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應立足于語文學科特點,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講究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科活動,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德育滲透;教材優勢;教學方法;語文活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為先。教師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給人以審美的愉悅,幫助學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標,領悟人生意義。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結合課文內容學習滲透德育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包羅萬象,但每一篇課文都包含有豐富的想象內容。有許多領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跡、精辟論述、名言警句,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是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格尊嚴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極好素材。這些內容是課文的重點,需要教師進行深入闡述,以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他們理想的人格目標。他們的光輝形象,對學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說服力,能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向領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勞動者學習,用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去凈化學生的心靈。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
二、講究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育是一種精神教育,一種生命塑造。語文課堂教學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思路,就必須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要讓學生的思想開放。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圍繞同一問題說話,可以發表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只要學生的答案有一定合理性,就不應該輕易否定,而是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備課時要多角度思考,在備教材的同時要備德育目標,根據課文實際尋找二者滲透的最佳結合點。教師只要善于抓住時機,完全可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實現“文與道”的統一與共進。教師還應該注意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和理解作品,在此基礎上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在得到藝術享受的同時,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潛質,滲透德育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用美好的景物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情操。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寫景的方法,更要注意培養提高其審美情趣,使學生在對祖國的錦繡河山欣賞、贊嘆的同時,陶冶情操,增強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要用歷史和今天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責任感。在課堂教學中認識漢字美,深挖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我們會在閱讀中發現漢字的美感,感受漢字的魅力,熱愛祖國的語言。在教學中,通過對這些詞語的推敲、分析、揭示其蘊含的深刻意義,體會作者運用這些文字的匠心,繼而把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傳達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在學得語言文字知識的基礎上,又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方法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素質的提高和情感的培養轉變。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及憑借語文活動開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導”相結合,變“被動”為“主動”。注重學生是教學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個性。在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要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學滲透到每一堂語文課中,讓初中生在感悟到語文知識海洋的浩瀚的同時,也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科活動,在活動中實現德育滲透目標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股市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又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既讓學生們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寫社會調查,讓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培養健全的人格。還要利用課外閱讀實施德育教育。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語文課堂教育的同時,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進一步得到體驗,得到升華。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語文學科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講究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科活動,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自覺的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作者簡介:汪田波(1978-),男,江西上饒人,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