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以民
【摘要】本著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的這一教學理念。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教學 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強調學生的生活體驗,凸現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使學生學習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它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課堂教學應以“兒童生活世界”為活動背景,以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為生長點,使兒童主動參與、自主發展,在活動中改變自己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培養出一種能動的、非順從的、非保守而具主動性的人;二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全面體現完整的目標,不僅有認知目標、情感目標,還應包括學生意志、交往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和創新意識能力的發展;三是課堂教學應強調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和新身體驗,創造性的實現目標的教育過程,做到學與思、思與行、行與創的統一。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數學教學生活化,還可以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再通過回顧這些問題與結論的可行性推動數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存、取,觀察銀行利率牌,“利率是什么?”“為什么銀行的利率不同?”……學生會有很多的問題,學生會帶著問題去學習新課,從而找到符合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地運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地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現實建立聯系。
2、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如結合主題圖問學生“從這幅圖中可以發現那些數學信息?”又如“長短”一課,除了教材中的比鉛筆、比手掌……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還可以利用身邊的哪種“資源”進行比較。再如“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相關的問題。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一)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發現數學問題
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在于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使得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如在教學完乘法后,我和學生進行了一節實踐活動課。當時我是這樣來創設情景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覽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時得帶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單價:面包2元;飲料3元;梨子1元;話梅2元;餅干3元;瓜子2元……讓同學們用30元去買。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這樣既達到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效果。
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二)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氣氛
生活化的教學氣氛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活潑積極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
1、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
課堂上教師要力求改變優等生和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不是充當旁觀者的角色。教師可以把提問分成幾個層次,較難的題目可以讓能力強的學生回答,一般的題目讓普通學生回答,容易的題目讓能力差的學生回答,也可以讓他們把別人的回答重復一遍,這樣,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在穩中有降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2、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新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教師,必然也喜歡這個教師上的課,形成老師越喜歡我,我越喜歡這位教師上的課,我越學越起勁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像主持人一樣具有親和力,讓學生有向師性。教師的每一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和充滿愛意的微笑都可以在無形中縮短師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師應越來越多在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的學習伙伴。
(三)借助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課學完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每一章節的知識學完以后,我會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找一些類似的問題來解決,完成一定數量的生活化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