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軒楊
【摘要】提問設計的創新,則在于對“主問題”的創新和設計,一般老師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都能適應并掌握。然而語文閱讀中的“主問題”,其實是指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教學有著引導的作用,并能夠指引學生在閱讀時進行主動的思考和發揮出創造性思維能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如今,語文教學設計的創新將對初中語文閱讀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提問 主問題 創新
一般來講,老師在課堂中最常用的就是提問和作答這兩種方式。因為在如今的課堂教學當中,這兩種方式是知識延伸的主要途徑,也是老師最熟悉的教學方法。但是,繁瑣復雜的提問,讓學生感覺枯燥無趣,致使課堂的教學效率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因此怎么提問將成為成功教學的關鍵。
一、語文教學中“主問題”的意義
顧名思義,“主問題”就是在學生語文教學中,將那些繁瑣、復雜、膚淺的小問題暫時拋棄掉,根據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能在課堂的實際教學當中起到主導作用,還有著支撐作用。引發學生能從多方面進行提問,比如思考、探討、創造等等。
與之前教師們一些零碎問題的方式相比,“主問題”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征:首先,“主問題”是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而來的,它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中心,可以說課堂上的所有教學內容都是圍繞其展開的,是老師辛苦閱讀并研究下的思想結晶,并可以指引學生進行整體性閱讀。其次,“主問題”出現在教學中的順序也需要教師和教研組進行反復對比和偵查,將一節課中所講授的內容分為幾個“主問題”,并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這對教學的順利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同于普通的隨機性問題。最后,“主問題”的層層展開對課文內容及整個教學過程都有著潛在的指導力, 每一部分內容板塊都可以通過“主問題”而延伸,它相當于一個內容的支點,與文章主題更加貼切。因此, “主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課堂延伸與交流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莫名的能量,說其以一抵十也不為過。
二、教學提問的教改意義
想要對語文教學提問設計進行創新,就需要教師先一步了解并明確“主問題”所擁有的意義。能夠將“主問題”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關鍵在于其自身的三大作用:第一,拋棄那些繁雜的小問題,跟據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分析,不僅能夠節省課堂時間,還能使學生的條理更加清晰,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第二,以點帶面,依據一個問題延伸到整篇課文,讓學生更容易去接受并理解課文;最后,因為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并大大減少問題的量,給學生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因為課堂氣氛的輕松,學生們可以放松下來,那樣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側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
總而言之,“主問題”就是拋棄舊的教學方式,改變課堂以前的“碎問碎答”的弊端,將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語文教學當中,讓學生們以老師所提出的“主問題”進行互動討論、學習,從而達到成功教學的目的。“主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用其來制約課堂中那些零碎的回答是最好不過了,它不僅能保存學生對一篇文章理解的整體性,還能使教師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真正有序的成為課堂的主體,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三、提問設計的創新
(一)可以根據文章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所在的時代進行提問。初中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是經過多位專家長時間的研究所確定的,它們不是因為教師與學生的愛好而決定的,而是致力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并讓學生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就拿朱自清先生的《背景》來講,它并不是一篇講述自己父親背影的文章。它通過鬼斧神工的文字描述,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場景體驗,從而表達出父愛的無私,假如學生不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那自然而然就不能體會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中心思想。因此,學生在學習一片新的文章時,就需要老師為其講述作品所處的時代與寫作背景,這樣學生才能準確的抓住文章的重點,更快的理解文章,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驗。
(二)從文章的文本結構上入手,進行提問。了解文章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什么文章,其結構都是不一樣的,教師應從這方面出發,引導學生準確快速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初中的語文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課文,老師應該在其總體結構上做好計劃,比如《觀滄海》,老師可以針對文章的結構和載體對學生進行提問,詢問語法和押韻問題。可讓學生在體驗詩詞的美妙之時,對文章的分析也更加熟練。
(三)學校也應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并提高老師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如今,許多老師都自以為是,自恃有多年教學經歷,從而不接受新教學模式,學校應當采取強硬模式,嚴厲批評這種思想迂腐之人。新模式的教學是與時俱進的,根據社會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新時代的象征,那些傳統教學已漸漸被社會所淘汰,因此,想要教育出對社會有用的學生,就必須運用接受并應用新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創新,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現如今,社會的發展迅速,學校不能僅從硬件上做改變,還應加強對老師的管理與培訓,讓老師將新模式應用于教學過程當中。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都應該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學習并適應,學習最新的知識,用不斷的創新來改變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2(07).
[2]李玉英.淺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基拙教育).2011(03).
[3]韋自成.現代閱讀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13(04).
[4]袁振國.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