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姣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這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觀的變革。它要求語文教師樹立全新的觀念,具有自主創新精神,提高語文教學效能,讓新課標的理念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去。在勢頭猛烈的課改新潮沖擊著已有幾千年的語文教學的堤壩之時,語文教師正艱難地探索,不斷地前行。本文著重從語文教師的自主創新精神方面發表淺陋之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一改“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知識本位觀為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師再不能手捧書本,畫地為牢,坐井觀天了,而是要突破教材,跳出書本,走出教室,開拓第二、第三課堂。首先,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和開發包括教科書在內的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各種標牌廣告以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家庭生活等課內外教學資源。其次,語文教師要將理性知識與實踐結合,將語文課堂向社會拓展,將書本內容向生活延伸,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如:七年級(上)的第六單元是一個童話作品單元,選文較為新穎,想象奇特,使學生享受了一次想象大餐。教學這個單元,結合《語文讀本》選編的幾篇這類作品閱讀,并著重發揮閱讀的輻射功能。可首先,開展“故事大搜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去搜集神話、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編一本選集。第二,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所搜集的故事。第三,編故事比賽,要求不能抄襲別人的作品,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來編故事。第四,舉辦“夢想大展示”主題晚會。學生根據自己所讀到的或自己編的故事,重新改編成小品,自編自導自演。“開窗放人大江來”,將閱讀教學延伸到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教學等多個領域。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為了印證課程理念,推進教學改革,各級公開課閃亮登場,一大批教師在實踐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定范圍內的名師。于是乎,他們對教材的挖掘,課堂活動的安排,教學環節的設計,甚至連導語、板書、課件、作業都一時成為精品,奉為先進經驗。觀摩學習的教師回校后,大都依葫蘆畫瓢,復制移植,結果不少課畫虎類犬,弄巧成拙。如,為了突出學生這個主體,教師不敢多說一句話,有的學校不分青紅皂白把教師講多講少作為
衡量其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甚至規定教師只能講十五分鐘。為了突出學生這個主體,有的語文教師不敢對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生怕禁錮學生的思想,影響他們的創造力。所謂經驗,是他人在對新課程理念鉆研、感悟基礎上的創造,有一定的先進性和指導性。但畢竟是個人所為,一家之言,難免有不足之外。再則,他人的經驗也會因時間、班級、學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超越,而不是停留在鸚鵡學舌,滿足于東施效顰。對于觀摩課,研討課的學習和借鑒,語文教師莫讓經驗的浮云遮住了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目光,而要根據本班實際,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汰劣選優,揚長避短,有所發展和創造。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掙脫經驗的鐐銬,獨立自主,對經驗不依賴,不拘泥,分析問題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徹底改變過去那種隨波逐流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尊重自己,學會尊重自己的創造。
多年以來,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制約,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語文教師利用語文課堂這塊陣地,語文教參這本秘笈,無數次的重復著字詞句段,語修邏文,層次結構,主題思想,寫作特點。教師的備課筆記,課堂上的板書,學生的聽課筆記都成了教參的復印件,所謂的作業練習,也只不過是對這些復制品強記硬寫,加深記憶,提高熟練程度罷了。語文教學便形成了教師講教參,不得越雷池半步,學生背教參,不得有絲毫差錯的怪圈。因此,學生無需動手查閱工具書,無需動腦思考,因為徒勞之后還得以教參答案為準,教師無需啟發,因為折騰之后,還得要把標準答案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強記。中學語文新課程實施給教師帶來的嚴峻挑戰,知識觀、學生觀以及評價觀的變革呼喚語文教師角色應該更為多元。教師的任務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啟智、陶情、冶性、錘志”。錄音機、記錄員、死記硬背式的被動接受正被“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所取代。在這種形勢下,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迅速摒棄傳統的禁錮,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膽識,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迅速從學科本位的教書匠向人文精神的滲透者、開闊視野的引領者、課堂生成的調控者、個性發展的促進者、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合作探究的引領者轉變。在拋棄題海操練、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的同時,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接受的教育進步為學生主動的自身發展,變強化部分學生的應試能力為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發展,創造語文教學的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