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甘肅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的原則
——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切入點*
周芳
(甘肅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毛澤東發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建設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更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引領;堅持“二為”方向與“雙百”方針相結合;尊重文化的發展規律,把握好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科學協調發展;堅持為人民群眾搭建平臺,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創作中的主體作用;堅持處理好傳承發展、與時俱進與開放包容的關系。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社會主義文化;馬克思主義原理
毛澤東發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文藝實踐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是一部馬列主義文化觀的光輝文獻。而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繼《講話》之后黨的最新文藝思想的重要講話。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的原則是本文的主要內容。
(一)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文藝工作者不能是例外?!痹谛碌臍v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價值、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最寶貴的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實踐、引領文化思潮,才能牢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
(二)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張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建設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構成了當下文化建設思想的基本形態。
(三)文化建設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道德追求上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基礎,在精神追求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在思想追求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制度追求上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共同理想,在形式要求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支撐。作為當代人民奮進的號角、精神的火炬,文藝必須自覺承擔起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豐富精神文化產品的使命。我們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建設,同時也要以文化建設為載體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四)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笨茖W發展觀對文化建設具有戰略指導作用,統領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和國家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文化強國建設戰略的實施是文化的科學發展之路,要樹立牢固的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新型文化建設理念,把握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增強文化發展后勁,實現文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毛澤東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他說:“百花齊放是一種發展藝術的方法,百家爭鳴是一種發展科學的方法。”他還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薄半p百”方針的提出是充分認識和尊重文學藝術和科學發展規律的必然。隨后,為了適應新的時代的要求,鄧小平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文藝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江澤民、胡錦濤對“二為”方向給予了高度肯定,并根據時間需要不斷充實“二為”方向的具體內容。
文化強國建設戰略的實施就是要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相結合,就要提倡多樣化,弘揚主旋律,積極宣傳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先進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岸椤狈较蚝汀半p百”方針相結合是無論何時都應該遵循的原則。人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文藝為人民服務與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本質上是有機統一的。“二為”方向從更廣闊、更根本的層面指明了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方向,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根本原則。
“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是首先決定那一定形體的文化的?!薄耙欢ǖ奈幕且欢ㄉ鐣恼魏徒洕姆从?,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間關系的基本觀點。《講話》的精髓之一就是高舉文化自覺的旗幟,展現了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文化發展在歷史進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新的時代要求我們努力把握當今文化建設規律和文化發展趨勢,牢牢抓住難得的重要機遇,解決好影響文化科學發展的問題,推動文化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
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這三者的關系中,經濟是基礎,是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被經濟所決定,又對經濟起著巨大的反作用;文化則是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并給經濟和政治以重大的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關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以說文化強國建設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對經濟的增長貢獻越來越大。
毛澤東在《講話》中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而列寧在1905年就已經著重指出過,我們的文藝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毛澤東把人民放在了一個空前的位置,文化發展的動力來自人民,文化發展的目的在人民,文化發展的評判交給人民,文化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講話》中折射出的一個重要思想。
文化強國建設戰略提出以來,文藝在堅持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同時,也有一些脫離人民實際、漠視人民群眾的現象出現。所以,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堅持和發展文藝的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理論,對于文化強國建設不但說是有益的,還是必要的。文化強國建設戰略的實施必須深入社會生活,保持人民的血肉聯系,使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的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
毛澤東在《講話》中明確強調:“對于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薄拔覀兘^不可能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可見,毛澤東非常重視對文化的研究和學習、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發掘和整理、對落后腐朽文化的批判和斗爭。毛澤東重視繼承借鑒和吸收創新,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創造民族新文學,發展民族新文化,做到與時俱進。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強調,要在堅持正確方向的前提下,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圍繞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共同目標,文藝的路子要越走越寬。江澤民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出發,拓展了傳承發展、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內容,明確提出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而且將兩者有機統一在文藝事業的發展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胡錦濤進一步將傳承發展、與時俱進、開放包容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聯系起來,要求文學藝術努力弘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處理好傳承發展、與時俱進與開放包容的關系,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習近平指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睂τ谕鈬鴥炐阄幕?,習近平提倡:“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薄K栽诋斚拢幕ㄔO必須處理好傳承發展、與時俱進與開放包容的關系。
D64
A
1005-3115(2016)2-0074-02
2013年甘肅政法學院科研資助青年項目“文化強國建設視閾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研究”(項目編號:GZF2013XQNLW021),2014年度甘肅政法學院教改項目“大學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項目編號:GZJZ2014-B10),甘肅政法學院教改重點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項目編號:GZJG2014-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