空間。由此,我們在幼兒園開展了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的探索與實踐活動研究,以期通過“創玩”教學法使幼兒在此過程中學習如何做計劃、如何解決問題的寶貴經驗,獲得科學素養的提升。
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創玩”教學法

根據科學有趣、好玩、益智等特點,我園組建引導幼兒玩中學、玩中思、玩中創的“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目的是:以科技理念為根,提升幼兒的智力潛能;以兒童發展為本,引領幼兒的精神成長;以創新創造為果,煥發幼兒的創玩能力,讓幼兒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感受“科學的奇妙與魅力”,玩出快樂,玩出智慧,玩出創意,提升探究素養,發展動手能力。
1. 明晰幼兒科技教育的核心理念
幼兒科技教育重在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讓幼兒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科技的奇妙,萌發對科學學習的向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研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科學部分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因此,幼兒科技教育的核心是探究,讓幼兒在探究中發現、感悟、思辨,培養科學的思維和品質,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實現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1)思維為基——發展科學思維方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作為幼兒科技創玩的學習場,“科技創意工作坊”將培養幼兒學習科學和藝術的精神、態度、意識、價值觀等放在首要地位,通過看看、玩玩、想想、做做等多種途徑,引導幼兒樂于提問,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表達,于“創玩”中發展歸類、排序、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在探究中嘗試發現事物的多面性,初步懂得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發展,逐漸養成科學的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發展幼兒的學習品質。
(2)素養為本——涵養科學核心素養
科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操作素養、創新素養、思辨素養等。幼兒教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掌握多少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涵養了多少科學素養。幼兒在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創玩”活動中,通過材料對話、同伴交流、師幼互動,在不斷地探究、嘗試、質疑、解惑的過程中,涵養和提升操作素養、創新素養、思辨素養等科學核心素養。
(3)能力為重——增強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的科學學習,不只為了豐富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運用科學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需要分析、判斷、選擇、決策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同時,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幼兒靈活應對、適時調整、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幼兒在參與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制作活動中,面對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次鍛煉,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也由此不斷發展起來。
2. 厘清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建構路徑

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是我園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的全新活動體系,包含以“科學+技術”為內蘊,以小游戲為外顯的思維訓練場;以“科學+工程”為內蘊,以小實驗為外顯的素養訓練場;以“科學+數理”為內蘊,以小探究為外顯的三大板塊能力訓練場。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通過將深奧的科學知識淺顯化、童趣化、游戲化的過程,由高不可攀的科學轉為幼兒可見、可玩、可做的系列小游戲、小實驗、小探究,讓幼兒在“創玩”中深化體驗和感悟、涵養素養、提升能力。
(1)以“開拓思維”為基點的小游戲
我園以“科學、技術”素養提升為內蘊,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在科技創意工作坊中創設多類型的小游戲制作活動點,各班級均開設科技創意小游戲制作區,供幼兒自主探究、自由操作,將自己的思考和創意付之實踐。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的游戲類制作活動,將淺顯的科學知識與簡單的現代技術有機融合,讓幼兒在嘗試和探究中享受制作的樂趣,體驗游戲的愉悅,并在創玩活動中開拓思維,培養科學的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提升幼兒的學習品質。
(2)以“提升素養”為核心的小實驗
以“科學、工程”素養提升為內蘊,我園創設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小實驗類制作活動,其內容源自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參與科技創意小實驗類制作活動中逐漸明白:科學不等于生活經驗的積累,必須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對事實進行全面完善的考察、合乎邏輯的推理。幼兒通過 “親眼看、親耳聽、親手做”獲得最真實的直接體驗,同時感受發現的樂趣和操作的喜悅。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開設了“快樂實驗室”“智慧探究廊”“班級實驗站”等多個小實驗專用場地,供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探索、大膽制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實驗。
(3)以“發展能力”為目標的小探究
保加利亞學者T·H·伏爾科夫認為:“科學的本質,不在于已經認識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制作活動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和數理知識的各種小探究。幼兒在開展小探究過程中獲得充分的、多感官參與的感知,在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啟迪智慧,引發新思路。
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創玩”教學策略
圍繞科學思維、核心素養和解決能力這三大目標,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創意制作活動,并在活動推進過程中提煉了“和而不同”的創玩教學策略。
1. 突破思維定勢——“創思”游戲教學法
《指南》中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在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實踐與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創思”游戲樹為依托,開展幼兒思維專項訓練,轉變幼兒科學教育理念,以“促進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創意”為核心,開展游戲教學法的研究,形成了“創思”游戲教學法模型。通過一系列豐富而獨特的游戲,打破幼兒科學學習的思維定勢,幫助幼兒樹立科學的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提升幼兒的思維品質。
(1)我不這樣想—— 批判性思維建構類游戲
批判性思維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批判性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在開展批判性思維構建類游戲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在制作過程中帶著“我不這樣想”的思維方式開展科技創意制作活動,運用批判思維進行游戲、動手操作,嘗試換個視角看世界。我們通過倒著看、反著想、換著做三類游戲,延伸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如:孩子們都有這樣的認知,東西比盛放器皿的入口大,自然無法放進去。在魔蛋入瓶游戲中,當教師出示材料,幼兒都認為“雞蛋不能鉆進去”。教師問:“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它鉆進去?”這時,有幾名男孩舉起手來,有人說用力推、按、壓雞蛋,但他們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說雞蛋會被弄壞。隨后,幼兒在提出方法和自我批判過程中又做了多次嘗試,在一次次創意萌發和探究后,孩子們發現通過對雞蛋及牛奶瓶做“熱脹冷縮”的處理就能成功。此次制作活動中運用的“創思”教學法,顛覆了幼兒的已有認知,使幼兒的挑戰性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
(2)我想這樣做—— 創造性思維建構類游戲
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求新性為特征的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萌芽需要以適宜的游戲為載體。在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制作活動中,幼兒不斷地動手動腦,通過多一些、少一點、變一下的操作和嘗試,不斷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逐漸建構起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3)讓我試試看—— 挑戰性思維建構類游戲
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制作活動非常豐富,有些游戲對幼兒來說有較大難度,這類游戲正是幼兒挑戰性思維的助推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突破固有觀念,為幼兒搭建支架,鼓勵幼兒敢于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在挑戰過程中幼兒獲得全新的體驗,建構新認知。
2. 發展核心素養——“創客”實驗教學法
創客,最早的含義是自己動手制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IY。幼兒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小實驗”的熏陶,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實驗過程,在“創客”實驗中感受科技的神奇,推進制作創意的萌發。“創客”實驗教學法正是遵循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特點及好玩、好奇的天性而設計的。
(1)智慧小巧手——操作素養涵養類實驗
根據桑代克“試誤說”理論,知識經驗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積累的。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在知識經驗的建構過程中,幼兒通過反復實驗,不斷嘗試“錯誤”,逐步建立起自身與知識經驗的內在聯系。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制作活動中,我們通過“感受精致”“體驗轉變”等這類小實驗的開展,讓幼兒在探究、制作、反思、調整、再探究的歷程中,一點一滴地提升幼兒的操作素養。
(2)小小設計師——創新素養涵養類實驗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幼兒在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小實驗中得到科學素養的提升,特別是創新素養的發展,是幼兒科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幼兒的創新是用自己的眼睛、大腦去發現他們所未知的一切,嘗試做出某種改變。因此,幼兒的創新存在明顯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充分支持和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創新性的小實驗,幼兒在自主觀察、想象、設計、操作上,創新素養逐漸得到提升。
如:紙筒大力士小實驗中,幼兒不斷地通過創新性的嘗試,發現紙筒承重能力的變化。又輕又薄的彩紙很容易破,怎樣讓它穩穩地站在桌子上?幼兒動手探究,用折、卷的辦法讓紙變成了紙筒,站起來。兩張相同的紙卷成了兩個紙筒,有什么不同?哪個紙筒上木塊放得多,是大力士?幼兒帶著問題進行了創造性的探索,在實驗中涵養了創新素養。
(3)玩耍智多星——思辨素養涵養類實驗
幼兒的思辨素養是在不斷的質疑、歸納、判斷、推理等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幼兒通過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在直接感知、親手操作、持續觀察中體驗科學與數理相結合的好玩和有趣。通過開展“數量游戲”“事物變化”等思辨素養類小實驗,讓幼兒習慣積極地思考、辯證地看問題,在“玩”材料中嘗試尋找問題的癥結,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學會分辨和判斷,引導幼兒對事物現象做出合理、符合邏輯的解釋。
3. 挑戰解決能力——“創樂”探究教學法
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其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小探究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以“發揮創意”和“體驗快樂”為目標的“創樂”探究教學法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這類能力,詳見“創樂”探究云。
(1)這是為什么——分析能力發展類探究
探究是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但幼兒的探究有其獨特性。他們的探究中有濃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學與想象、真實與虛緲的并存。因此,在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小探究類制作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這是為什么”,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
(2)動手動腦選——選擇能力發展類探究
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小探究類制作活動是理解簡單的科學原理,掌握粗淺的科技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好平臺。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做出選擇的情況,有的幼兒能快速地做出最明智的選擇,而多數幼兒會選擇困難或盲目選擇。“動手動腦選”系列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幼兒體驗創造的樂趣,培養其綜合運用能力。幼兒小探究中動手動腦選擇的過程既是身體運動過程,也是心理加工過程。
(3)可以這樣做——決策能力發展類探究
科技創意工作坊的小探究類制作活動滿足幼兒好玩、好奇、好動的天性,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每次活動后都樂而忘返。但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干擾因素,排除無關因素,在眾多選擇中,科學決策探究的方向十分必要。幼兒在這類小探究制作活動中,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尤其是決策能力將得到較好發展。
幼兒科技創意工作坊的研究成效
1. 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好提問、善思考、樂探究”的幼兒群體
幼兒園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與動手能力為研究的根本目標,使科學精神真正進入幼兒的心靈。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有益發展。他們在親歷創意科探小制作的過程中,進行著有意義的觀察與發現,開展著思考與交流,體驗著制作與探究的樂趣,驗證自己的猜想。幼兒的探究能力在生動有益的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中日漸提高,幼兒科學素養也有所提升。“好提問、善思考、樂探究”已初步表現于孩子的外在行為中,并將對他們今后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2. 活動研究與實踐的深入,形成了“研思并重、內涵發展”的師資隊伍
通過研究與實踐,搭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參與研究實踐教師的科學素養也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收獲了豐碩的成果。教師們對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的內涵逐漸領悟內化,對活動的駕馭能力不斷增強,反思能力及科研能力均得到明顯提高。許多教師都致力于科學領域的教學研究,多次在省、市、區級進行課題研究課及公開觀摩課。“關注經驗、強調體驗、注重操作、倡導合作、引導交流”也逐步成為我園教師的教學特點和風格。
3. 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體系的研發,凝聚了“獨具價值”的科學教育資源
本研究根據《綱要》及《指南》的精神,對幼兒園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的理念進行了重新思考與定位,確立了“科學求真、科學求善、科學求美”的對科學本質的認識與思考,明晰了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的設計理念,提煉了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的實施策略,推行了“玩悟合一”的創意科探小制作活動評價模式,并形成了有推廣價值的科學教育資源。
(作者單位:浙江嘉興市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