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芬
語文教學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才容易進入課文情境中去,聾生尤為如此,這樣才能達到美的教育。多年的聾校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激發聾生的情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開門見山,先入為主
語文課教學之初,對于聾生,他們聽不到外界的聲音,用眼睛來觀察這個世界,更要抓住他們的特點有的放矢。教師可用模型、標本、圖片、幻燈、錄像、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聾生情為之所動,心為之所感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快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錄像,讓聾生觀看后,聾生很快掌握了故事情節,激起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敬佩之情,使聾生在故事情景中自然進入課文的學習。又如教學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教師可制作關于各種橋的多媒體課件,在導入新課之前,將圖片展示出來,引起聾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他們尋求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為他們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也為他們架起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從而激發學生思考。
二、巧設懸念,激發情感
教師在讓聾生接觸課文之前,可先通過手語復述課文情節,在關鍵處停下來,讓他們去猜測情節會如何發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樣巧設懸念,往往能激起聾生的好奇心,聾生閱讀課文的熱情就會大增。如教學《科里亞的木匣》、《倔強的小紅軍》這一類課文時,教師可采用這種方法去激發聾生的情感。
三、創設疑問,啟迪思維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聾生思考,從而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集中,積極地期待著問題的解決。這樣導入新課,能較好地吸引聾生的注意,使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感,增強講課的吸引力。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可設計這樣的提問:“魚生活在水里,為什么會游到紙上?”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聾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他們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導入新課,能夠激發聾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較短時間,用熟練的手語,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聾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如教學《冀中的地道戰》時,可先聯系當時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給聾生講講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中國人民所創造的新的斗爭方式,這樣,使他們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
五、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語文教學可通過“入畫——入情——入理”這樣的環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入畫,即以畫導入,讓聾生進入畫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畫將聾生導入課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讓聾生由情明理,認識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桂林山水》就可采用這種方法。
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把相似的東西聯系起來,是喚起聾生情感的好辦法。如教學《火燒云》可讓聾生聯系夏天看到的火燒云的情景,甚至在傍晚有火燒云的時候,老師抓住契機到學校帶領聾生指導他們觀察火燒云,為火燒云的教學做好鋪墊;教學《春》時,可讓聾生回憶過去與好友踏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和當時的愜意心情。這樣,聾生能觸類旁通,深刻地體會課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點,綱舉目張
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文中的重點加以點撥,這樣,就能使聾生一下子領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學《幸福是什么》時,教師可讓聾生先朗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一段,從而明白本文所要表達的中心。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作活動。語文教學亦可借鑒這一手段,故留空白,讓聾生去體驗課文情感。如教學《小鄭和造船》等課文時,教師可不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而讓聾生重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提示及有關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歸納主題思想。
九 注重教師自身的情感因素,把握情感的表達方式
首先,教師應“美其德、慎其行”。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的形象、威信是一種強有力的人格力量,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染力,能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發展。
其次,教師的情感要與聾生的特點及教材內容和諧統一。教師應醞釀、激發自己的情感,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創設民主、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把握好情感的表達方式,師生間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學生的情感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中,促進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要善于利用表情,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圖準確地顯現出來,同時還應留心觀察學生的表情,捕捉其情緒的變化,控制他們的內心世界,使教學工作有的放矢。
再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結合自己和聾生的生活體驗,認真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努力體驗,才能真正把握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學中能用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情感打動學生,感染學生,自己必須首先被這種情感打動、感染。深入鉆研教材的過程,就是教師體驗作品的過程,教師理解得越透,感受越深,給學生講解就越透徹,對學生的感染也越深。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的力量往往構成了教學過程中最微妙、最有意義的因素。”讓我們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發掘情感美吧。因為只有融合了情感的教學才是美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內容,我們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導入新課,其目的就是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