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雁
[摘 要]繪本,是孩子啟蒙閱讀的必然途徑。選擇一本耐人尋味、幽默詼諧的繪本能引領孩子飛翔在夢幻般的王國,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靈動、鮮明的繪本能啟迪心智、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善于觀察、樂于寫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低年級;繪本;閱讀
曾幾何時,我們發現閱讀儼然成了孩子啟蒙學習的必然途徑。不難發現,一本本畫面豐富、耐人尋味的繪本帶領孩子馳騁在童話的王國,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喜悅。在繪本中,圖畫將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靈魂,支撐著孩子透過圖畫,讀出其意,開啟閱讀的大門。
一、讓我慢慢走近你——初識繪本
(一)精巧、鮮明——圖畫的魅力
首先,繪本能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精美的圖畫。對于這群剛邁進校門的低年級孩子來說,圖畫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能一下子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低年級孩子識字量少,面對長篇的文字極易產生恐懼排斥的心理,他們更加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畫,通過欣賞精美的圖畫去讀懂故事內容。繪本中的圖畫,多數是世界知名插畫家的作品,如謝爾·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諾爾曼·榮格的《第五個》等等。
(二)細膩、動人——細節的靈動
繪本和普通是故事書最大的不同應該在于從最吸引人的插圖、最簡潔的文字中能讀出完美的細節,孩子在讀著讀著之時便產生了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如《愛心樹》中所寫的老樹的嘆息這一細節中,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的嘆息都飽含老樹對男孩的疼惜。又如《三只小豬》的故事完全顛覆了大灰狼的兇殘、狡猾的形象,在“辯護”這一細節中,我們很容易能發現狼的本性。
(三)豐韻、靈動——豐富的內涵
繪本的精妙之處更在于它用簡潔的語言,豐富的畫面述說了故事的內涵。閱讀繪本,既讓學生得到心靈的享受,更讓他們感受到了故事中深藏的寓意。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告訴我們親人的關愛,時時刻刻都在,往往只是一個眼神、一個親吻、一句叮囑···不要認為它是理所當然,我們不僅要學會體會愛,還要表達愛,就像故事中的大兔子和小兔子一樣。
二、讓我深深了解你——“悅”讀繪本
(一)激發興趣,導讀故事。日本著名的圖畫書閱讀推廣者松居在《我的圖畫書論》中闡述道:“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成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讀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朗讀者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1)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投入情感朗讀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繹故事,用生動、夸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課外閱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如在教學《愛心樹》繪本時,我采用朗讀的形式導入:我讓孩子們靜靜地聽我聲情并茂的帶上動作的朗讀。就在靜靜的朗讀中,孩子們仿佛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自由馳騁,激發想象。繪本為孩子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繪本中簡練的語言和豐富生動的圖畫給孩子預留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孩子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會不由自主地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如在教學《愛心樹》繪本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讓孩子們 靜靜地聽我聲情并茂的朗讀,仔細地看屏幕上的畫面。 在第五處“大樹很快樂”時設疑:面對這幅靜止的畫面,這幅讓“大樹很快樂”的畫面,你們覺得真的快樂嗎? 而后再開始 介紹繪本《愛心樹》。在回答大樹為什么感到快樂時,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
一個個奇思妙想伴隨著一個個問題,撞擊著孩子們的心靈,給孩子帶來無盡的思考空間。同時,繪本畫面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會讓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延伸。閱讀中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更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深層想象的語文素養。
(三)指導看圖,教會方法。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結合而成的。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各大意。此外,一般來說圖畫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而是要讓孩子細細品味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
如:在《逃家小兔》的導讀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關注彩圖的,小兔分別變成了什么呢?媽媽又是怎么變的呢?于是我出示小兔變成大石頭的圖片,媽媽變成爬山的人的圖片。
師:孩子們你們想想看,媽媽會遇到哪些危險呢?
生1:山很陡,媽媽可能會掉下山去。
生2:媽媽可能會遇上暴風雪。
···
師:對呀,因為當媽媽遇到這些危險的時間,小兔也在面臨這這些危險,兔媽媽擔心小兔還來不及呢哪會顧及自己呀!
多么偉大的母愛呀!在繪本的導讀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類圖畫,引導孩子關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豐富故事的內容,使主題更加明確,更具有童趣。
三、讓我漸漸讀懂你——運用繪本
(一)句式的仿寫。從學以致用的角度來看,繪本中有許多富有兒童情趣的規范語言,而且句式典型,進行仿寫練習,可以內化新的語言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習得新的語言。如《猜猜我有多愛你》中的句式“我( )得( ),就有多( )”,對于一年級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句式符合“跳一跳,能摘桃”的特點。
(二)句型的重組。在低年級的起步階段,掌握必要的常用句型是非常重要的。如用有的···有的···還有的···、一邊···一邊···這樣的句式進行寫話。在和孩子分享閱讀《螞蟻和西瓜》時,以為情節很簡單,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是沒有閱讀障礙的,所以在練讀句子“真好吃,趕緊搬回家吧”,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的細節,發揮想象思考小螞蟻們是如何把西瓜搬回家的呢?孩子們思索片刻后便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
生1:螞蟻有的搬,有的推,還有的拉,把西瓜搬回了家。
生2:螞蟻有的推,有的扛,還有的拖,把西瓜搬回了家。
(三)對話的鏈接
有些繪本故事其實是非常感人的,教師要領著孩子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當學生完全投入時,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朗讀中的角色。這時教師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適時展開對話,沉浸在文本中的學生必然會以當時的感受和體會來思考問題,而學生角色轉變之后對文本會有更深刻的感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更深入,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后,那么他們再讀文本時就更有感情更有味道了。如繪本《愛心樹》向我們講述:大樹給予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男孩從大樹的身上享受著一份又一份的快樂與幸福,直到風燭殘年、身心俱憊,仍然可以在僅剩的老樹墩上休息···作者用簡單的線條和充滿詩意的文字,創作了一則生活寓言——這則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與被愛之間。故事情節雖然簡潔,卻給孩子留下了無數的回味空間。
參考文獻:
[1]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