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創業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研討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時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教育理論。近年來,中國的創業實踐活動期由稚嫩期走入了成熟期,完全憑借創業者個人自發創業的種種不足凸顯出創業教育的薄弱,尤其是在職業院校。同時為應對就業形勢的壓力,職業院校紛紛開設創業教育,希望學生能自主創業,提高就業率,特別是藝術設計類群體的職校學生,創業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 創業教育
一、藝術設計類職業院校學生的基本特點
1.思想活躍。藝術設計類學生思想活躍,富有創造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慮問題時容易忽視現實基礎。藝術設計類學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質,思維敏銳活躍,對生活充滿激情,富有創新精神,樂觀向上,對真、善、美的追求熱烈奔放,對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充滿憧憬和希望,對社會問題反應強烈,能夠迅速吸收社會進步成果,是大學生中最活躍和進步的群體。
2.個性與創新意識較強。藝術設計類學生由于從小受藝術氛圍的培養,形成了較強的自我意識。藝術設計類學生一般強調個性化發展,認為藝術本身與眾不同才有個性,所以導致藝術設計類大學生追求獨特的個性,甚至認為追求個性、放蕩不羈才能激發靈感,才能創造與眾不同的學習成果。對于他們而言,有個性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有創新意識才能使專業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組織紀律性較弱。一般來說,藝術設計類學生較普遍地存在著時間觀念不強、生活作風懶散、學習紀律松懈等現象,他們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對其他基礎知識課程毫不用心,尤其是對英語課的散漫和不重視。
4.實踐活動能力較強,文化基礎薄弱。很多學生因為文化成績不佳才要學習藝術專業,選擇職業技術學校的,所以他們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有因為他們接觸社會較早,所以有較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較強社會實踐能力。
二、國內職業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觀念問題。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種理念,在職業院校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都應該貫穿這種理念。大部分學生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不夠,學校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學生這方面的技能和素質,使學生畢業后能大膽走向社會、自主創業。
2.理論研究不夠。現有的自主創業理論系統不夠完善,對創業人才培養實踐總結不夠,實踐不能夠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
3.缺乏專業師資。從事創業人才培養的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外,更應具備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目前在職業院校中從事創業人才培養的教師大多缺乏實踐經驗,沒有自身創業的經歷,只能紙上談兵。這也是影響創業人才培養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4.教材、課程設置方面的問題。目前尚無統一、科學的創業人才培養教材,且無明確的教育目的和教學內容;學科基礎薄弱,缺乏系統的創業人才培養課程;現有的創業人才培養課程同其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及課程內部的邏輯關系都有待完善。
三、加強藝術設計類學生創業教育的現實必要性
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新內涵。職業院校的專業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主陣地,其發展面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提出的眾多新挑戰。而創業教育以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為目的,是專業教育的有機構成,是專業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性、前瞻性的集中體現,是職業院校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創業教育不是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的技能訓練活動,而是寓于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全過程之中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模式。
創業教育以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必將促進專業教育及時反映本學科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及時反映本學科專業與相關交叉學科專業的前沿信息,及時反映本學科專業相關行業、產業發展的前沿成果。建立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的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礎,即專業教育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是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生成的深層根基。相反,脫離了專業教育的創業教育只能停留在某種技能與操作層面,使創業教育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強調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充分融合,把創新創業作為重要元素融入專業教育,這充分表明創業教育在推進專業教育中的戰略性作用。
四、藝術設計專業創業人才教學培養模式的改革
1.教學內容優化和整合。首先,設定專業核心課程,其他基礎課和選修課程依附核心擴展和完善。避免以往課程在教授過程中出現脫節和重復的問題,使學生從單純的理論講解中解脫,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長社會經驗。其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以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基本的創業技能以及正確地選擇創業項目,從而減少學生創業行為的盲目性。再者,建立職業院校創業教育中心、創業教育研究會,以教師為主持人的工作室。形成比較完整的職業院校創業教育體系和濃厚的校園創業文化,構建一個學生創業的模擬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預熱,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
2.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在一定設計理論指導下,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承、著重培養創新精神和藝術設計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體系。藝術設計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它的實踐性要求。企業對設計者的要求不僅限于設計作品的好壞,還要求設計者具有綜合的能力。比如與客戶的交流;對材料、工藝的掌握;對設計成本的預算等等,這些都成了招聘面試的一項重要考核。另外,加強藝術實踐活動,還能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和藝術專業的持續發展。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容易出現閉門造車、脫離實際的教學現象,導致教學的主觀性和片面性。而在展開藝術設計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把來自實踐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升華為理論知識,豐富課堂內容,指導教學。
五、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路和基本途徑有
1.增加實踐教學任務。藝術設計專業是操作性、實踐性極強的專業,但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最重要的問題是教學實踐環節缺乏力度。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是現在許多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通病。加強實踐教學的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次教學改革,確定十門核心課程,加大了實踐課程的設置。
2.結合項目和工作室制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除了講授理論知識外,還可以以企業委托的具體設計項目或者參加各類設計比賽投標任務,或者以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進行訓練。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課程項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掌控項目的能力,以達到學生一畢業就能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目的。
3.建立實習基地。藝術設計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社會性與實用性。“參觀國外藝術設計院校的最大感觸,是那里的學校更像是一個工廠的車間,學生的課題作業很大部分是在實物操作過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觸材料,同時又因處于三維空間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紙面上所不能充分表達的內容,教學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但是,這在中國的國情中并不能完全實現,我們只能利用社會資源,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學校充分和地方建立合作關系,分別建立了素描寫生、家具制作等實習基地,使學生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蘭真,張曉輝.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探議[j].科技教育,2009,(8).
[2]喻怡;田曉紅;李楠;;創業教育的經濟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