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及測試法,分析了大學生靈敏素質鍛煉中的效果的研究,運用此游戲方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靈敏素質訓練成績,此方法同樣適用于大學生靈敏素質訓練教學以及訓練的課程中等以上結論,同時要在運用游戲進行靈敏素質鍛煉過程中,注意結合體育游戲的特點合理有效的安排鍛煉,真正的為提高大學生的靈敏素質提供幫助。
【關鍵詞】體育游戲 靈敏素質鍛煉
1 體育游戲以及學校體育游戲概念
體育游戲主要是指在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上,結合人體的基本生活和勞動技能以及各種項目的體育運動的形式,進行多種多樣的形體動作的創編,并且還根據全民健身倡導的需要,學校體育素質教育的需要,進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內容和競技性比較強的比賽規則而創編出來的游戲方法。體育游戲通常可以分為健身性游戲和競技性游戲兩種,健身性游戲是靠自己本身自覺的和創造性的而按照制定好的規則完成,不僅對身體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人體智能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使游戲的參與者熟悉周圍的環境,培養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擴散性思維,不斷的提高集體主義的精神。競技性游戲相對來說就比較復雜,進行游戲的人數和規則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游戲參與者要根據制定的規則進行智能和體能的較量,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參與者能夠表現出愉快積極的情緒,培養人們勇敢,善于克服困難的集體主義精神。學校體育游戲主要是指在校的學生以個人或者集體為單位的一種體育游戲。創編出來的學校體育游戲可以讓大學生在比較愉快的氣氛中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同時提高學校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踐性。
2 體育游戲的特點
體育游戲在大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喜愛,主要是具備了以下特點:第一,趣味性,游戲名稱,游戲方法,游戲規則以及獎勵辦法不斷的調整,推出更加新穎的游戲。第二,群眾性,有個人體育游戲也有集體游戲,還有學校體育游戲,社會體育游戲以及家庭體育游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第三,教育性,體育游戲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使游戲參與者的身心素質更好的在體育游戲中得到體現發展。第四,競爭性,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根據規則的要求游戲的參與者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智能體能戰勝對方,勝利者可以感到成功的喜悅和不容易,同樣也可以培養失敗者敗不餒的精神。第五,公正性,體育游戲使游戲參與者在公平的環境下進行游戲。第六,科學性,體育游戲要符合人體的自然生長規律以及各個年齡段人群的身體的生理特點,健康狀況等,合理的設定游戲動作以及游戲情節。第七,實用性,體育游戲可以全面的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提高游戲參與者積極向上的品質,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有著終身的興趣,還可以調節學習和工作的緊張節奏與氣氛。第八,安全性,在進行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游戲的場地設置要合理,游戲的動作要因人而異,運動量的安排要合理,保證游戲參與者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體育游戲的活動。
3 體育游戲的目的
在體育游戲運動到大學生靈敏協調身體素質鍛煉中,根據游戲的方法和內容,重點發展某一項的身體素質,或者是其他的提高生活技能,健身康復以及勞動技能的效果。通過體育游戲,指出本次游戲的教育意義,培養游戲參與者較強的競爭意識,道德規范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方面。
4 游戲在大學生素質訓練中的注意事項
在大學生身體靈敏協調素質發展的過程中,游戲法的設計與應用時符合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需要的,但是同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提示游戲參與的大學生在游戲規則范圍內的條件下,應該適當的采取一定的戰術與措施,例如游戲之前的準備工作等。進行游戲的方法以及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化,可以根據需要產生出來多個類似的體育游戲;在游戲的組織上方法上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
5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游戲法本身就具有變化和創新的特點,此方法在大學生靈敏素質的鍛煉中會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環境中進行靈敏素質的鍛煉。
5.1.2創編設計的游戲在大學生靈敏素質的提高中起到了一定性的積極作用,結合游戲法本身具有的特點再合理的安排學生靈敏素質的練習,進而有效的鍛煉了大學生迅速,準確,協調的做出了象限雙腳跳的動作。
5.2建議
5.2.1在進行創編游戲的實施中,應該更加注重游戲在大學生身體素質中的實用性。
5.2.2大學生在進行靈敏素質的鍛煉時,應該學會利用創編的游戲消除自身的緊張心態,從而保證靈敏素質鍛煉的順利進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體育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10
[2]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294
[3]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報告[R].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4]茍波,陳佩杰,段子才,等. 9-19歲男性青少年身體形態和下肢爆發力的發育特征研究[J].陜西: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1)
[5]孫慶彬,杜云,江滔. 體質測量中柔韌性的測量效度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2)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
{7]江必純,陳潮龍,鄭月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1).
[8]夏成生.城市大學生身體素質的追蹤調查——以成都市大學生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4).
[9]羅衛君.試析提高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報,2000(1).
[10]高廣慶.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令人憂[N].大眾科技報,2006,4.
作者簡介:高帥,1987.10,職稱是研究實習員,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