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
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成因與防范研究
魏文
本文以2015年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為研究對象,從平臺業務模式、平臺背景以及問題平臺三個方面解析平臺運營風險程度,運用案例數據統計分析詳解問題平臺產生的原因及辨別方法。同時,基于投資者視角給出平臺選擇及風險規避的建議。
P2P;網絡借貸;網貸平臺
作為互聯網與私人借貸相結合的全新金融服務模式,P2P網絡借貸自誕生以來就備受矚目。而在我國,近年來P2P網絡借貸更是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自2007年8月我國首家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上線以來,截至到2015年12月31日,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已經發展到約3858家,僅2015年12月就新增平臺89家,2015年累計成交額達到9823.04億元。然而,行業發展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2015年12月曾經創造網貸神話的“e租寶”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自2014年7月上線以來,“e租寶”總成交量745.68億元,總投資人數90.95萬人,一度被認為是行業內最具前景的新興網貸平臺。“e租寶”在行業中并非個案,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底累計發現違規平臺約1263家,問題平臺的大量存在不僅被資金出借雙方造成巨大的損失,更為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蒙上了陰影。有鑒于此,本文嘗試以2009年—2015年P2P網絡借貸平臺數據為基礎,從平臺模式、平臺背景、問題平臺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為P2P網絡借貸參與者在平臺選擇及風險防范方面提供一些建議,以減少因投資問題平臺而產生的損失。
(一)主要P2P網絡借貸平臺業務模式分析
通過對我國已上線運營的P2P網貸平臺進行梳理,按業務借貸程序、風險控制手段及平臺參與方式等不同,可將平臺大致分為純中介無擔保模式、無抵押有擔保模式以及有抵押有擔保模式。
1.純中介無擔保模式。“拍拍貸”作為中國首家P2P無擔保網絡借貸平臺,其主要業務是為資金融通雙方提供交易平臺并制定交易規則。在拍拍貸的具體操作流程中借款人通過平臺發布借款信息,平臺對借款人信息審核通過后為其發布貸款標的,投資人看到借款信息后通過競拍的方式投標,在整個過程中拍拍貸作為信息平臺只提供中介服務,不承擔任何擔保責任,借款人違約造成的損失則由投資者獨自承擔。在這種模式下交易方違約風險較大,借款利率較高,平臺風險控制能力弱,但平臺本身無擔保風險,因資金支付困難而倒閉風險較小,平臺自身安全系數較高。
2.無抵押有擔保模式。純中介無擔保模式是P2P網絡借貸的理想模式,國外成功的平臺大多采用該業務模式,但這種模式的順利運行要以完善的征信體系為前提,在我國現階段征信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以“人人貸”、“紅嶺創投”等為代表的平臺將純中介模式與我國國情相結合,采用無抵押有擔保的業務模式吸引投資者。該業務模式下,平臺不僅發揮中介服務只能,還為借款人到期還款提供擔保,對違約借款進行本金墊付,而墊付本金可由平臺自身風險準備金中撥付,或由與平臺合作的擔保機構墊付。例如“紅嶺創投”就專門設立資金池作為壞賬損失準備金,對違約借款進行墊付。這種業務模式能減少投資者違約風險,適用于我國投資人謹慎性較強的投資策略,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投資,但對平臺自身業務能力要求較高,一旦平臺壞賬率超出自身能力限度,容易導致平臺提現困難甚至倒閉。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5年1263問題平臺中出現跑路或提現困難的平臺大多采用該模式,因此,該模式下平臺自身風險系數較高,需要有較強的風控能力。
3.有抵押有擔保模式。2015年12月18日宜信宜人貸正式在紐約交易所掛牌交易,為中國P2P行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作為有抵押有擔保模式的代表性平臺,“宜信”依托其全國性的實體服務網絡,先由線上對資金融通方進行撮合,然后通過實體機構對借款人進行嚴格的分線審核,對借款人要求有抵押同事向投資人提供本金擔保。宜信模式下的平臺風險控制能力較強,投資風險較小,但對借款人要求較高,平臺自身風險系數較低。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背景分析
P2P網絡借貸平臺背景指的是平臺成立并上線運行的主要投資人。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社會認可度的平臺投資主體能夠承受更大的資金風險。與此同時,具有豐厚金融管理經驗的投資主體往往能在平臺運行中做出正確的預判,在利率及期限等方面最大限度回避風險的發生。截至到2015年12月我國已上線平臺背景可分為銀行系、國資系、風投系、上市公司系及民營系五個類別,下表從平臺運行數量等方面對不同背景下平臺風險進行分析(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運營平臺中以民營資本為主,占整個平臺數量的92.42%,其主要原因在于較高的綜合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投資人,僅2015年12月民營系平臺投資人數為171.74萬人,超過其他背景平臺投資人數總和。然而,高收益往往隱含著高分險,投資人的高收益即為借款人的高投入,在借款人因高利率而發生大規模違約時,P2P網貸平臺極有可能會因為墊付巨額資金而使得自身資金鏈發生困難甚至破產。在已出現問題的平臺中民營背景的網貸平臺是絕對重災區。
除利率問題導致平臺出現經營問題外,由于P2P網貸行業門檻低,利益誘惑大,加之第三方監管在我國的缺失,民營資本進入行業的出發點就已偏離的正規,P2P網絡借貸平臺淪為了某些個人和企業的斂財工具,成為非法集資和詐騙的重災區,“e租寶”這個曾今的行業奇跡,就因違造借款合同,涉嫌非法集資被調查直至關閉。

表1 2015年12月P2P網貸平臺背景統計表
作為綜合利率最低的平臺,銀行系無論在運營平臺數量或投資收益率方面都無法與其他平臺競爭,我國目前在線運營的銀行系網貸平臺僅14家,通過與商業銀行合作,平臺無論在管理體系、風險控制能力,監管體制等方面,在平臺安全性上較其他背景的平臺都有著先天的優勢。
國資、上市公司、風投資本自2014年以來不斷涌入網貸行業加速了網貸行業的布局,依靠雄厚的資本和較強的社會認可度,這些背景下的平臺在2015年已初具規模,在平臺安全性上遠超民營資本,尚未發現有問題平臺的出現,同時,在綜合利率方面較銀行系平臺有著較大的優勢。因此,平臺背景對于P2P網貸平臺自身安全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問題平臺的統計分析
問題平臺指的是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出現了提現困難、停業、經偵介入甚至“跑路”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問題平臺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行業發展過快,相應制度未能及時出臺,另一方面則是平臺經營者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正常經營,而是借助P2P網絡借貸的外表謀取短期利益。不斷增加的問題平臺數量,層出不窮的謀財手段,不僅使得投資者蒙受損失,更為行業的有序發展籠上陰云。通過對2015年網貸之家公布的數據,從注冊資本、運營時間、發生問題時間、地區分布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幫助投資者避開問題平臺,降低投資風險。
1.注冊資本方面。截至2015年12月累計問題平臺總量為1263家,其中有注明注冊資本的共1241家。注冊資本在人民幣1000—3000萬元的問題平臺占總樣本量的53.33%,注冊資本在人民幣1000萬元以下的問題平臺占總量的23.36%。相對于小額信貸企業而言,P2P網絡借貸平臺能夠突破1.5倍自由資金的規模限制,將資金杠桿無限放大,高資金杠桿必然承受高風險。因此,低注冊資本的平臺在遇到短期兌付集中等突發狀況時,其風險抵御能力要遠低于高注冊資本平臺。
2.運營時間方面。P2P網貸平臺2007年被引入我國,“拍拍貸”作為首家成立的平臺至今運營狀況良好,社會認可度高。而從問題平臺運營時間來看,注冊的第一個季度為問題平臺高爆發期,在注冊期前三個月就被列入問題平臺的比例占總樣本量的40.65%,而運營時間超過兩年的問題平臺僅占7.14%。顯而易見,大多數P2P平臺創始人僅看到了行業低準入性和高利率,在本身信用機制和風控能力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難以適應行業競爭,從而導致問題發生。一些欺詐性平臺,在創始初期就沒有長期經營的打算,因此時間成為了最好的試金石,在整個樣本量中,第一季度出現問題的平臺其問題類型為“跑路”的占到了26.47%。
3.發生問題時間方面。在2015年累計問題平臺當中,10—12月份新增問題平臺數為232家,僅12月就新增問題平臺106家,為全年發現問題平臺最多的月份。年末歲尾之所以成為問題平臺爆發期,主要是由于銀行及投資者在這一時期都采取了謹慎性的投資策略,而中小企業需求量較平時則更加旺盛,嚴重的資金供給失衡,導致平臺兌現困難,因此在這一時期提現困難成為問題的主要類型。
4.地區分布方面。通過對樣本量的整理,從問題平臺地區分布來看2015年問題平臺數量最多的五個地區為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總量占全國問題平臺的60%以上。這些地區問題平臺多的原因,主要在于這類較發達地區平臺總量大,其實地區內問題平臺與平臺總量的比率并非最高。而問題平臺占比高的地區為安徽省、四川省、河北省、湖北省以及湖南省,這些內陸地區由于地方性金融體系建設不健全,缺乏行業自律組織和政府的規范性文件,成為了網貸風險系數較高的地區。
對于P2P網絡借貸的投資者而言,平臺的選擇是投資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具有良好信譽和較高經營管理水平及風控能力的網貸平臺無疑是成功獲利的基本保障。然而,在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政策尚不完善,征信體系嚴重缺失的背景下,投資者更要注重平臺所釋放的信號,以下從平臺規模和資質、風投記錄、借款數據等方面為投資者選擇網貸平臺提供建議。
(一)審查平臺資質和規模
資質和規模審核是選擇平臺的首要任務,其審核范圍包括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等企業運行所必備的法律證明,資質不全的平臺在法律上得不到認可,隨時有被經偵調查甚至強行關閉的風險。與此同時,平臺主要股東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其資產在法院否有案件被執行情況都應作為平臺考核的信息點。有關平臺資質和規模信息,在我國相關政府網站和法院系統網站均可查詢。
(二)查看平臺風投記錄
受到風險投資機構青睞的平臺,一般在團隊建設和風險管理上尤其吸引投資方的優勢,查看平臺風投記錄可以有效利用風投機構的“篩選”過程為普通投資者節省精力。但是,風投媒介并非評價平臺能力的唯一指標,一些銀行背景及國資背景平臺的優質平臺鮮有風投記錄,而部分平臺會夸大風投的投資額,進行虛假宣傳。直接咨詢風投公司的實際投資情況是判別風投真偽的有效途徑。
(三)分析平臺借款數據
考察平臺的借款數據對于辨別自融平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融平臺的顯著特征是虛假標的和缺乏透明度。自融平臺往往是為平臺創建者的實體企業輸送現金流,所以往往缺乏真實的借款業務,其往往通過編造借款標的信息蒙騙投資人,2015年的“e租寶”平臺在經偵過程中就被發現大量虛假借款合同,最終被確認為自融平臺。通過分析平臺單筆借款金額、借款頻率、借款是否有抵押和擔保等數據,可以辨別平臺性質,如果平臺經常性為少數企業提供大額借款,投資人應當謹慎對待。
(四)拒絕高利誘惑
在對2015年典型問題平臺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發現,承諾利率大多遠超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其中超過三成的問題平臺承諾20%以上的利率收益。高收益必然隱含高風險,平臺如果給予投資人20%的年化收益,加上平臺自身收取的1%—2%的管理費,借款人將要負擔超過22%的貸款利率,這樣的資金成本鮮有投資人能夠承擔,平臺高利誘惑吸收資金又缺乏有負擔能力的資金需求方,則平臺將承受其無法負擔的運營成本,最終結果只能是倒閉。
[1]潘莊晨,邢博,范小云.信用風險評價模型綜述及對我國P2P網絡接待平臺的借鑒[J].現代管理科學,2015(1):15-17.
[2]張璐.P2P網絡借貸信用風險及對策研究[J].財會月刊,2014 (2):56-58.
[3]盧馨,李慧敏.P2P網絡借貸的運行模式與風險管控[J].2015 (2):64-65.
(作者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物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