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娟芳
(西北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資料室,甘肅蘭州 730070)
論高校圖書館工作研究的新思路
韓娟芳
(西北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資料室,甘肅蘭州 730070)
從長遠的處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的競爭機制來看,高校圖書館的資源配置價值更應當在服務態度價值之上。因此,如何能夠立足于當地區域特點,最有效地在服務內容、服務對象以及服務形式等方面做到完整統一,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戰略高度來科學合理地規劃高校圖書館發展思路,就成為提升圖書館競爭力、彰現自身價值的主要策略。
高校圖書館;業務流程;價值溝通
高校圖書館在保證為校內廣大讀者提供服務的基礎上,要盡可能地向社會公眾服務,這不僅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的一條正確出路。然而,在具體實施與操作的過程中,開展社會服務的動力并不能只依靠思想觀念上的認識,而且這種觀念上的認識主要還是取決于經濟、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激勵機制。由于很多高校所處的區域并非是文化或經濟的中心城市,所以,如何能夠立足于當地的區域特點,最有效地在服務內容、服務對象以及服務形式等方面做到完整統一,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換句話說,觀念的宣傳與認知固然重要,但是,僅僅是強調“社會服務的重要性”并不具有實際意義,只有從具體的個案式高校圖書館狀況出發,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舉措,才是有意義的針對發展模式的研究思路。
基于這樣的一種思路,筆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高校圖書館工作應當轉變觀念,以“個體意義”上的區域性圖書館為出發點,探尋一條適合于自己的學術研究新思路。由于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都有它的地方性特征,所以,研究模式自然是千差萬別的,但是,所有的“個別性”都有某些共同的思維原則,這些共同的思維原則表現在:一是客觀存在著的業務流程,二是主觀意義上的針對文化特色、服務特點以及區域優勢等方面的價值評估。
高校圖書館在主動的認識并積極的梳理自身業務流程的過程中,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一是關于圖書館本身的資源問題,二是關于提供服務的潛能。長期以來,人們總是把優化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視為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心,認為從資源型到服務型的轉變就是正確的路徑,但實際上,這樣的工作思路并非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從長遠的處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競爭機制來看,高校圖書館的資源配置價值更應當在服務態度價值之上。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對于具體的某個或某些高校圖書館來說,信息的存儲、資料的收藏基本上是處在一個特定的層次上,雖然信息與資料的加強是提供服務的基礎,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即便有了良好的管理水平以及優質的服務態度,也并不意味著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的層次已經提升到了某個高度。除了一些政府的撥款項目之外,大多數的資源或資料需要圖書館自身的工作努力,況且調動各種可能的信息資源并非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如何能夠立足于已有的信息與資料在圖書關內部進行有效的數據監管以及數據挖掘,才是自身建設的一個正確思路。對于某個特定的圖書館來說,立足于已有的信息資源,讓這些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它的作用,才是業務流程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很多人這樣認為,館員的工作情緒是一個純粹的思想態度問題。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圖書館工作的職業性質所決定著的館員的工作情緒要遠遠地大于由品質道德所決定著的工作情緒。任何一個普通的館員都需要自主性的人際溝通與人際關系的互動,除此之外,館員還有科技焦慮情結等,而所有這些因素并不是通過所謂的工作態度得以解決,而只能通過對于圖書館職業的關懷與重視才能夠解決。
因此,圖書館業務流程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從“讓圖書發揮作用”這一觀念轉移到“讓館員發揮作用”的新觀念上來。真正能夠讓從事于圖書事業的館員感受到自己的職業意義與價值,而不僅僅是“書本”的意義與價值。
其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針對圖書資料的自助借還業務已經不再是圖書館的專業了,各種各樣的經營方式或營銷方式不僅日益普及,而且也日益多樣化。對于專門的圖書館工作來說,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流通閱覽的崗位正逐步減少,然而,這種情況并非是壞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成為好事。因為節省圖書館崗位上的人員編制,對于重新規劃圖書館的業務流程以及重組管理機構新模式來說,轉變工作職能要比端正服務態度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從信息的存貯到信息的安全,從圖書資料的編類到競爭情報的分析等,都應該成為員工的工作內容。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今的圖書館在業務流程方面的研究應當注重針對館員自身的業務能力問題。原因在于:首先,由于圖書館的用戶不僅僅是大學生,很多的用戶(如不同年齡階段的社會青年以及老年人等)信息意識薄弱,不善于利用數據庫資源進行有效學習。再加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類型、形式變得更加復雜,從而導致許多信息資源的浪費。其次,由于各種學科正在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而很多館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從而在工作的過程中,被動地應對各種各樣的“程序”似乎成為了唯一的工作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圖書館工作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為了能夠適應新形勢,圖書館業務流程并不是體現在制訂出來的某些規定方面,而應當是體現在館員的主體性方面。這才是真正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
立足于已有的資源配制以及信息儲藏,為圖書館的技術人員(如數據庫的監測員圖書資料的采編人員等)創造更多的繼續學習的機會,這本身就是圖書館的工作內容之一。進一步說,為了能夠使繼續學習得到效益的最大化,作為圖書館研究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分析、探討這個繼續學習的方式與目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針對圖書館問題的研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不致于使所謂的“學術研究”成為了一種不得已的任務。
其三,既然針對高校圖書館工作的研究是一個學術領域,那么,這個研究的重點就應當是如何追求最科學的工作方法,而不只是討論如何樹立一種最端正的服務態度。最近幾年來,各級各類的圖書館以及各出版公司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但是,在相關的理論研究過程中,這種具有社會性的閱讀推廣活動卻很少進入研究者的視域。基于這樣一種情形,有人提出了關于“圖書館閱讀”的缺失問題。①從表面上看,閱讀現象始終存在,然而,同樣的材料信息、同樣的知識內容,在某些情況下能夠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在另外的情況下,卻基本上沒有印象。為什么呢?因為閱讀是一種體驗活動,是一種精神活動,它的社會基礎是人文論證和情感感染。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那樣:“現代圖書館學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社會閱讀與閱讀推廣。我們認為,圖書館學必須將社會閱讀與閱讀推廣作為自己的核心研究領域,更深入地介入公眾的閱讀行為,研究閱讀的社會機制對圖書館服務的需要,研究圖書館推動社會閱讀的服務模式。”②因此,就目前的圖書館工作研究而言,有必要把對于社會閱讀現象的總結上升到對于圖書館閱讀現象的理論思考的高度,建立起針對圖書館閱讀的課題研究專項。
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優雅的閱讀氛圍,是當代圖書館所擔負的傳播文化、開展教育的歷史使命。沿著這個思路,圖書館要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形式的針對圖書館閱讀的講座,以及可行性的制度建設,從而逐步成為圖書館業務流程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提出“價值溝通”這個概念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化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已經給大學圖書館的學術研究引入了一種新的理念,之所以是一個新的理念,就是因為大學圖書館正面臨著生存的壓力,為了自己的生存或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大學圖書館必須要著手思考自身能夠適應全球一體化的戰略規劃。一方面,大學圖書館的經費來源有限,依靠自身所提供的服務收益難以維持圖書館的發展,況且經費并不是提升圖書館競爭力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經費的充足并不能夠邏輯地帶來競爭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圖書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多變,獲取信息與資料的途徑并不只限于圖書館。因此,從戰略的高度來科學合理地規劃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思路,就成為了提升圖書館競爭力、彰現自身價值的主要策略。
所謂“價值溝通”主要是強調一種相互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交流不僅體現在上下級主管部門之間,也體現在館員與服務對象之間。比如針對圖書館的職能的價值分析與價值評估要比針對圖書館自身的資料分析與評估更為重要,因此,在圖書館開展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價值項目研究,通過考察圖書資源以及各種信息資源的利用與學生的學習興趣之間的關系來分析圖書館在客觀上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取向,進而能夠調整接下來所要突出的工作重點。
圖書館的發展需要評價,但是,很多的評價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出價值溝通的意義,因為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注重的是針對館藏的數字監管以及數字化保存,當各高校的圖書館在館藏方面的建設逐步走向成熟的時候,圖書館發展的問題也就隨之暴露了出來。如何發現這些問題、如何應對并處理這些問題,才是當代高校圖書館研究所面臨的新挑戰。
由于很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思路專注于特色館藏和稀有館藏的建設,特別是善本、孤本、灰色文獻以及諸如校史、地方志之類的機構性資料的保存。所以,由此而來的特色建設實際上已經演變成為了一種招牌式的各自的亮相而已。就全國范圍或社會整體發展規劃而言,這樣的發展帶有某種先天的盲目性,各機構之間、各部門之間、各專業之間都會因為一種相對獨立而又相互封閉的無序化狀態,從而使高校圖書館在總體上具有重復建設或浪費建設的情形。對于高校圖書館的長期發展規劃來說,將所謂的特色建設讓位于面向社會的價值溝通,轉變這一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從根本意義上說,圖書館的建立是“社會在文獻集藏領域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的理性選擇。③所以,“假如一本書只是被用一次,那就沒有藏書的必要。假如一本書只供一個人重復使用,那就只需要一個私人的書齋”。④
政府以及各級各類的主管領導對于圖書館建設的投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人民群眾文化訴求以及廣大師生的的文化權益?各種投入有沒有被大量的空耗?是否被浪費甚至被貪污?盡管在現行的體制之下,這些問題不可能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對于圖書館工作的學術研究來說,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圖書館的作用和意義并非屬于地方的,即便是一些特色化了的專業資料和信息,也不可能取決于某種地方性質。然而,很多的圖書館工作研究卻把面向社會善性質的服務,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務設施的與完善是政府的職能,但是,如何與當地的高等院合作?如何能夠達到“文化強省”或“文化強市”這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育示范基地建設并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這樣的政策導向,作為研究部門的高等院校就應服務項目內容分別依解決的難易度、讀者滿意度應的價值評估,然后,再進行統計匯總,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這種方法不僅可操作性強,還可高校的社會名望。
自由的獲取圖書資料種信息是每個人所向往的,然而,這種不受限制反過來卻會限制圖書館的發展。因為人類社會的需求不可能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獲取信息的權利對某些人來說是“應當的”,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則是“不應當的”。例如人們并不希望未成年人受到來自色情、暴力、臟話以及一些別出心裁的反人類行為的影響。讓許多的具有這樣的內容的書刊雜志從書架上清除出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不受任何限制的獲取信息的自由”的觀點應該只適用于那些善于辨別是非、善于把握意義的“能力比較成熟的人”。那么,究竟用什么樣的方式以及什么樣的標準來界定“能力”的成熟與否呢?這就需要圖書館發揮價值導向作用,圖書館就是為了能夠進行針對各種圖書資料的選擇。例如針對兒童的圖書選擇必須要進行完全有別于成人的特殊標準。在一定的范圍內,圖書的分類可以按照專業的、學術的以及知識的、時尚的原則進行分類。如果逃避這個選擇,那么,這無疑是圖書館工作的失誤。究竟哪些資料可以入選,哪些資料不可以入選,這就是圖書館工作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這樣的研究領域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選擇圖書的標準不僅僅在于內容,也在于圖書的規模以及分類原則,人們總是認為,圖書館的社會功能主要在于維護知識的自由。然而,真正值得人們反思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則是維護知識自由并非一句簡單的口號,它在轉換為一種社會行為的過程中會遭遇各種生活現實的挑戰,各種各樣的利益需求、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與思想偏見都影響到這個知識自由的順利發展。如果從文化進步以及學術進步的角度來看,這個知識自由并非就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靈丹妙藥。相反,對于圖書自由、閱讀自由、文化自由的質疑,或許才是提升人類社會智力水平的一個最有效的方式。正是出于這樣一種認識,高校圖書館的研究應當從針對圖書的管理這個意義層面轉移到針對圖書的質疑”這個意義層面上來。逐步確立起一種正確的價值導向,并進一步樹立起一種有原則、有目標的分類機制。
總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與社會的發展必須保持同步。由于社會的發展具有方向性,所以,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必然具有相應的方向性。但所有這些都是一種思想觀念上的認識,真正值得人們進行研究的圖書館事業仍然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并不斷地評估自己。
[注釋]
①王梅:《重視“圖書館閱讀”現象及其研究》,《圖書館建設》,2012年第5期,第87頁。
②范并思:《圖書館學與閱讀》,《圖書與情報》,2012年第2期,第8頁。
③王宗義:《“公共圖書館精神”科學解讀》,《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年第3期,第27頁。
④盧國邦:《如夢亦如電:美國近代圖書館業如是觀》,《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年第5期,第74頁。
⑤譚寅漢:《政府購買中小城市本科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探析》,《圖書館建設》,2012年第5期,第75頁。
G258.6
A
1005-3115(2016)2-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